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例一休兩解 降加班費、獲利分配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2 04:07聯合報 林左裕/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一例一休上路後爭議不斷。 本報資料照片
一例一休上路後爭議不斷。 本報資料照片
一例一休實施三個月以來,引發社會各界紛擾及議論。在周末假日,餐廳為因應提高之成本而休業泰半;遊樂園苦於假日時人力不足,平時人力過剩;有縣長為了境內產業生存而嗆言將違抗勞基法;也有學者預期將導致消費能力下降及經濟成長衰退。這些現象可由財務上的損益平衡分析推估未來可能的效應。
根據上個月主計總處所發布的薪資統計,全國工業及服務業(不含外籍與部分工時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在民國九十六年為四六○四四元,至一○五年為五一二四一元,漲幅為十一點三%,而同期的經濟成長率約為三成,表示薪資並未隨著經濟同幅成長。

政府為照顧長期未能共享企業獲利的勞工,同時順應勞團的訴求,遂訂定一例一休新制,立意良善,但從目前引發的聲浪來看,值得精算分析及檢討。

在損益平衡分析中,總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如機器、設備、租金及非按件計價之人工成本)及變動成本,總收益為商品銷售單價乘以銷售量,在總收益超過總成本(即銷售量超過損益平衡點)後,廠商才開始有淨利產生,也才有生產或開店的動機。當固定成本上漲時,損益平衡點隨之提升,除非預期之總收益也可隨價格調漲或銷售量增加而上揚,否則廠商將因損失而歇業,因此除非預期未來的訂單或銷售量可增加且穩定,否則企業貿然擴增產能將導致無力支應而倒閉的命運。復興航空新增廉航後無力因應後勢衰退的市場而倖然退場,即為殷鑑。

在一例一休下,廠商若無力支應因固定成本增加所致的要求銷售量,將傾向在第六、七日歇業,不僅將導致閒置產能,且原來勞工可能因加班而可領取的薪資將因此減少。長期下來,消費可能因薪資減少而縮減,總產出或經濟成長亦可能因消費及閒置產能而下降,反而使良善的政策適得其反。

當然亦有勞工將因休假增加而提振消費之說,但依筆者之芻見,台灣之薪資緩滯已逾十年,為亞洲四小龍最低,「提振消費」的理論可能只出現在每年紅利給予上百萬或半年年終獎金的高獲利企業,對中小或微利企業的受薪階級,可能反而更需以省吃儉用因應,或在周末尋找另外兼差的機會,亦即除了導致消費緊縮及經濟成長趨緩外,另一個副作用可能是貧富差距擴大。

但照顧受薪階級的良善政策仍需持續,筆者提出兩道處方為政策修正建議。其一是參考國際的修正方向,澳洲上個月通過實施數十年的周末加班加給自兩倍調為一點五倍,或可提供給我一例一休新制調整以降低衝擊之參考。第二是在薪資固定成本的規範框架外,另外以要求企業獲利的分配替代固定薪資的干預,如此除了考量廠商的投資意願外,亦可顧及受薪者的所得成長及長遠的經濟發展,值得未來政策修正之研擬參考。

薪資﹒一例一休﹒加班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