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一中」問題回到求同存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18 02:13聯合報 賴昭穎


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後,美中台關係近四十年始終在「一個中國」道路上運行,如果以「失速」形容美國總統川普與蔡英文總統的通話,川普在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時,同意回到「一中」道路,但三方能否就此相向而行,卻還是個未知數。

對大陸而言,「一中」是發展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至於「一中」的內涵為何,則保留各自解讀空間。有別於大陸「一中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一貫立場,是基於美中簽署的三項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到了川普政府,國務卿提勒森在回覆國會議員時提及雷根時期的對台「六項保證」,在美國的「一中政策」加入新元素,反應了川普政府「一中政策」的變與不變。

在川習通話中,川普強調他尊重的是「我們的一中政策」,至於這個「我們的」一中政策意指為何,則保留相當彈性。這個彈性取決於川普政府要如何落實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或提升美台軍事關係的二○一七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至於執行的時機和幅度,將是自詡為「談判高手」的川普用來和北京交易的籌碼。

對台北而言,美中在「一中」問題上回到求同存異的共識,暫時穩定美中台三角關係中,華府、北京這最重要的兩端,看似為兩岸關係突破僵局打開一扇機會之窗,但關鍵還是兩岸能否找到彼此接受的政治基礎上。而台灣夾在美中兩大之間,除了期待川普政府的「彈性」,更重要的是解放意識形態桎梏,以彈性策略在兩大間爭取自身利益。

外交部長李大維日前通令部內官員閱讀川普多年前的著作「交易的藝術」,以了解川普思考方式與人格特質。至於川普的談判策略,簡言之是先採取極端立場,然後慢慢讓步,想辦法協商,最後達成對他有利的結果。

川普承諾習近平回到美國的「一中政策」,如果這是對川普最有利的結果,那我們就得思考,這是否為台北在川蔡通話後期待的發展。如果不是,那台北期待川普政府下的美中台關係如何發展?以及要如何往有利台灣的方向發展?

台灣在與對岸互動時,美國總被認為是助力,也因為美國在兩岸扮演關鍵角色,台灣總統大選美國聲音都不會缺席。不過,傳統上把華府視為通往北京的捷徑,如今在選前揚言要「排乾華府沼澤」的川普非典型政權下,典型思維是否合用,值得深思。

川普﹒一中政策﹒北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