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林蒼生:廿一世紀,台灣的未來怎麼走?

要思考台灣未來的路怎麼走,不是一件單純的事,不僅因為台灣夾在大國之間的處境,更有甚者,是歷史淵源所造成多元文化的混亂,需要時間來沉澱,來消化,來昇華成多元文化新型態花朵。

古今並不缺少實例,例如文藝復興時代佛羅倫斯也是一個小國,但麥迪奇家族的羅倫佐能周旋大國間,化解梵蒂岡號召聯軍攻伐危機,這不僅是謀略正確,也是他個人的氣質魅力及藝術文化修養,才能使佛羅倫斯被人敬重,願意同心協助。

廿一世紀的現在,是網絡密布、電磁波瀰漫的時代,除了看得見的變化,還有看不見的潛移默化,例如生活方式改變,書寫方式退化,思考方式的現實化,一一都顯見人類意識在改變,而且是往鈍化方向改變。我們能改變這趨勢嗎?先從自然現象談起。

我把政治比喻像固體,因為政治硬梆梆的,界線分明。一不和諧就有戰爭。把經濟比喻像液態的水,投資人不管如何,一定往可以賺錢的地方流動。把文化比喻像空氣,因為文化會在不知不覺中瀰漫全世界。

廿世紀較像經濟水的時代,進入網絡的時代,比較像是空氣的時代,今天我們看到的現象,都是由水因能量的增加而蒸發為空氣的現象,大商店轉變為方便商店是明顯的例子,資訊瞬息間傳遍世界更是明顯的例子。所以,二○一二年大家驚恐的世界末日,並非世界末日,而是新時代來的一個徵候。

全世界都進入新的時代,為什麼台灣還在以舊思維爭吵呢?新的時代是以文化資源為主的時代,將逐漸脫離物質資源或欲望的需求,在這轉變的過渡時代,須好好思考,什麼是台灣正確的方向。

有史以來,地球上有羅馬、長安、巴黎、紐約等幾個世界中心的大都會。與長安同時的羅馬,人口只有五萬;長安可算是最精采的世界大都會中心,那時長安有一百萬人,光留學生就有三萬,有不計其數的中東胡人來去,而更了不起的是那時的長安詩人齊備,李白、杜甫等名流在胡姬酒肆中,詩韻不斷,而且一晚新詩起,隔日就傳頌整個長安、洛陽甚至揚州,詩是長安的靈魂,是至今沒有任何地方可及的大國的大都會風範。

後來巴黎跟上來、紐約跟上來,雖然也都名耀一時,但比起長安,像缺少了什麼,遠遠不及。而我相信,缺少的是文化的深度,是詩韻傳遍民間,全民皆詩時代的特質。

要成為世界文化都會中心,要有幾個條件,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二是文化的創造者,三是全世界的文化成果都想來這裡發表。四是…,讓我們來想想,當年的長安可以,今日的台灣也可以把台北變成當年的長安,來做我們立國的方向嗎?

如能以此為方向立國,而不要在統獨二選一中被迷惑;能不能由文化的深度與廣度開始,使台灣的中華文化成為華人的文化中心,進而使我們成為推向世界的「文化地球村」中心。

地球村的形成,還是要有不同的次序。先要有文化的地球村,然後才會有經濟與政治的地球村,現在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經濟政治的地球村,這是今日世界為什麼如此紛亂的原因。

地球村的形成,應由文化的地球村開始,然後經濟與政治性的地球村才會慢慢形成。到底空氣或文化到處瀰漫,被接受的程度是比較容易的。

台灣人來自中原,由中原移至台灣經歷一千多年;移民過程中,我們避開了五胡亂華、五代十國、蒙古南侵、滿清入關等殘殺或迫害。台灣人的文化基因,存有較多祥和親切的儒家文化基因。這祥和親切的基因,在東西文化交融或衝突時,會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台灣的特點,也是台灣的機會。這是能使台北成為未來世界文化大都會中心的原因。

這是不是可行的新思維我不知道,只希望台灣能出現像羅倫佐那樣有智慧、有藝術文化氣質、有膽識、有謀略的領導人,帶領台灣往文化更深更廣的方向走,這才是台灣成為廿一世紀長安的時代使命吧! (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