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面對中國開放是台灣的最佳法寶
2015-05-03 02:39: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國務院日前公布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其中包括許多台灣獨享的優惠待遇。福建對台灣先試先行並不新鮮,但這可能是中國21世紀吸金大法的一大步,台灣似乎沒有警覺,也沒有反應。
福建自貿試驗區的開放方向與上海類似,但在對岸建立「福建-台灣」的區對區合作模式的思維下,更被賦予「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示範區」的功能,因而推進與台灣投資貿易自由以及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試項目,便成為其特色。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福建自貿區給台灣獨享的項目,許多不但是「兩岸服貿協議」中陸方的承諾內容,甚至有部分還超越了服貿協議的開放程度,例如對金融服務業,舉凡放寬持股限制、異地支行、發照綠色通道、全牌照證券公司、人民幣業務及保險公司設點等服貿協議優惠,以及電子商務、運輸等開放內容,都包含在福建自貿區的片面惠台項目中。
除此之外,福建自貿區也給予台灣工程師、技師、會計師、醫師及護士等專業人士在執業資格更優惠的入境及就業安排。
尤有甚者,福建自貿區甚至包含了「超服貿協議」的開放,例如台商旅行社無法承接陸客來台觀光業務,一直是許多人認為造成陸客一條龍問題的源頭(因客源被陸資旅行社壟斷)。這個問題在兩岸服貿下並未解決,但福建自貿區則擴大試辦,開放了三家台資旅行社經營陸客來台旅遊業務。福建省去年來台總計超過30萬人次,是中國各省陸客來台人數最高的一省,這個開放絕對有其具體意義。
這些開放項目雖然必須設點福建,但未來營業範圍恐怕很難限於區內,因此對台資企業而言,絕對是以優惠條件進軍中國市場的灘頭堡,經濟誘因毫無疑問,任何政黨執政恐怕都擋不住。
事實上,中國的開放野心不只如此。實施多年的外資三法也在進行合併工程,並將以「外國人投資法」取代之,而開放項目朝向負面表列邁進,同時也有逐步放寬台資參與中國政府採購市場的限制。
這些改革再加上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大戰略一起觀察,可以看到中國不但對外展開大國金援外交,對內似乎也有意透過新一波的開放,布下吸引資金、吸引人才、吸引技術的「吸金大法」,作為其從世界大國邁向世界強國的關鍵支柱。
從反對服貿協議、反對向中國開放的立場來看,福建自貿區對我方的片面開放可能是件好事,因為台灣既能拿到服貿協議下的優惠,又不用同步對中國開放。不過反對服貿的原因,根基於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的恐懼,那麼評析福建自貿區乃至於「吸金大法」對我們的利弊時,就不能只有關門這種本能反應。
確實,關上大門,可以免去「壞」陸資入境的風險,但也同時擋住了「好」陸資的投資效益,甚至連只要跟中國有絲毫關聯的外資,也都淪為隱性「陸資」。但試想,有能力、有意願來台投資的外資,有幾個能完全跟中國沒瓜葛、單純的外資?況且就在我們關門之際,中國的吸金大法使得台灣資金與技術不斷流出,人才與知識不斷外移,這種資金、技術與人才的赤字,會不會讓台灣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下?
簡單的說,拒「金」與「才」於千里之外,或可收「淨化」台灣的效果,但解決對岸吸金大法造成台灣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空洞化趨勢,卻需要透過比對手更大膽的自主開放加以對抗,可能才是真正守護台灣利益與安全的法寶。也就是,小確幸無法救台,大開放才是正途,然而關門政策淺顯易懂、符合民粹,開放的思維及利益卻不易說得清楚,所以在當前政治氣氛中不受青睞,這才是台灣的險關所在。
公告版位
- May 03 Sun 2015 00:44
經濟/面對中國開放是台灣的最佳法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