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企業根留台灣 關鍵在政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20 01:1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在美國優先及重返製造的思維下,不僅要求美國企業將海外生產線移回美國,而且積極向外商招手,據報導,在台灣投資碰一鼻子灰的台塑集團,在美國州政府積極邀請下,擬在德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加碼投資擴廠,計畫總金額高達新台幣5,000億元,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難掩在國內的委屈、失望,強調「我沒有選擇」,是被逼出走。同時,台塑也正評估加碼投資大陸寧波及北崙廠。

不僅石化業積極前往美國及大陸布局,台灣出口主力的資訊電子業亦動作頻頻。據報導,鴻海集團由日本夏普帶頭,將投資70億美元(約新台幣2,180億元)在美國蓋液晶面板廠;另總裁郭台銘投資的日本堺顯示器公司亦與大陸廣州市政府簽署協定,將在增城投資人民幣610億元(約新台幣2,800億元)興建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鴻海集團傾全力在海外擴廠,雖是為企業本身發展,但相對於在台灣投資的保守,也顯示國內投資環境已大不如前。

光是台塑和鴻海的海外投資計畫,總金額就超過新台幣1兆元,在政府積極鼓勵企業投資創新之際,台塑及鴻海大舉布局美國及大陸,用腳決定本身最有利的落腳點,這兩大企業在國內皆有強大影響力,如果台商紛紛棄國內而前往海外投資,對台灣經濟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

長期以來,台灣經濟發展是以出口作為主要驅動力,自1990年代全球化趨勢加速後,台商更建立以台灣為運籌基地的產銷模式,扮演亞洲資源整合者及關鍵零組件與原材料提供者的角色,在全球供應鏈上佔有重要地位。但金融海嘯後,因為全球供應鏈大幅調整,加上近年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台灣角色被逐步取代,出口競爭力大幅下滑。現在川普更執意逆轉全球化趨勢,要讓美國重返製造,這項新變數對台灣及兩岸台商更造成龐大壓力。

面對美國新變數及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政府理應全力排除國內投資障礙,讓台商留在台灣投資,鞏固製造業基礎。況且,蔡英文總統將提振台灣經濟列為今年最重要的任務,而誠如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所說, GDP成長關鍵就在民間投資,因為資本形成約占GDP的20%,其中有九成來自民間投資,如果今年民間投資成長能夠超過10%,GDP成長率就能破2%,因此,如何留住台商,政府更是責無旁貸。

陳添枝直言,投資是信心問題,台灣投資率連香港都不如,顯示國內投資環境確有問題,如果企業在投資上有任何困難,「不管是缺什麼,找我、找政府就對了!」但問題在於,兩家代表性企業上兆元海外投資,用腳對政府投下否定票,如果內閣都一籌莫展,無能為力,那又如何能說服眾多台商擴大投資、根留台灣呢?

蔡政府自上任以來,為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致力推動5+2創新產業計畫,並宣稱將組成「國家隊」,在物聯網、新一代面板、綠能、農業、影視等產業上,進行大規模投資,估計總投資額逾新台幣7,000億元。但迄今為止,這些計畫很多都還在籌備階段甚至停留在書面規劃,而且主要投資者都是公營事業或政府基金,民間參與熱忱似乎不高。政府應該認真思考,如果這些計畫都是台灣產業的未來,為何眾多台商尤其是指標性企業,沒有參與投資未來的雄心和動能呢?

台灣經濟遭遇很大困境,眾所皆知,但台商並沒有被擊垮,而且還保有可觀的投資能量,台塑及鴻海就是最好例證。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各國政府都致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台商仍是備受重視的招攬對象,台商投資首選當然是生活所在地的台灣,但台商的未來在哪裡,就要看內閣團隊有無決心和能力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留下台灣經濟的命脈了。

台商﹒川普﹒金融海嘯﹒蔡英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