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dn / 評論 / 社論
聯合/吳敦義能否為國民黨注入新血?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21 02:0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昨天在第二十屆第一次全代會上宣誓就職,高喊將上山下海撩下去,帶領...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昨天在第二十屆第一次全代會上宣誓就職,高喊將上山下海撩下去,帶領國民黨在二○二○年重返執政。 記者黃仲裕/攝影
國民黨昨天舉行全代會,當選已三個月的吳敦義,終於正式接任黨主席。從主席交接、人事嬗遞、制度和路線的修正,和未來兩年的選舉看,這次全代會的重要性,將是近年之最。正當台灣的多事之秋,國民黨能否從廢墟中站起來,並為台灣四分五裂的政治理出頭緒,就要看吳敦義能否展現新的領導風貌。
二○一四和二○一六兩次選舉,使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取得完全執政,國民黨已萎縮成一個「中型政黨」。去年五二○以來,民進黨政府的施政荒腔走板,民意支持度陷入低潮;弔詭的是,國民黨的支持度和滿意度卻未因此而稍見起色。這顯示,民眾對於藍綠兩黨均已失望至極,國民黨要重新站起來,絕不能僅指望蔡政府執政失靈,而必須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託付的政黨。遺憾的是,國民黨似仍停留在「打爛仗」的迷思中,迄未認真因應社會的期待追求蛻變。

失去政權的一年多,國民黨不斷陷於「黨內互打」的內亂中,這在昨天的全代會上依然如是。「團結」一直是國民黨的致命傷:從意識形態和路線的分歧,到領導者的剛愎,從黨內菁英的師心自用,到地方派系的利益爭逐,無一不是國民黨的內憂。這些老病根若不治癒,終究難以刷洗形象,重獲人民信任。

領導風格和黨內失和,是人的問題;但路線的分歧,重要性不亞於人的糾紛。其重中之重,當然是兩岸政策。吳敦義選擇重回「一中各表」的立場,固然是求取黨內最大公約數;但是,未來要如何在「與民進黨作更細緻的政策區隔」、「爭取中間選民支持」以及「不造成傳統藍營反彈」之間取得平衡,仍是極高的挑戰。

其次,國民黨始終無法擺脫「黑金」的形象,也是致命傷之一。國民黨兩度失去政權,固然讓許多劣質的藍營地方派系重新選邊;但這次國民黨改革重點之一的「縣市黨部主委直選」,卻可能讓地方派系重新成為焦點。直選後的地方黨部主委,掌握選票和經費,將等同「黨中有黨」,未來黨中央要如何羈縻,如何防止其尾大不掉,也是重大考驗。

然而,國民黨更大的問題,仍在人才面臨斷層。過去執政時,就未能好好的培育優質、也願意付出的新生代,總是以血統或地方派系決定權力的授受,這當然讓有意從政的年輕世代對國民黨望之卻步。縱觀此次吳敦義的人事布局,其實也未能帶來多少耳目一新的感受,選民當然也會繼續對藍軍抱持著疑問。

團結、組織和世代交替,可說是國民黨面對的三大危機;也因為這三大危機,讓國民黨遲遲無法從敗選的重創中復原。無論全代會辦得多麼風光,乃至會上如何高喊團結,倘若仍是各自心懷鬼胎,無法擺脫被地方派系綁架的老路,不但無法奢談「重新執政」,在面對黨產遭追殺的情況下,下次選舉益發萎縮也不是沒有可能。

因此,回到國民黨的核心問題:吳敦義要帶給民眾什麼樣的國民黨?既然現階段談重新執政不切實際,首先,應該先扮演好「忠誠的反對黨」角色。其次,是一個「團結的政黨」。再其次,是與人民站在同一方的政黨,而不是為己謀私的政黨。最後且最重要的,是國民黨必須成為一個憲政與民主制度的捍衛者。

民主來自於制衡,一個有力的反對黨,是執政黨的防腐劑。更進一步說,國民黨能否有效的存在,和台灣能否鞏固民主憲政息息相關。否則,若任由民進黨走向一黨獨大之路,台灣民主將前功盡棄。

老大、昏聵、分裂、和稀泥,是國民黨過去給人的負面印象。不再家大業大的國民黨,若不能改變這些形象,終將在激烈的政黨競爭下被淘汰出局。這個老邁的政黨要重新站起,必須重新注入新血和新思維,手握大權的吳敦義則必須時時以此為念。

國民黨﹒吳敦義﹒民進黨﹒一中各表﹒兩岸政策

延伸閱讀


A-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