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舍重建啟用 老校友重回母校勾回憶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1-25 13:54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即時報導
花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日治時期官營移民村校園建築花蓮縣壽豐鄉的豐裡國小禮堂,歷經百年的風霜,承載著共同記憶,經過2年半的修復,今天舉辦啟用典禮,眾人為禮堂牌匾「百年樹人」揭幕,學校還放鞭炮,並在校園老樹上掛滿老照片,讓大家回味當年。
「回到這裡又勾起許多回憶!」年近九旬的老校友李學熾說,以前集會,喜慶宴會都在這裡舉辦,跟著父母來的小朋友們,就在裡面穿梭嬉戲,好不熱鬧;另一名老校友葉煥順說,學校禮堂旁邊還有防空壕溝,是玩躲迷藏最佳處所,物換星移,現在只剩禮堂還一如當年。
花蓮縣壽豐鄉豐裡國小創校於大正2年 (1913) ,名為「花蓮港廳豐田小學校」,創校初期學校校舍有教室、禮堂、移民指導所、移民指導所宿舍群,初建的禮堂為簡單的木構造方式。花蓮縣政府於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是東台灣唯一一座具文化資產身分的校園建築。
客家委會2013年補助1600萬辦理「豐裡國小禮堂暨周邊環境修復再利用工程」,並於2年前開始進行規劃設計與修復工程,至今年8月20日完工。豐裡國小校長張珮玉說,修復後的禮堂空間仍維持原有校園集會空間之機能,串聯社區與學校的連結,並將豐裡地區居民中的校園記憶繼續保存、傳承下去,也感謝許多老校友提供當年的老照片給建築師參考,盡全力把老建築「原貌修復」。
建築師陳勤忠說,禮堂建築的空間形態源自於羅馬時期,以矩形的公共建築集會空間作為原型,並在日本明治維新的西化時期從日式建築的基礎下發展而來。豐裡國小禮堂,有日式屋瓦、山牆雨淋板、木造入口簷廊,但也可以在屋架型式、開口比例、收邊線板、雨庇造型等處看見簡化後的西洋古典樣式裝飾造型,以及近現代主義的簡潔垂直水平構造型式,可以說禮堂建築是個帶有和洋混合「折衷主義」的「近現代建築」樣式。
陳勤忠表示,這次的修復工程以修舊如舊為原則,包括,拆掉屋頂鋼板瓦恢復水泥瓦、掀開天花板展現禮堂木構桁架、山牆回復成昔日木構造的木摺壁及雨淋板、露出舊時磨石子舞台,外牆以低壓噴砂方式去漆,保留早期粉刷師傅工法的表層面飾紋,依原樣修復檜木門窗等,留下師生、校友、社區的歷史記憶且盡量保持不同時期留下的痕跡,展現禮堂豐富的生命歷程。
許多豐裡村的學生、家長與老師們在老禮堂渡過生命中的黃金歲月,禮堂一直伴隨著居民的生活,凝聚起社區的向心力,也承載著所有人的共同記憶,百年校舍的重新啟用,展現百年禮堂的時代意義與歷史風華。
建築師重新展現禮堂木構桁架。記者徐庭揚/攝影
外牆以低壓噴砂方式去漆,保留早期粉刷師傅工法的表層面飾紋。記者徐庭揚/攝影
眾人為禮堂牌匾「百年樹人」揭幕。記者徐庭揚/攝影
花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日治時期官營移民村校園建築花蓮縣壽豐鄉的豐裡國小禮堂,今天舉辦啟用典禮。記者徐庭揚/攝影
移民﹒日式建築
公告版位
- Nov 25 Sat 2017 06:53
百年校舍重建啟用 老校友重回母校勾回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