close

甲仙埔罹難者後裔:我祖先不是土匪 是抗日英雄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2-24 23:41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
image


甲仙公園的抗日紀念碑碑文斑駁、脫漆,這段歷史也少為人知。 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雄甲仙平埔族人曾在日治時期發起史稱「甲仙埔事件」的抗日運動,近百人罹難並背負匪徒之名;罹難者後代強調「我們的祖先不是土匪、是抗日英雄。」將舉辦祈福法會撫慰死者靈魂。

甲仙文史工作者游永福指出,百年前平埔族群遭日人欺壓,甲仙、阿里關、五里埔等地族人群起抗日,依據「甲仙鄉誌」記載,大正4年(民國4年)7月9日,劉黃、潘春香等志士陸續攻擊日警阿里關派出所、甲仙埔支廳、十張犁派出所,最後有166人遭處死刑、有期徒刑或失蹤。

抗日活動平息後,日人以匪徒之名將起義者判刑,並在甲仙公園設日本神社,豎立「警察官殉職紀念碑」,光復後遭民眾破壞;1979年時任鄉長林理傑在神社原址改立「甲仙埔抗日志士紀念碑」供人追思。

據傳,被冠上匪徒之名的罹難者常向親人托夢說「自己很冤枉」,關山震威宮主委許智發夫婦著手找尋罹難者後代,並籌備30日、31日祈福法會,要替被汙名化的先人平反。

志工葉志偉說,發起人劉黃住在阿里關(現今關山里),全家7兄弟抗日全數罹難,日警以調查戶口為名誘捕阿里關全庄男子,這些人再也沒回家,村莊也被燒成焦土,全庄約96人罹難。

葉志偉說,很多人知道噍吧哖抗日事件,卻不知道甲仙人參與抗日的英勇行徑,當年起義志士藏匿山中,逃至台南與余清芳合力攻擊日警,甲仙9成罹難者是平埔族人,身為平埔族後代,有義務彰顯這段抗日歷史。

「我叔公被日本人抓走,再也沒有回來。」罹難者後代、86歲吳阿香說,小時候聽長輩說過這段歷史,後來翻閱史料才知道叔公名為吳清峯,30幾歲就離開人世,希望法會讓叔公有歸屬感,自己的內心也比較平靜。

抗日﹒平埔族﹒日治時期﹒日據時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