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美國「川桑現象」開啟第三次世紀大博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5 02:5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歷史將記載,美國2016年的總統大選比以往更富有戲劇性及對人類在思想意識形態路線上的衝擊性。這兩者,都具體體現在所謂的「川桑現象」之上。

「川」,指的當然就是目前氣勢狂飆的共和黨參選人川普;「桑」,則是民主黨內選情直逼希拉蕊的大黑馬桑德斯。照目前形勢看,兩人在各自黨內出線機率雖有不同,但兩人在黨內均有強大支持群眾,年底無論誰當選,都不能漠視這一股異軍突起的新民意──可稱之為「新社會主義」。

川與桑雖代表不同政黨,其具體政策主張也不盡類似,但他們之所以在兩個不同路線的政黨內,分別獲得強大民意的支持,反映的都是一股巨大對現狀不滿的不忿之氣。眾所周知,川普之前,共和黨內即有新派系「茶黨」出現,但茶黨未能成事,原支持者即轉而支持同樣挑戰傳統政策思維、且衝擊力更強的川普。而茶黨之崛起則明顯與美國近年來益趨明顯的貧富惡化有關。

構成美國社會長期以來的穩定力量一向來自規模龐大的中產階級,然而近年來中產開始縮小了,中產兩端的貧與富則快速擴大了。2008年金融海嘯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即指出「1% vs. 99%」的現象與危機──全社會1%的富人擁有全社會99%的財富。

其實,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美國,在其他國家也都有類似情況,在幾年前中東與北非的茉莉花革命,甚至在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及香港的「占中」事件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信息。可以說,貧富問題又再度成了全球眾多國家的共同現象與麻煩了。

至於民主黨的桑德斯,更是毫不顧忌明目張膽地打出了「社會主義」的旗號。社會主義從來就是與資本主義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識形態,強調的是更多的公平與正義,桑德斯的主張,與「1% vs. 99%」無絲毫本質上的差異。也因此,2016美國大選最令人關注的,無疑就是這一股異軍突起的社會主義風潮,而且,它竟然就在標榜資本主義的美國,高舉旗幟,挑戰資本主義。

這就不禁讓人想起這兩種意識形態長久以來的恩恩怨怨了。這些恩恩怨怨,從19世紀開始,經20世紀到21世紀,正好歷經了三個階段。

19世紀,當時的西歐與英國,在資本主義及工業革命的加持下,生產力與經濟力大舉爆發,但同時也產生了相當嚴重的貧富惡化問題。於是,一個以強調公平與正義理念的馬克斯主義橫空出世,高舉反對與挑戰資本主義的大旗,事後看來,實乃邏輯之必然。

馬克斯強調的公平與正義,本來就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內涵,這在當時資本主義大行其道,貧富問題益趨嚴重的情勢下,馬上就占領了道德高地,一時蔚為風潮,成了蘇聯、東歐及中共競相追隨的先進思想,並在許多國家「革命成功」。只可惜後來馬克斯及其追隨者,思想發展走進了兩個誤區,一是計劃經濟,二是公有體制。也就是說,馬列的社會主義是因為看到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缺點,想要矯正,但做法卻是把資本主義給槍斃了。結果是既失去了資本主義的效率與生產力,也得不到原本追求的公平與正義。馬列主義最大的兩個實驗區,20世紀的蘇聯與中國大陸,為歷史作出了這樣的見證。

相當諷刺的是,被馬克斯批評的資本主義,在西方卻避開一劫,走出了一條新路,也就是通過「政府職能」的正確發揮,矯正了貧富惡化,結果是既擁有由市場經濟帶來的效率與生產力,同時又兼得了社會主義最強調的公平與正義。

如果說,19世紀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挑戰及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功,是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第一次大博弈,那麼,上個世紀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下同時實現了公平與正義,對標榜社會主義的共產國家進行了成功反擊,即可視為是第二次世紀大博弈。現在看來,第三次大博弈即將到來,自上世紀以來,廣泛被世界各國接受的資本主義正在普遍出現「1% vs. 99%」現象,問題出在哪裡?各國又該如何面對?必將是第三次大博弈的主要內容。美國今年大選的「川桑現象」或正是第三次世紀大博弈的前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