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廟宇匠師互尬技藝 屏東枋寮保安宮完整呈現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0-14 14:19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即時報導
屏東縣定古蹟枋寮保安宮今天舉行修復工程竣工儀式。記者潘欣中/翻攝
屏東縣縣定古蹟枋寮北勢寮保安宮,保存多位國寶級廟宇建築匠師木構和雕花作品,縣府斥資1200萬修復今天竣工,展現泉、漳2派匠師「互尬」技藝的廟宇文化藝術美;縣文化處說,未來將規畫為「傳統廟宇建築技藝文物館」,連同縣定無形文化資產的枋寮百年「放白鶴」習俗,為屏東跨族群多元文化再添新亮點。
枋寮保安宮原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面臨拆除命運,社區居民不捨,時任立委的縣長潘孟安和各界人士奔走,2006年發動「千人移廟」運動,將舊廟移至新廟後方約80公尺空地保存,並爭取通過文資審議,成為屏東縣縣定古蹟,並依據文資法展開修復作業相關法定程序,去年5月開工。
負責修復的高苑科大建築系助理教授林世超說,保安宮創於乾隆年間,廟宇經多次遷徙改建,舊廟本體為日治時期1927年建,前後殿採「對場」製作,前殿大木匠師是由國寶級的漳州派陳己堂、鑿花師黃龜理,後殿大木匠師為泉州派鄭振成、鑿花師楊秀興,廟頂方形藻井則由雙方合作雕飾。
他說,漳泉兩派在同間廟宇相互激盪,比技藝也比題材,在當時就掀起話題,之前被香火熏呈褐色,但還可看出端倪,漳州派以神韻表達為主,泉州派則用較柔軟的線條表達,在雙方良性競爭下,意外造就這座國寶級廟宇藝術殿堂。
縣文化處長吳錦發說,枋寮小漁莊當時能同時請到板橋知名的陳己堂和鄭振成團隊南下,非常特別,也是大師在台灣最南端的作品,具極高藝術價值;縣文化資產保護所說,1期修復工程包括古蹟本體、鐘鼓樓拆除、屋頂剪黏及屋瓦復原、木構架油汙清潔和牆體損壞檢修復原,將再爭取2期工程補助。
枋寮保安宮11年前的「千人移廟」。記者潘欣中/翻攝
枋寮保安宮具宗教藝術美的壁飾。記者潘欣中/翻攝
屏東縣定古蹟枋寮保安宮修復工程今天竣工,縣文化處未來規畫為「傳統廟宇建築技藝文物館」。記者潘欣中/翻
公告版位
- Oct 14 Sat 2017 21:17
國寶級廟宇匠師互尬技藝 屏東枋寮保安宮完整呈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