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企業併購 讓市場決定吧
2015-09-10 01:54:37 聯合報 黃昭勇
近來國內出現多起併購案,讓投資人看得眼花撩亂,也凸顯國內企業整併的困難,與對藉由併購提升競爭力的疑慮。

今年國內首先出現的非合意併購案,是國票金控對三信商銀提出的公開收購案。國票金控宣稱已與三信商銀的大股東談過,因此不是「敵意併購」,但究竟誰能代表大股東卻有疑義。這也導致後來三信商銀宣稱不接受國票金的非合意併購,透過登廣告等對國票金出的收購價格表達不滿,最終導致併購破局。

原本市場期待國內的金融業會因此案出現更多民間的自行合併,又出現轉彎。

緊接著,日月光逕行宣布對矽品展開公開收購,但矽品事前完全不知情,日月光指出是因為要避免內線交易,因此到宣布的前一刻都只有極少數的經營團隊知情。

這讓矽品將日月光的行動視為不友善,找來鴻海救援,也讓這宗併購案充滿戲劇張力與變數。

除了企業主多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態外,國內對企業併購的相關法規態度也有許多阻礙。

首先,被併購員工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

儘管多數提出併購的企業,都會給被併購企業員工一定期間的工作權保障,但併購後,企業出現重複人力、企業內的競爭大過於外面的競爭,讓員工對被併購先有排斥感。

其次,國內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通常合一,尤其是為數眾多的家族企業,保有經營還被賦予「固守家產」的意義。反之,出售公司會遭來「變賣家產」的包袱,讓企業經營者對被併購興趣缺缺。

此外,主管機關對企業併購的態度也不健康。基本上,非金融產業的企業併購,主管機關介入的意願不高。但如果是外國企業來併購台灣企業,尤其是像日月光這類大型電子公司,主管機關並不樂見被國外併購。

國內大型電子業的併購,主管機關原則上不管,但如果產業界出現謠言或是負面聲音,主管機關又會要求提出併購的公司,必須要不斷的說明與解釋,徒增併購的困擾。

對於金融業,則是不同意非合意併購,也就是必須要兩相情願。但國內金融業發展迄今,不是大型金控就是家族企業等,要尋找合意併購的對象也是難上加難。

說到底,企業併購就是商業行為,商場如戰場,更何況是併購這類的遭遇戰。

在併購的過程中,主管機關若是一下子要當中立的裁判,一下子又想要當主導者,很容易讓併購案擺盪。

終究,還是應該訂出明確的產業政策,從提升競爭力的角度出發,給企業併購一些原則性的規範,在保障員工工作權與協助併購企業員工提升職能的原則下,才有助國內併購環境成熟,讓產業真正能透過併購升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