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蘅/當政治、媒體與假新聞碰撞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2 03:45聯合報 蘇蘅(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打擊假新聞,真的沒這麼簡單。
這個月臉書在美國啟動「假新聞」查核機制,標示「有爭議」(disputed)的新聞,交由第三方查核事實。初步看來臉書行動積極,但能否遏止假新聞,還得打問號。
舉例來說,有人上網問:「美國前總統哈定是3K黨」?臉書給的答案是「錯誤」,但實際上這項傳聞無法證實。也有人故意問:「歐巴馬策畫過政變嗎?」答案竟是「正在等待」(still waiting)。當然不是眾人期待的正確答案。
為何如此?因為「查證為真」包括許多複雜思考和判斷。「真實」的魔鬼藏在細節裡,想只靠電腦演算式從網路得到「正確」答案,為時還早。「打假是科技和哲學的複雜問題」,祖克柏認為查證需要專業,故須和公信力高的事實查核網站Snopes、Politifact以及FactCheck.org合作,才有成功可能。
的確,川普上台後「假新聞」成為流行語。記者必須不斷同步查證白宮是否說實話,才能告訴讀者真相。
華郵分析川普使用「假新聞」一詞有三種策略。首先,他攻擊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是「假新聞」,有效地把支持者隔離在自由派媒體之外;普優研究中心就發現,川普支持者使用媒體名單中,根本排除「不可信」的紐約時報。其次,「抹黑媒體」能讓川普先觀風向;例如他攻擊某個議題是「假新聞」,如果支持者沒反應,他可以不甩媒體追問。第三,有助卸責。如果媒體批評川普,他會先指媒體亂講,再為自己辯護。
但媒體天職就在求真,遇到假新聞更要嚴謹把關。二○○四年CBS電視台拿到一份「文件」,提到小布希當國民兵時享特殊待遇,由於事前查證不足,這則「假新聞」導致主播丹拉瑟和製作人全部下台。
然而十三年後的今天,媒體正和網路假新聞及政府雙面作戰,腹背受敵。
最近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座談中,白宮記者深感「採訪最大的挑戰就是謊言」。華盛頓郵報記者Hamburger說,白宮不管手上有沒有真憑實據,先放話再說;媒體面對「後真實」的政府宣傳戰,非常艱辛。
不過假新聞概念模糊,經常混雜幾種樣態:一是純屬虛構的消息;二是品質低劣的真新聞;三為假扮新聞的廣告。至於川普口中的「假新聞」是什麼?學者認為是「有政治意圖」的「操縱式新聞」,除了只提供片面事實,還有說服民眾的特別動機。
回到國內,政府最近認為不能輕忽網路假新聞影響力,將參考國際做法,由政委出面協調網路業者及第三方團體,建立「真實查核機制」。然而有立委想搞出「反滲透法」,動大刑壓制假新聞,引來很大非議。
沒錯,假新聞不但削弱真實,甚至為國家社會帶來不可測的風險。不過歐盟和德國的真實查核機制,主要針對俄羅斯假新聞和一些仇恨民粹言論,重心放在今年德法兩國大選。歐盟「特設小組」僅十人,主要借重四百位專家,並與歐洲重要查證組織Stopfake.org合作,不光靠網路業者挑大樑。
重要的是,如同歐盟司法官員一再強調,不能因此造成對言論自由的傷害。因為他們深切了解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那個以保護為名、行濫權支配之實的政權,不能在現實世界發生。
在對抗假新聞的戰爭,追根究柢,媒體善盡查證責任還是最重要的。(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假新聞﹒川普﹒紐約時報
公告版位
- Mar 22 Wed 2017 04:47
蘇蘅/當政治、媒體與假新聞碰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