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改善空汙 中央需從大格局思考
2015-04-19 01:26: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雲嘉南六縣市近日聯合簽署「禁燒生煤、石油焦」宣言,未來將透過區域聯合治理,改善中南部空氣品質。中南部六縣市此一大動作,立刻引發經濟部、台電反彈,認為此舉不僅影響現有廠商合法權益,也破壞全台供電穩定。

暫且不論雲林縣政府目前正在議會審查的自治條例,要求縣轄內使用生煤、石油焦的工廠,必須在條例上路後兩年禁用,是否已牴觸中央法令,根本無實施可能。從情感上看,中南部有不少民眾長年飽受空汙困擾,健康長期暴露在高風險下,小學生也每因學校升起空汙旗,無法在戶外自在奔跑。「穹頂之下」的危險與不自由,每天如實在台灣上演,有多少國人能不發惻隱之心呢?

早在雲嘉南六縣市發表聯合宣言之前,行政院長毛治國至少有兩次公開宣示,要向碳排放與空汙宣戰。他還自曝,20年前就想讓高汙染的機車在台灣消失,可惜難度太大,後來,他想出的辦法,就是以政策力挺電動機車產業,盼從供給端與需求端創造誘因,慢慢汰換全台上千萬台的燃油機車。

但我們必須說,毛內閣的企圖心與格局實在太小了。若毛揆願意率領閣員移師到高屏地區或雲林麥寮辦公一周,或許能深刻體會,何以地方縣市與民眾有如此急迫感─即便環保署公布的空氣品質標準或是細懸浮微粒(PM2.5)等數據,在在表明其實沒有這麼危險,民眾也不須如此驚慌。

數字是冰冷的,民眾的恐懼卻是真實存在的,更別說,全台有多少父母因為看過大陸媒體人柴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對於漠視環境永續的經濟發展,是有多麼的深惡痛絕。毛內閣要治理霾害、打擊空汙,自然不容只是以宣示帶過,而是要做大棋盤思考,想辦法端出「有溫度」、人民有感的治理政策。

首先,毛內閣應將治理碳排放、空汙,上升到內閣層級,由政務委員以上高層督導專案小組會議,並邀地方縣市參與,一同訂定治理目標,避免因中央欠缺有力作為,讓地方被迫制定出各種以鄰為壑,甚至是抵觸中央的法令。

第二,毛內閣必須明白宣示,針對PM2.5此一新興議題,台灣具體政策為何?哪些人最該為此負責?又有哪些人、哪些產業,可以為此作出貢獻?

從環保署資料來看,我國PM2.5來源,有36%是來自汽機車等移動汙染源排放;25%來自工業,如火力發電廠、石化廠、煉鋼廠等所謂固定汙染源排放;27%是從中國大陸長程傳輸,還有12%是自然界產生。由此不難發現,政府若要治理霾害,至少要三管齊下。針對境外長程輸入,兩岸應有積極的合作機制;針對工廠一類的固定汙染源,研議多年未果的高屏地區空汙總量管制,要趁早實施。

此外,對於移動汙染源,也應比照固定汙染源,實施同等管理強度,避免與工廠管理不同標準。目前全台有高達1,500萬輛燃油機車,中央與地方政府除了給誘因,鼓勵汰換電動機車外,應祭出更積極的行政管理措施,如調高空汙費,或是務實開徵能源稅。對於高汙染的二行程機車,不論是要祭出胡蘿蔔,還是棍棒,政府也都應建立明確的退場時機。

第三,治理空汙與霾害,要講求創新。舉例來說,行政院在本月推出了一年期的「全國節電2%計畫」,由中央祭出40億元,激勵19縣市,針對機關、住宅與服務業用電訂定因地制宜的節電目標。如斯作法,也可適用在空氣汙染防制上,激勵地方與中央一同努力,為呼吸一口乾淨空氣而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