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全球民主化的頓挫反思歷史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19 02:3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透過社群媒體動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透過社群媒體動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球的民主化發展,近年出現了一波反潮。歐洲國家陸續出現民粹政黨的興起,川普因主張反華府建制而當選美國總統,中東及北非一連串花朵革命均告早凋,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則利用失敗的政變成功修憲擴權。在兩岸之間,威權體制的中國大陸保持高度成長,民主台灣的經濟反而停滯不前。這種種現象,都讓世人對於民主的前景感到懷疑。以《歷史的終結及最後的人》一書聞名於世的法蘭西斯.福山近日訪問台灣,讓我們重新思索歷史要往哪裡去的問題。
在全球的民主變遷中,台灣與南韓、菲律賓等屬於「第三波民主化」國家,似證明了福山的主張:意識形態的鬥爭正走向終結,人類社會文明演進最終將底定於民主制度與市場經濟,成為人類發展的終極形式。但事實顯示,「歷史終結」並未成為歷史的規律。儘管第四波的東歐國家轉型乃至阿拉伯之春,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都想走向民主和市場經濟;然而新興國家隨即遭遇各種挫折,東歐國家或走回老共黨執政或新強人崛起。此外,經歷民主革命的中東國家幾乎都陷於混亂失序,埃及剛擺脫獨裁者穆巴拉克,隨即又落入另一個軍事獨裁者塞西之手。

二○○八年之後,則是西方國家出問題。首先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然後是歐債危機,一連串金融危機讓歐美政治菁英慌了手腳,問題失控。過去西方自豪的「華盛頓共識」──即福山所說的自由民主與市場經濟──無法有效因應危機,由此引發的民粹風暴,導致英國脫歐,美國選出川普。

亞洲新興民主國家也碰到了瓶頸。菲律賓一再重複選出民粹主義領袖,從艾斯特拉達,到現在的杜特蒂,治國能力積弱。韓國則是閨密干政,民眾連續數月在青瓦台抗議,迫使總統朴槿惠提前下台。這些雖展現了「人民的力量」,但無助解決國家失能的問題。

在台灣,雖未演成總統提前下台,但一位前總統下獄,另一位前總統官司纏身。十年來幾次大規模示威,幾乎動搖執政的正當性;前如紅衫軍圍城示威,後有太陽花運動,都是人民的聲音。包括目前正在凱道及立法院前埋鍋造飯的兩起長期抗爭,若要說台灣的民主是「正常的」,許多人可能難以苟同。

全球貿易與全球金融危機,造成大量基層人民的生活受到衝擊。民眾希望政府拿出辦法,讓全球化的利益能讓全民分享,但政治菁英對此束手無策,使新的階級差異和世代差異再起,引爆怨怒。

民粹主義興起的另一原因是新科技。網路社群是群眾動員的有效工具,無論是「阿拉伯之春」,或烏克蘭的「橙色革命」,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革命」,都是透過社群媒體動員。社群網路對民主的影響相當複雜,美其名為「直接民主」,但連福山也不相信直接民主能成為國家治理的一種形式。他認為,太陽花也許提供了青年一個發聲平台,但直接民主的形式不太可能持續,因為學生不可能管理政府,代議政治才是政治參與的更有效方式。

目前全世界都在反省:民主政治是不是唯一的價值及模式?全球化理念是不是真能澤及全體人類?為何未實行民主、市場未完全開放的中國,經濟卻能維持高速成長?「中國發展模式」是否可以持續、可以移植?

目前,我們仍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全球化是世界經濟趨勢,高度依賴外貿的台灣必須迎向這個挑戰;中國大陸就在我們旁邊,台灣不可能自外於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地與市場。與其說民主主義是人類歷史的終點,不如說任何現代化國家都需要建立有效能的自由民主制度,長遠而言,這是最能帶來穩定政治與良好經濟秩序的制度。但台灣更要隨時保持警覺:我們是不是在走回頭路?

太陽花﹒菲律賓﹒中東﹒社群媒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