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朝聖人踩人至少717死 25年最嚴重
2015-09-25 03:48:33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聖地附近的米納廿四日發生踩踏,大批救護車將傷患送往醫院。 法新社
分享
麥加朝聖重大意外事件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兩群人相撞發生踩踏
在伊斯蘭教重要節日「忠孝節」(Eid al-Adha),前往聖地麥加朝覲的穆斯林廿四日早上九點左右在麥加附近的米納(Mina)發生嚴重推擠踩踏,至少七一七人喪生,八六三人受傷。
約有兩百萬人前往麥加朝覲,沙烏地阿拉伯民防局表示,當時朝聖者正前往加馬拉橋進行「擲石拒魔」儀式,向三根代表魔鬼的柱子扔石頭,有兩大群人一起抵達二○四街和二二三街的交叉口,發生推擠踩踏。
米納是距離麥加約五公里的谷地,朝聖者在十六萬多個帳篷內過夜。二○四街是通過營地前往加馬拉橋的兩大幹道之一。
醫院人員說,在加馬拉橋外,要離開的一群人與相反方向的一群人相撞,發生踩踏。加馬拉橋是沙國為了增進安全花逾十億美元建造的五層樓建築,像一個停車場,每小時允許卅萬人進行擲石儀式。
已知有九十名伊朗人喪生,伊朗當局指責沙國處理不當才會醞成悲劇,沙國則怪朝聖者未按照時間表行動。沙國已下令調查。
一名蘇丹朝聖者說,這是他參加四次中,規畫最差的一次。「在踩踏發生前已有人脫水昏倒。」
這是一九九○年發生一四二六名朝聖者在麥加附近地下道被踩死以來,死傷最慘重的麥加朝聖意外事件,兩次踩踏事件都發生在「忠孝節」(宰牲節)。二○○六年有三六四名朝聖者在擲石儀式發生踩踏喪生。
今年麥加朝覲禍不單行,不到兩周前,一個大型起重機倒下,砸到麥加的大清真寺,造成至少一一一人喪生,三九四人受傷。沙國派出兩百廿多輛救護車和四千名醫護到踩踏現場,把傷患送到附近四家醫院,死傷者來自不同國家。
麥加朝覲(Hajj)是每年穆斯林最大規模的聚會,也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每個身體健康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須朝覲一次。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聖地附近的米納廿四日發生踩踏,醫護人員為傷患急救。 美聯社、法新社
分享
麥加10年4兆元防災 朝聖意外斷不了
2015-09-25 03:48:36 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綜合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附近的米納廿四日發生推擠踩踏慘劇,救難人員在現場處理罹難者遺體。 美聯社
分享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和麥地那每年湧入數百萬穆斯林朝覲,人潮眾多,踩踏意外頻傳。沙國政府已砸下數千億美元,擴建大清真寺和當地基礎建設,並興建新地鐵,還在朝覲期間部屬近十萬安全部隊成員維護安全,希望防範恐怖攻擊和踩踏意外。
麥加市長巴爾二○○九年起推動大規模擴建及革新工程,計畫在二○一九年前砸下一千兩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四兆元)重金,建設麥加住房、交通和道路等基礎建設,以及擴建米納、阿拉法特和穆茲達里法等聖地的清真寺。麥加禁寺將擴建四十萬平方公尺,未來將可容納更多前來朝覲的穆斯林。
此外,沙國政府去年擴建大清真寺,並基於安全理由管控進場人數。安檢人員也在麥加和麥地那聖城設立檢查哨,避免未經核准前來的信徒。沙國清真寺曾遭伊斯蘭國恐怖攻擊,造成六十多人死亡。此後,沙國在麥地那部屬十萬維安人員,包括反恐部隊和緊急民防單位成員,並設置五千台攝影機嚴防恐怖攻擊事件發生。
即使沙國政府做了這麼多努力,但仍無法防止踩踏意外。專家表示,萬一碰上推擠踩踏意外,若跌倒要把身體捲成球狀,護住人體的黃金三點(頭部、頸椎和胸椎),還可以和旁人手勾手,彎成弧形,保留心肺呼吸空間,集中力量也不容易被推倒。
安倍新三箭! 這次射育兒、社福
2015-09-25 03:48:38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廿四日電
日相安倍晉三廿四日在東京自民黨總部展開黨總裁新任期,宣布「新三箭」政策。 美聯社
分享
日相安倍晉三(中)廿四日在東京自民黨總部展開黨總裁新任期,帶領黨員高喊萬歲。 路透
分享日本政府通過安保法,悖離民心,如外界預期,安倍內閣立刻轉攻經濟,藉以轉移焦點。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安倍經濟學邁向第二階段」,「新三支箭」包括經濟、育兒、社會福利三面向,目標是創造「一億總活躍社會」。
七○年代調查顯示,總人口約一億的日本,九成自認是「中產階級」,當時用「一億總中流」形容人民的均富意識。安倍沿用這個名詞,宣示建立「一億總活躍社會」,延緩少子高齡化進程,五十年後人口維持一億,在家庭、職場及地方均能有所發揮。
第一箭強化經濟,訂出二○二一年國內生產總額(GDP)六百兆日圓的目標。二○一四年日本名目GDP四百九十兆日圓,政府試算以實質GDP成長百分之二、名目成長百分之三以上的速度,二○二一年GDP可望達六一六兆日圓;增加雇用、薪水,擴大消費,吸引世界各國人才。
第二箭是育兒支援,出生率要從現在的一點四提高到一點八。
第三箭是社會福利,日本一年有十萬人為照顧臥床或失智老父母而被迫辭職,安倍說,「要打造工作與介護(長照)兼顧的社會,零介護離職。」
媒體問明年四月消費稅從百分之八調高到十的政策是否改變,安倍回應,為「債不留子孫」,以及確保市場及國際社會對日本的信賴,目前沒有打算調整政策。
被問及修憲問題,安倍說,「修改憲法是自民黨基本方針」,會努力取得國民理解及在野黨的合作,明年參議院選舉把修憲列入全黨政見。安倍內閣以釋憲解禁集體自衛權,進而通過配套的安保法,超過六成民眾反對,全日本有規模不一的示威,但不影響安倍推動修憲的意志。
安倍本月初同額登記競選,不必投票連任自民黨總裁(黨主席),廿四日舉行兩議院總會確認安倍的連任。
安倍新三箭/舊三箭脫靶…經濟無感復甦
2015-09-25 03:48:40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廿四日電
「擺脫通貨緊縮就在眼前了。」日本首相安倍廿四日在記者會間接承認,「安倍經濟學」目標沒達成,日本民眾對經濟復甦沒有「實感」,連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日前也調降日本主權債信評等一級。
日本國內生產總額(GDP)連兩季成長後,第二季GDP萎縮百分之一點六;日本民間消費占GDP約百分之六十,但上季減少百分之零點八,為四個季度僅見。對美國、亞洲及歐洲出口下滑百分之四點四,是二○一一年來最大降幅。
安倍及執政黨常用數字背書經濟政策,比如,安倍上台之後,日本完全失業人數減少六十一萬人、雇用人數增加一百多萬人、新增女性就業七十八萬人、股市漲幅百分之百等。
庶民卻無感,因魔鬼藏在細節中,例如政府宣稱受雇人數增,但多是兼職人員,打工族人數還創二○一二年最高,企業以兼職取代人事成本高的正職,正職人數下滑。
另外,兼職者每人工時減少,整體勞動時間下滑,故今年調高時薪,每人收入不增反減;特別政府鼓吹活用主婦、高齡人才,皆有短工時特性。
正職勞工的薪資、獎金雖漲,但幅度趕不上通膨效應,明年四月消費稅要再加「兩趴」,看緊荷包至上。
企業獲利增加,但核心機械訂單減少,代表企業不願投資,原三箭期待的消費、投資增加等「正向循環」沒有顯現。
安倍舊三箭喊出兩年通膨達標,新三箭的第一箭以創造「戰後最豐裕生活」為引,訂下GDP六百億日圓的明確數字,但未設達標年限;新三箭的後兩箭關注少子化、兒童教育及長照離職問題,直搗年輕夫婦及社會中堅分子的痛處。這批人也是在安保法案審查中,反戰力道最強烈的族群,安倍十分需要挽回他們的心。
批紅衣集會歧視 大馬華人開嗆
2015-09-25 06:11:55 聯合報 曼谷記者林以君/廿四日電
馬來西亞華人總會(馬華)廿四日發表聲明,因為大馬種族議題惡化,將當面向總理納吉表達不能接受部分基層執政黨員一再傷害族群關係言論,必要時應採取嚴厲行動。
大馬媒體報導,「馬華」總會長廖中萊、納吉內閣的交通部長,他在廿四日「馬華」中委會之後表示,部分執政黨「巫統」基層黨員及領袖再三發表傷害族群關係的言論,執政聯盟「國陣」必須針對相關人員採取嚴厲行動。
「巫統」基層意見領袖嘉馬尤諾斯表示,將在周六(廿六日)號召五千人到首都吉隆坡華商聚集區茨廠街示威,另計畫在十月十日再發動另一場在雪蘭莪州的「紅衣人集會」,抗議雪蘭莪州沒有照顧人民福利。
馬來西亞人口約三千萬人,馬來人占一半左右,華裔約百分之廿三,其餘是土著(原住民)、印度或其餘南亞裔移民後代。
嘉馬尤諾斯已發動本(九)月十六日的馬來人「紅衣人集會」,集會者硬闖茨廠街,意圖引發馬來人與華人對立。「馬華」總會長廖中萊說,整個情況「對種族關係已造成巨大破壞」。
廖中萊也說,集會者散播「華人豬」等言論更具有煽動性、破壞力,「馬華」要求警方出面。
大馬副警察總長諾拉昔表示,警方在周六前傳訊嘉馬尤諾斯,若是證實發表威脅社會秩序與安寧言論,將依法立即逮捕。
曼谷札記/紅衣集會太傲慢 馬來人也看得羞
2015-09-25 03:48:40 聯合報 曼谷記者林以君
「當心。那些欺負生活在伊斯蘭土地上的非穆斯林的人,或是侮辱、加重其負擔者,或違反其意願取走任何東西者,我(默罕默德先知)將會在來世,制裁那個人!」
此文取自可蘭經,是馬來西亞柔佛王后拉惹查麗蘇菲雅日前在臉書上的貼文,反映她對「九一六紅衣集會」的心情。
大馬先有華人占八成的「乾淨及公平選舉聯盟(淨選盟四點零)」集會,又有馬來人「紅衣人集會」,種族主義瀰漫在煙硝味濃重的大馬社會,有心人一點火就可能爆發衝突。
不是每個馬來族都激情,與新加坡一水之隔的柔佛州蘇丹(國王)家族就是一例。
柔佛蘇丹依布拉欣宣布,他絕不容許種族主義及仇恨出現在柔佛州,因為華、巫、印度裔都是「柔佛民族」。他的二兒子、依德利斯也強調自己有馬來、華裔及英國人混血血統,對種族主義感到噁心。
「九一六紅衣集會」的訴求連許多馬來人都搞不清楚。馬來女孩茵古的貼文反應了許多人的心聲。她反問,「我們(馬來人)哪裡受威脅了?」她舉例,非馬來人或非伊斯蘭教的同胞,每天清晨都會被穆斯林的祈禱聲吵醒;如果教堂裝擴音喇叭,讓穆斯林每周日都聽見基督徒佈道,穆斯林難道不生氣?
穆斯林強調食物聖潔,不吃豬肉,「但我們在(不吃牛肉)的印度裔同胞面前吃牛肉,他們不也沒抗議」、「我們有必要到一看到豬肉就嘔吐的程度嗎?」
貼文共十二條,條條問得讓馬來人、穆斯林臉紅,重點是「我們(馬來人)連其他族群文化都不理會,卻要別人遵循、理解我們文化?」
葉門清真寺遭炸 至少29死
2015-09-25 03:48:41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4日電
葉門首都沙那一間清真寺24日遭自殺炸彈攻擊,現場一片狼籍。(路透)
分享
葉門總統哈迪出逃六個月後,昨天回到亞丁,但目前沙那仍是由反抗軍「青年運動」所掌控。
以兵「行刑」巴勒斯坦女大生惹議
2015-09-25 03:48:42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3日電
數名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士兵,22日用衝鋒槍瞄準一名全身穿黑色罩袍、面紗的巴
一名以色列士兵端槍瞄準穿著罩袍的巴勒斯坦女大生哈什拉蒙,開槍擊斃對方。(美聯社)
分享女大學生的照片在網路上瘋傳,照片中女大生未做出任何反抗,仍遭士兵「行刑式槍殺」,引發爭議。以色列當局稱,該女大生試圖持刀行刺,才會被殺;但有目擊者說,她只是想打開包包讓士兵檢查。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遇害女大生是18歲的巴勒斯坦少女哈什拉蒙(Hadeel al-Hashlamon)。她22日於希伯倫(Hebron)的一處邊境檢查站,隔著圍籬被軍人盤查。
據以軍指稱,哈什拉蒙在經過檢查哨時金屬警報器響起,哨兵要求她止步,並將包包打開檢查,但哈希拉蒙不予理會,隨即掏出一把刀,士兵因而朝她的腿與足部開槍,但哈希拉蒙仍持續朝士兵前進,於是士兵開槍射擊她的腹部。
目擊者拍到的影像,哈什拉蒙當場倒在血泊中,隨後被抬上擔架送醫急救,但她身中逾十槍,傷重不治。
但在場目擊者有不同的說法,紐約時報引述一名目擊者說法,稱哈什拉蒙只是想打開手提包給軍人檢查,孰料以軍竟拔槍相向。另一位目擊者則說,她根本嚇傻了,即使被開槍也不敢動,「我對著他們大喊:『她聽不懂希伯來語!』」。
獨立媒體「中東之眼」也引述目擊者談話,稱哈什拉蒙至少躺在街頭一個半鐘頭,以軍才准醫護人員進入現場。
法兩棲攻擊艦 不賣俄改賣埃及
2015-09-25 03:48:43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3日電
法國原定賣給俄羅斯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但總統府23日發布公報,將改賣給埃及,但承諾會避免觸及俄羅斯的利益。
中通社引述法新社報導,這兩艘軍艦原本為俄羅斯建造,但因烏克蘭危機爆發推遲交付,雙方並於今年8月廢除合約。如今,法國總統歐蘭德已和埃及總統塞西談妥新合約,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將改賣埃及。但公報中沒有說明埃及購買這兩艘軍艦將支付的費用。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是法國研制的第四代兩棲戰艦,長199米,寬32米,滿載排水量2.1萬噸,據報導,其具備遠程兵力投送及兩棲作戰指揮能力,可搭載直升機、水陸兩棲裝甲車、坦克等重型裝備以及900名士兵。
末代沙皇謀殺案 俄重啟調查
2015-09-25 03:48:44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3日電
俄羅斯調查人員重新開始調查1918年俄國沙皇羅曼諾夫家族被謀殺的案件。(取材自新華網)
分享俄羅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王后的遺骸曾被重新安葬在聖彼得堡大教堂墓地,有關沙皇一家的謀殺案,調查人員現已重啟調查。
據BBC報導,俄國沙皇羅曼諾夫家族1918年於烏拉爾地區一地窖中,被布爾什維克革命者殺害。儘管該謀殺案調查已於1998年結案,俄羅斯東正教會仍於今年7月提出新的調查要求,要檢驗羅曼諾夫家族其他四名成員的遺骸,分別是保存在俄羅斯國家檔案館的阿列克謝王子、大公夫人瑪麗亞遺骸;以及亞歷山德拉皇后的妹妹伊麗莎白·費多羅夫娜大公夫人,和1881年被刺殺的尼古拉斯沙皇的祖父、前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1917年,在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推翻了臨時政府前不久,羅曼諾夫被趕下台並遭到流放。隔年沙皇夫婦和他們的五名子女,及四名侍從在一郊區遇害,最後遺骸分別在不同地點被發現。雖已經DNA測試確定他們的身分,但一些教會成員仍不信那些遺骸屬於沙皇和他的妻子。
調查人員還準備調查亞歷山大二世沙皇的大衣上殘留的血跡。他是被當時革命黨「人民的意志」組織者投擲的炸彈炸死的,他的遺體身著軍裝安葬在聖彼得堡大教堂。
廣角鏡/印度總理抵紐約
2015-09-25 03:48:45 聯合報 路透
路透
分享印度總理穆迪23日抵達美國紐約,準備參加今年聯合國大會。穆迪抵達飯店時,與路旁等候的支持者揮手致意。
公告版位
- Sep 25 Fri 2015 00:27
國際焦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