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語文競賽 讓孩子講想講的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5 02:07聯合報 李啟嘉/高中教師(基隆市)

全國語文競賽周末即將展開,身為參與、指導語文競賽十幾年的國文教師,面對一些現象,委實不吐不快。

每每在各項研習與裁判講評中,聽到許多前輩叮囑不少競賽潛規則,例如:國語演講不要舉演藝人員當例子,因為他們可能有緋聞纏身,形象不夠正面;不要碰觸政治議題,因為會引來不同立場裁判的不快;還有人叮囑閩南語演講一定要舉台灣本土的事例。

本來美學標準與意識形態各有所好,不足為奇;然語文競賽許多資深前輩往往既擔任各縣市集訓教師,又擔任各級裁判,個人美學標準便成為比賽裁判標準。如此反覆複製,便成為比賽的潛規則。

令人深憂的是:這樣的比賽潛規則,深深灼傷了語文的底蘊與發展。

以閩南語演講為例,常聽到集訓老師或裁判,要求選手改掉稿子裡的中國故事,說:「我們台灣也有自己的故事啊!為什麼要用中國的例子?」甚至學生的演講稿中,講了愛因斯坦的例子,分享了泰國的公益廣告,都受到批判和刪改。每次聽到前輩們夸夸其言,我總是搖頭。

第一,我們應尊重選手的想法;第二,台灣即使獨立,這些故事仍是祖先的故事;第三,所有的物事都該是我們語言的資產。

我總認為要讓選手講自己想講的話。小女生可以在演講稿寫自己的感情困擾,可以追星,可以說自己和一隻黑貓的故事。小男生可以講家庭衝突,講自己對阿嬤哭笑不得。他可以在講稿裡評論時政,選手可以講他信耶穌,他拜阿彌陀佛。他可以用台語主張台灣獨立,他也可以用台語喊出他主張兩岸統一。

因為這是他的演講。

如果台語演講比賽,也要講究「淨化」,把移民祖先從中國大陸帶來的故事洗滌殆盡,那會刪去了台語很大一塊的語言層,也限制了台語原本廣闊、無限延展的表述能力。台語演講如果不能講中國、講西洋,這是在灼傷自己的母語,而不是呵護。

一個語言要能存活,就是要能從生活語言,進入文學語言,建立學術語言。台語要能說台灣、說中國、說日本、說美國,說原子、說中子、說到全宇宙。用台語談戀愛,用台語吵架,用台語說故事,用台語講上帝,講佛陀,用台語講出所有的事事項項。

所以當學生告訴我教會裡如何用台語說「摩西」、「以色列」,我是滿心歡喜,教學相長,而不是告訴他台語不能講演講西方的故事。

要求選手比賽要說政治正確的話語,完全違背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本懷,恕我不能接受,更要嚴厲譴責這種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