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竹縣汙水處理場設竹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5 07:12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郭政芬/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計畫將竹縣汙水處理場設於竹市,雖仍處評估階段,但消息一出引發爭議;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昨在議會表達反對,縣府回應尚在討論階段,未有具體結果。

image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抗議竹縣府,計畫在竹市設置汙水處理廠來處理竹縣汙水,痛批「為什麼竹縣汙水要竹市來處理?」 記者郭政芬/攝影
分享
新竹縣政府計畫在竹市千甲里地段,設置8公頃的汙水水資源回收中心,負責處理新竹縣竹東頭重、二重、三重里的汙水。曾資程不滿,雖是利用國有地,但哪有竹縣垃圾處理不完就丟竹市,連汙水也丟到竹市?

他補充,所設置的場所位於水資源保護區,附近有原水調節池、取水站和淨水池「若要設置,我們堅決反對」。市府強調,此區屬特定農業區,若民眾反對,市府也會顧及民眾的意見。

對此,竹縣府工務處長羅昌傑澄清,該計畫目前僅在討論階段,未有具體結果,當初設在頭前溪下游,是希望能縮短可能造成的汙染,不過尚在討論會勘中。

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說,縣府欲設置的汙水水資源回收中心,附近確有自來水公司所設置的取水口,為確保水源安全,要求排放口得設在下游湳雅淨水場之後,避免影響到民生用水。

昨天議會總質詢上,市議員林耕仁關注「香山濕地」紅樹林清除後小苗擴散疑慮,指出市府編列一千多萬大面積刨除,然部分周邊仍有小苗擴散,批市府「左手花錢,右手撒錢」,要求盡快清除小樹苗,否則長成大樹苗,又得花上更多的清除經費。

市府產發處說明,清除施工範圍包含區內泥灘地的密生區紅樹林及擴散區紅樹林小苗,清除後,將由承攬廠商維護1年,避免有殘存種子再次萌發情形。

五穀廟晨鐘暮鼓 全賴2志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5 07:12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三灣報導

「聯合報Focus」獨家報導三灣鄉五穀廟每天清晨5點敲鐘擊鼓三十年一日,都由78歲蘇秋郎、76歲張新財兩名志工默默付出,兩人精準掌握鐘鼓節拍,還略勝電動設備一籌。

image
苗栗三灣鄉五穀廟早上5點都會聽到36聲鐘鳴、72聲鼓響,其實是78歲蘇秋郎(右)、76歲張新財的每日功課。 記者翁浩然/攝影
分享
大部分廟宇的晨鐘暮鼓都用電動設備取代人力,三灣五穀廟至今以人力精準報時,蘇秋郎從1984年開始敲鐘,他年輕從事美髮業,五穀廟重建時受親友邀請協助才開始學習敲鐘,但早起敲鐘早已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且有信仰從不覺得辛苦,也不怕颳風下雨。

負責打鼓的張新是五金行老闆,他說,原本是哥哥打鼓,但因為種蘑菇太忙請他代理,剛開始學會打錯,指導員還請神明原諒,因此謹記要集中精神,掌握次數與節奏。

五穀廟董事長吳秋榮指出,古時候廟宇大多在深山裡,利用鐘鼓報時, 且早晚敲法不同,但五穀廟主要為提醒作息時間與慶典時使用,平時早晚敲法是一個節拍鼓兩下、鐘一下,鐘聲要與第二下鼓聲齊發。

吳秋榮說,五穀廟曾想以電動設備取代人工,卻敲不出快慢緩急,例如三獻禮在迎神時節奏要越來越來慢、送神要越快,只有人力才能細膩表現出這些差異。

附近居民劉雪玲說,已經習以為常,早上只要聽到鐘鼓聲就知道該起床了;沈彥均表示,早晚鐘鼓聲能提醒時間,傍晚太忙也全靠鐘鼓聲提醒該準備晚飯。宋仁生指出,鐘鼓聲很準時,偶而會提早5到10分鐘,但從沒晚過,且很有節奏不吵鬧。

「聯合報Focus」每日早晚推出兩次新聞,每次八到十則最新、必讀的新聞,送到手機中。只要下載「聯合報Focus」App,就可閱讀到高效率有質感的精寫精摘新聞。

外獅潭 淨水養出大閘蟹蟹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5 07:12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頭屋報導

image
頭屋鄉外獅潭五聖養殖場,生態養殖大閘蟹,今年養出6兩2的蟹后。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
頭屋鄉外獅潭發展生態養殖大閘蟹有成,今年養殖面積擴大到約五公頃,五聖養殖場還養出苗栗縣大閘蟹評鑑比賽的蟹后,因鄰近高鐵苗栗站,業者期待12月1日通車後,進一步帶動大閘蟹產業商機。

外獅潭養殖大閘蟹的條件得天獨厚,水源來自頭屋鄉明德水庫的水頭,加上沒有工廠等汙染,大閘蟹養殖面積逐漸擴大,今年養殖約五公頃、十多萬隻,接近產季的尾聲,大閘蟹正肥美,趕上高鐵苗栗站通車,地方人士認為是利多,希望帶進更多的遊客,明年再擴大養殖面積。

五聖養殖場今年養出6兩2的蟹后,業者表示,乾淨的水源,全程仿湖泊生態,養水草調節水中含氧量,不使用抗生素,安全又肥美,代客烹調唯一的方式就只有清蒸,希望消費者來品蟹,觀賞附近田園美景,洽詢電話0963-254960。

南庄原民健康站 新廁所有坐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5 07:12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南庄報導

image
扶輪社為南庄天主堂原住民文化健康站修繕廚房、廁所設備,昨啟用,部落長輩覺得便利舒適。 記者翁浩然/攝影
分享
苗栗縣多個扶輪社團籌得近卅萬元,為南庄天主堂原住民文化健康站改善廚房廁所,昨天落成典禮,煥然一新的設施,讓部落長輩覺得便利舒適,感謝扶輪社協助。

副縣長鄧桂菊、國際扶輪總會3500地區總監林黃彰等人昨天主持啟落典禮,林黃彰表示,南庄天主堂原住民健康站原本廚房設備老舊、廁所缺少無障礙設計,頭份東方扶輪社、頭份扶輪社等出手協助,「量身打造」增加廁所坐式馬桶及扶手,廚房則新增排油煙機等設備。

賽夏族70歲老婦人欒潘冬梅說,平常會在健康站學習手工藝、傳統編織、舞蹈、老長輩也會傳承歌唱,但因年紀大,蹲式馬桶對膝蓋關節的負擔很大,有了坐式馬桶與扶手「真是幫了大忙」。

健康站服務員根蘭香指出,健康站中午會煮食,但廚房冰箱故障,環境不通風,又無排油煙機,改善後油煙少,快速爐煮菜更有效率,還加裝通風扇,感謝各界「恩人」協助。

image
經扶輪社協助修繕後,改為有排油煙機的快速爐。 記者翁浩然/攝影
分享

五峰鄉牛番茄 上架立馬被掃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5 07:12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五峰報導

image
郭双水栽種的牛番茄在農會炙手可熱。 記者葉建宏/攝影
分享
種植番茄餘20年的郭双水,5年前決定離開平地,轉往五峰鄉桃山村種植牛番茄,前3年遭遇氣候、肥料調配問題,牛番茄收成差,再加上通路問題,價格多被中盤商剝削,獲利不見起色;改變肥料、技術與通路後,現在是竹北市農會最搶手的牛番茄,一上架立馬被掃空。

郭双水拿著紅通通的牛番茄說,上山栽種時挫折連連,氣候、土壤跟平地完全不同,水量控制,肥料調配使用全都需重來,直到2年前改用介質土,從網子改為吊線技術,品質才獲得改善。

他表示,平地栽種的牛番茄,容易被毒樹病入侵,以致收成、賣相不佳,皮厚、味道酸,難打入一般消費者,桃山村因氣候與土壤先天優勢,栽種出來的牛番茄皮薄香甜可口,再加上改用吊線技術栽種,產量要比一般用竹子栽種來得高。

5年前生產的牛番茄,以銷往台北市批發為主,但價格被中盤商剝削,直到兩年前接觸竹北市農會後,獲得民眾認同,一上架立馬被掃空,收入終於穩定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