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落實兩指標案 讓企業安心用電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06 01:1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正處冬季,國人對去年夏天供電吃緊的記憶逐漸淡去;新年伊始,供電情況看似平穩,但實際上卻沒那麼樂觀。近日國內備轉容量率低於7%,已亮起代表供電緊繃的黃燈。過往冬天不缺電的情況,在這幾年供電日漸惡化的情勢下,去年1月備轉容量率就已多次低於6%,今年情況並沒有較去年改善,最快在第2季,國內又將進入供電吃緊的高峰期,在這之前,政府必須要在兩個能源指標案取得進展,才能讓企業安心。

去年夏天國內供電接連出現狀況,先是和平電廠聯外電塔因颱風倒塌,讓夏季供電瀕臨限電邊緣,之後的815大潭電廠斷氣事件,更讓台灣相隔18年後,再度實施分區輪流限電。政府將去年夏天的缺電風波視為天災與人禍,不肯承認其能源政策過於冒進。對於國人與企業而言,他們無法改變執政黨的能源政策,但有權利要求政府,必須提供穩定的供電。

去年815大停電,不幸中的大幸是包括竹科等主要產業重鎮,幾乎未受波及,但看在許多連一秒鐘都不能停電的企業主眼裡,815大停電已敲響台灣能源供應不穩的警鐘。815大停電後,經濟部長與中油董事長先後為此負責下台,台電董事長也由新人接任,政府並宣示多項能源補強措施,包括拉高備轉容量率、加強電網管理等,希望挽回國人與企業界的信心。有兩項能源指標案,政府必須儘速取得進展,才能讓未來數年的供電情勢穩定下來。

第一個指標案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進度。蔡政府宣示在2025年時國內天然氣發電比重要提高至五成,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能否在2022年如期完成,是2025年燃氣發電比重能否達標的關鍵要素。政府計劃在桃園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但受到預定施工基地海底藻礁等環保因素影響,原本應該要在去年就拍板興建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期已確定延誤。

蔡政府原本寄望擅長溝通的中油前董事長陳金德能克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難題,但陳金德因815大停電案請辭下台,打亂了推動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新任中油董事長戴謙上台後,雖然中油推出替代方案,藉由縮減填海造陸的面積減少影響藻礁,希望說服環團接受,但目前環團仍堅持接收站必須異地興建,此案仍處僵局。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進程,不只關係到蔡總統能源政策支票能否兌現,更關係到未來數十年國內供電能否維持穩定。若沒有即時興建完成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增加氣源的貯存量,必然將面臨供電不足的困境,而這個供電危機已距離不遠,最快2022年就會出現。政府必須提高協調力度,儘速確定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位址與計畫。

第二個指標案是政府能否儘速完成燃煤電廠的排汙改善。今年冬天空汙問題已讓國人忍無可忍,間接迫使地方政府對其境內的燃煤電廠下重手,以換照卡關等方式要求減少發電,由於燃煤發電目前是我國的供電主力,占比逾四成,若燃煤電廠發電受影響,將立即衝擊供電穩定。以國內最大的燃煤電廠台中火力發電廠為例,其興建室內煤倉以降低汙染的計畫,近期已兩度流標,政府應協調台電儘速完成發包,其他排汙改善工程,也必須在期限內完成。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與燃煤電廠排汙改善,關係未來數十年我國在供電穩定與環保間能否取得平衡,在台積電南科新廠等重大投資案即將陸續上路之際,政府在這兩項重大能源議題上必須要立刻做出成績,才能讓企業對供電穩定吃下定心丸。

供電﹒火力發電廠﹒停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