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鴻海的啟示 對陸曝險管理莫輕忽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5 02:0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鴻海集團在中國大陸對供應鏈企業提供融資,引起立委關注。就此項議題,大家不能僅僅關注鴻海集團,而是要考量台灣銀行業對大陸總曝險的管理是否確實。

據報導鴻海集團旗下的富金通,與大陸金融科技業者合作,將區塊鏈技術導入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設定電子、汽車、服裝業等三大領域。所謂的供應鏈金融是對上下游企業提供借款與相關金融服務,在大陸這些企業不易向銀行業融資,而向地下錢莊借款又太貴,因此供應鏈平台在大陸是有商機的。商機主要的來源是鴻海集團有較低的資金成本,而借給上下游企業可以收取較高的利息,若風險控管得宜,則其獲利遠優於鴻海集團代工的收益。初步觀察所設定的三大領域,可看出鴻海集團所提供的融資應會擴大到非供應鏈企業,風險會逐漸加大。

對於立委的詢問,金管會指出,鴻海對我國銀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客戶,在借款條件上是具有相當大的談判優勢,是有可能向台灣銀行業取得低利借款,再到大陸借給相關企業,因此希望台灣銀行業要審慎因應,對於鴻海的借款要審視其用途,一定要用於投資而不可用來作上下游融資。

鴻海集團是正式在集團內成立企業在大陸從事放款,其實早就有許多台商在台灣借款,再將資金用於大陸存、放款,賺取利差,這已經是各公司財務部門的業績。前幾年大陸利率高、人民幣升值,許多企業的財務操作之利差、匯率差的收益非常優渥,直逼生產部門。同時,台灣資金在過去二、三十年來,直、間接投資大陸,早已遠遠超過我國政府的統計。

根據法規,台灣的銀行對大陸地區之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不得超過其上年度決算後淨值(股東權益)之一倍,此為曝險總額管理。金管會又於2015年4月要求銀行對大陸地區放款餘額之備抵呆帳提存率,應於該年底前至少達到1.5%,高於一般放款的1%。以目前的狀況,各銀行曝險總額或許離淨值還有一段距離,但是較高呆帳提存率會提高銀行放款成本,是否讓銀行不想將原本要列入大陸曝險的放款,選擇性不列入?或者是借款戶隱藏資金用途,而未告知資金用於大陸,而銀行也疏於審查?

其實台灣銀行業放款業務普遍存在殺價競爭,聯貸利率亦有類似的狀況。由於大陸銀行放款利率比台灣高出甚多,使台商紛紛回台籌借廉價的資金。台灣是否逐漸成為廉價資金提供者?根據觀察實務操作,基於台灣放款利率相對為低,來台灣籌集資金的企業,除了台商之外,還有外商、甚至有大陸公司以境外控股公司名義在本國銀行業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借款。

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在大陸的擴廠計畫,向大陸與台灣的銀行業借款,在類似授信條件下,若利率差距過大,將反映出兩岸資金供需與金融監理的差異。由於台灣資金寬鬆、授信資產的損失準備要求又低,導致銀行業立即之資金成本低廉,而經營者在達成獲利目標的壓力下,遂進行放款利率的殺價競爭。台灣銀行業放款殺價競爭的程度,讓「台灣借款赴大陸放款」之舉,可賺取豐厚的利差。同時,台灣因資金寬鬆、授信風險低估,似乎引導部分台商扮演影子金融(shadow banking)的角色。

大家都瞭解大陸經濟成長趨緩,而且企業存在債務風險,至少部分大陸台商或陸企如此。我們認同金管會的作為,並要進一步擴及台灣銀行業對大陸曝險的風險管理,整體檢查是否在審查時已知借款戶的資金用途、營運、生產或風險來源是中國大陸,卻未依法規列入曝險控管?同時,金管會要督導銀行做好貸後管理,避免借款戶未具實告知資金用途,才不致坐令曝險管理失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