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價值鏈 是葉克膜或萬靈丹?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2-24 23:55聯合報 徐世勳/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日昨中研院社會所出版的新書《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將「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這種三角貿易模式(或稱全球價值鏈)比喻為「葉克膜經濟」,認為過去的台商西進及現在的新南向政策,均導致「外銷與GDP脫鉤,GDP又再與薪資脫鉤」的惡果,讓台灣勞工淪為全球化的輸家。其實,接軌全球價值鏈沒有對錯,端看調適因應措施。它可以是萬靈丹,也可以是葉克膜。

全球價值鏈凸顯國際產業分工的現實,是國際經貿不可抗拒的大趨勢。所謂價值鏈,係指廠商將一項商品或勞務從原材料轉變作為最終使用的所有活動。過去廠商多會選擇在一個定點完成價值鏈的全部活動,例如「台灣製造」。但近卅年科技躍進,運輸與通訊成本大幅下降,在比較利益驅使下,廠商將原來的價值鏈切割成數個部分,並將其分散在不同的國度進行,此現象為世貿組織所稱「世界製造」。

受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包辦全部製程,且製程所需的中間原材料也必須仰賴從外國輸入,國際垂直分工特別顯著。在此全球價值鏈的時代,若沒有持續的創新,縱然出口外銷連創新高,但進口的零組件與技術服務成本也同步墊高,當然造成外銷與國內GDP脫鉤。

根據本人與林幸君(二○一七)央行委託計畫的研究顯示,就台灣出口總額的拆解觀察,被外國瓜分到的附加價值份額已增加至三成,主因台灣大宗出口產品集中在少數幾個明星產業,並以替國外代工為主,上游關鍵原物料及零組件均仰賴進口取得,致外國獲取的附加價值份額增高。反觀強調創新的美國,其出口總額中被外國瓜分到的附加價值份額不到一成,其外銷與GDP當然不會脫鉤。

其次,GDP不僅是國內所創造附加價值的總合,也是國內各生產要素報酬的總合。包括勞動報酬(勞工)、地租(土地)、房租(房屋)、利息(資本)及利潤(企業主)。在貿易自由化、製程自動化、機器手臂取代勞動的趨勢下,各國GDP與薪資脫鉤是普遍的現象。但在台灣,這脫鉤的現象「格外」嚴重,「格外」有感,也可能與台灣房價、地租、房租的「格外」高漲有關,還有我國國民的「租稅負擔率」從民國九十年的廿%降至目前的十二%,幾乎為全世界最低。反觀OECD國家,平均近卅五%左右,甚至高達四十%以上。

在全球價值鏈的趨勢下,「致富」也需「均富」,贏家扶持輸家乃天經地義。鼓勵創新,擴大稅基,創造雙贏,才可能完成台灣「未竟的奇蹟」,讓出口外銷、GDP與薪資這三個指標不再脫鉤。

究竟全球價值鏈是葉克膜?還是萬靈丹?老實說,盡在人為。

薪資﹒新南向政策﹒台商﹒中研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