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美國升息後,全球潛在的金融風險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1 01: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確定升息,雖然這已是眾所意料之事,但國際金融市場仍立刻做出反應,第一天反應,美國股市上漲1.26%,歐元區重要股市德、法,甚至西班牙漲幅均接近3%,日本也上漲2.54%,而其他亞洲股市除了香港與美國採聯繫匯率較特殊,以及台股外,其他亞洲及新興市場股市上漲幅度大都不及1%。另外,匯市也如大家所料,各國貨幣相對美國全數貶值。

雖然全球金融市場反應方向一致,但可以看出有的是真實反應利多,如歐元區及日本,此舉可以使其QE政策事半功倍;但中國及新興市場則不然,看起來像是反應歐美日股市上漲而漲,並非因美國升息而漲,未來反而可能因為資金回流美國,而產生流動性短缺的風險。

就美國而言,過去美國升息的反覆,已讓市場感到不耐,美國大部分的數據,包括失業率已降至2008年4月以來的最低5.0%水準,工業生產持續增加,產能利用率、存貨比率等指標,也都維持在健康水準,核心物價指數成長也處於接近2%邊緣,再加上美國房市近來又出現量價俱揚現象,所以,美國升息的決策,很難說有什麼疏失。美國升息理論上會產生貨幣緊縮效果,並牽動匯率上揚,因此也可能造成美國實質經濟復甦的負面效果,但實際上,因為全球美元會回流,所以缺美元者不會是美國,而是高風險的新興市場,另外,就匯率競爭力而言,美國產品向來就不是以低價競爭為手段,所以衝擊如何?還有待觀察。

對其他國家來說,歐元及日圓因為有歐洲央行及日本銀行強而有力的保證,至少短期間,不致產生金融流動性風險。但其他國家或新興市場便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絕大部分的亞洲或新興市場貨幣的通貨發行量,與外匯存底有著密切的連動性,一旦美元回流,通貨可發行量也會等幅縮減,造成貨幣緊縮現象,也就是說,美國升息所產生的貨幣緊縮效果,第一波不會發生在美國,而是在新興市場。

而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對於中國大陸及人民幣的影響,因為在亞洲無論金融或實質經濟的動向,均與中國大陸經濟走勢息息相關,而中國大陸經濟狀況,又不是那麼透明。先前美國聯準會在9月基本利率本該升而未升,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大陸在8月11日的突然匯率貶值大震撼,聯準會主席葉倫甚至在9月份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議後記者會,直接點名中國大陸,強調「中國經濟減速並非意外消息,風險在於成長放緩的急劇程度超乎市場普遍預料」,在全球經濟展望不確定性提高下,決議維持超低利率不變,且未來將「密切關注中國等新興市場情勢」。

好了,9月份有此顧慮,難道到了12月的今天,這樣的顧慮解除了嗎?顯然沒有,中國大陸及新興市場經濟相較於9月,並沒有更好的訊息傳出。在美國升息後,許多投資機構對於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已經從6.5、6.7,甚至喊到7元以上,幅度雖各有不同,但一致性的看法是人民幣非貶不可,一旦此共識形成,人民幣貶值壓力立即湧現。先前8月人民幣貶值時,台灣許多投資人因為操作TRF或衍生性商品,發生鉅額損失,最高推估甚至高達2,000億台幣,未來隨著人民幣貶值,損失金額只會增不會減,倘若再加上許多資產性價格都在向下修正,說是風險大增並不為過,否則央行彭總裁也不會急著出手。

事實上,不僅台灣如此,包括中國大陸及許多新興市場在過去三年間,過度投資或泡沫現象,相較於台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亞洲在未來的一、兩年再次發生金融震撼教育,也不必太驚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