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策略/恐攻撕裂信任 助右派抬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16 01:44:52 聯合報 林泰和/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嘉縣民雄)

法國巴黎近日造成至少一二九人死亡的的恐怖攻擊中,共有八名嫌犯喪生,其中有七人是引爆自殺炸彈。當今自殺攻擊的形式起源於一九八○年代,尤其是真主黨一九八三年針對黎巴嫩境內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的攻擊。迄今此種攻擊形式在恐怖攻擊與游擊戰中,已經被證明是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戰術。

統計上,平均每一次槍擊事件的受害者為三點三二人,而穿上自殺炸彈腰帶的攻擊事件每次則為八十一點四八人;如果是自殺汽車炸彈攻擊,則受害人數更可高達九十七點八一人。因此引發恐怖組織對自殺攻擊的高度興趣。如果以目前的數據估計,巴黎恐攻造成一二九人死亡,已經大大的超過以往自殺炸彈攻擊受害者的平均值,每一個恐怖份子造成約十八人死亡。

自殺恐怖主義通常有組織運作,此次巴黎的自殺恐怖攻擊,「伊斯蘭國」已經公開承認由其所策畫與執行。進一步說,執行自殺攻擊並非簡單過程,需要準備與訓練、情報蒐集與專業爆裂物的知識。所以自殺攻擊很少是個人的決定或是個人恣意妄為,而是有組織的行動。

從理性主義角度出發,自殺攻擊者的基本邏輯有三。首先,自殺恐怖主義具有高度毀滅性,因為一心求死的攻擊者會盡可能達成使命,造成最大程度的傷害。其次,視死如歸的恐怖分子,無法嚇阻,因此對方無法報復,所以加強持續攻擊的可信度,逼對方讓步。最後,採用自殺攻擊的恐怖主義,比其他組織,更容易打破暴力使用的規範或禁忌,更能夠有效增加衝突升高的期望。

伊斯蘭國透過此次巴黎自殺恐怖攻擊,充分顯示成員透過承諾的強度與犧牲的規模,展現組織奮戰到底的決心。基於上述邏輯與這次巴黎恐攻的「傑出表現」,往後自殺攻擊有可能成為伊斯蘭國慣用的攻擊方式。如此一來,將會構成以後國際社會反恐的莫大挑戰。

法國總統歐蘭德已將此次恐攻,定位成伊斯蘭國對法國的「戰爭行為」。弔詭的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以後,反恐戰爭造成的死傷人數,遠遠大於恐怖組織。原因很簡單,因為國家暴力與組織暴力,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何況反恐國家多數是強大的西方國家。更何況軍事的反恐手段,往往造成恐怖組織的強力反撲。

如果恐怖主義的短期目標是,撕裂社會與政府的連結與互信,這一次伊斯蘭國算是成功了。因為已經有民眾認為,歐蘭德必須為此次恐怖攻擊負責,因為法國與西方盟軍共同發動空襲,法國政府在社會的支持度因而降低。而總統的緊急命令措施,將大大限縮法國人民的基本人權,嚴格管控邊境,右派政黨將抬頭,原本寬容的難民措施將重新檢討,而此正是恐怖分子所樂見的。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