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日本TPP戰略 反制美中奇招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1-16 02:3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原本以為在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必定胎死腹中的TPP(跨太平經濟夥伴協定),儘管沒有了美國,在主要經濟體日本、澳洲力促下,日前於越南峴港舉行APEC會議中,宣布了基礎協定,並修正名稱為CPTPP(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PP)。此一新版的TPP預計在明年初完成談判。雖然在加拿大反對下,無法在本次APEC會議中立刻舉辦領袖會議,但能夠在不到一年內達成這樣的成果,無疑是TPP會員國們對川普在其貿易政策所表達出的最強力反對與反抗。

原來估計會有部分國家隨著美國退出,或紐西蘭等國國內政權移轉而束諸高閣的TPP,意外地不如預期難產,反而在川普訪問亞洲期間完成基本協定,其背後主要的推手,恐怕正是川普自己。川普在上台後,拋出撕毀NAFTA、美韓FTA約定,要求對手國重啟貿易談判的強硬態度,讓以日本為首,不想被川普以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方式而各個擊破的TPP會員國,在加速經貿整合、擴大籌碼上形成了共識。

雖然CPTPP原則上以等待美國重回協定方式重新談判,但在美國退出後,也讓原協定爭議項目有了翻盤的機會。

在本次APEC經濟部長會議結論中,對於關稅廢除、農產品輸入規定,仍依照原協定,但各國提出的70項修正建議中,確定約有50項規範將凍結、暫緩實施,當中包括生物醫藥資料、專利延長保護以及政府採購、郵政與電信事業的鬆綁等。

此外,原本就存在爭議的原產地規則、電子商務規定、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等並未遭到凍結,仍有續談的空間。CPTPP雖然未能在APEC順利完成領袖會議與協議簽署,但在2018年初完成簽署的可能性相當高。

TPP在2010年啟動談判,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得以在卸任前順利完成21世紀第一個、全球最大經濟規模的區域貿易協定TPP,最大關鍵正是日本的加入。而促使安倍政權上台後,不惜得罪農會系統的傳統票倉,打出「平成開國」貿易政策,力主貿易開放、區域經貿整合,關鍵因素正來自與中國之間的經貿矛盾,以及日本高齡少子化帶來的消費市場萎縮風險。

2012年中國爆發超過52個城市的嚴重反日示威、2013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經濟整合概念,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在在打擊了日中在經濟關係上的互信互利空間,也深化了雙方在亞洲經貿地位的對立關係。

對日本而言,加入TPP不只來自於外患,同時也來自於內憂。根據推估,日本2060年人口將跌至8,000多萬人,在面對未來可能消失的近4,000萬內需消費人口以及青壯年背負照護扶養壓力,日本政府希望能藉由TPP這個以亞太高所得經濟體所構成的自由經貿區來擺脫現行產品與中、韓的市場與價格競爭,更希望藉由日本同質性較高的消費市場,來加速具備尖端技術優勢的醫療、機器人、綠能等次世代需求產業的普及,並擴大其在全球市場規模。

川普此次訪日期間在對經濟界的演講中,明確要求日本方面應積極解決美日貿易逆差問題。為了避免在美日FTA中被迫做出比TPP更大的讓步,日本強勢斡旋了這次CPTPP,其目的就是要與其他會員國們,合力舉起了一個可以對抗川普強勢貿易政策,明確告訴美國雙邊談判底線的盾牌。對日本安倍政權而言,主導CPTPP成立,是在一個考量短中長期國際外交與國內經濟情勢後,縝密思考國家發展戰略不得不然的必要選擇。

對於台灣而言,雖然在川普貿易赤字改善策略中,台灣不像中、日、韓等屬於首要對象,卻是對美出超國中,現階段最無抵抗與結盟能力的國家。面對貿易讓步壓力、區域結盟加速,恐怕不能再被動因應,或跳針式地強調意願與原則,必須認真拿出符合現實、具可行性、說服力的國際關係戰略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