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父殺子自殺案/最需要的人 不知資源在哪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7 00:06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
台北市北投區傳出父持刀殺三名子女命案,警方到場拉起封鎖線,鑑識人員進入勘驗。 記者林伯東/攝影
剛過完年,北投發生父親殺害子女後再自殺的憾事,令人痛心。我們的社會安全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六至十件父母殺害子女再自殺案件,多半發生在列冊通報的高風險家庭,但前天事件並未有因經濟或家庭因素而通報的紀錄,屬隱性高風險家庭。如未有人及時察覺家庭有異,這些隱藏的風險家庭,一旦情緒沒有出口,事件多一發不可收拾。

在探討事件成因之前,我想先分享我透過學校和民間團體合作訪視關懷的案例。因為公益服務關懷的對象為弱勢國小學童或國中生,我們長期與學校合作,每學期開始,透過師長與學生的親師座談,由導師發現生活異常的學生,或者是低收入戶、受暴家庭、酗酒、吸毒,或者是家庭變故,由學校造冊後,陪同校長、導師及家長會長前往訪視。

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發現了不少未經通報但卻急迫需要協助的個案,於是轉介給社會局、勞動局、衛生局或引進其他專業的民間團體資源,至少有機會及時拉弱勢家庭一把,而學校和學生有了溫暖的互動,求助的管道就連結了。

人倫悲劇,是整體的社會問題,成因複雜,斷不可僅視為家庭內部問題而已。再就自己服務家暴案件的經驗來看,經濟因素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導火線,生活不如意,家庭起爭執,疏於對孩子的關心照顧,父母失業、孩子失學,代代在貧窮循環。吸毒的未成年孩子生下小小孩,阿公只能帶著孫子每天到砂石場上工,不能在健康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被寄養或安置,不僅是人倫的掙扎,將來也都是社會的隱憂。

社會上最需要資源的人,往往是最不知道資源在哪裡的人。如果沒有親身走過一趟,家家戶戶訪視,如果沒有和社會底層的朋友坐在冰冷的地板上,面對面感受需要,不會知道有多少人在社會邊緣求生存。但要如何預防類似的家庭悲劇發生,提出以下建議:

一、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財產。

二、社會多些雞婆的人:雖人情冷漠,但仍有熱心公益的人,教育行政單位可設鼓勵措施,鼓勵學校家訪關懷學生。還有鄰里社區偵探精神,多關心身邊親友並給予善意回應。

三、政府和民間團體資源連結:政府應扮演資源串連大平台,傾聽民間團體第一線聲音,建立社工尊嚴的工作條件。

四、落實政府自殺防治會報功能:社會事件背後可能是經濟、婚姻、就業、教育等,整合部會間資源,強化心理健康政策。

五、為一隻螞蟻引路:陷入社會貧窮或家庭暴力的人,除給予經濟援助外,也要給予自立更生的釣竿,這都是屬於教育和就業政策的範疇。

對兒少保護和家暴防治工作者來說,不願再看見孩子受暴,就只有這樣的新年新希望。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家暴﹒吸毒﹒失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