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與傲慢 併校是門好生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06 00:21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台北市)


在商業合併案中,利益往往是唯一首要考量,但在大學合併案中,若只有Z大於B的算計,而無治學理念、平等價值與承擔不當政策壓力的勇氣,那併校只會是新自由主義時代的一門生意經,也會是壓垮「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

談了十年的東華大學併花蓮教大於二○○八年拍板定案,談了十年的清華大學併新竹教大於去年底拍板定案,而談了廿年的台大併北教大案也馬上要在兩校校務會議上投票決定意向。這些分合、破局、重啟談判的背後,說穿了很簡單,乃教育部「大學整併」政策下的強力主導與施壓。

針對教育部政策的失誤、公公併「逼婚」的粗暴、教育大學退場(滅校)的辛酸等面向,對於摧毀大學理念的殺傷力上,尚著墨不多。以台大併北教大為例,兩校展現的「風骨」截然有別。

創立於一八九五年、比台大歷史更悠久的北教大,乃台灣基礎教育的重鎮,雖於一九九五年開始與台大商議合併,並於二○○五年與台大簽署五年時間表,卻毅然在二○○九年北教大校長遴選的第一回合,就封殺了由台大派去的候選人,以投票方式表明不願合併的意願。

這次北教大必須重啟併校協商,乃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教育部祭出大學退場的強硬政策,北教大終難逃裁撤命運,真是伸頭一刀是死(被台大兼併),縮頭一刀也是死(被教育部裁撤)。

台大為何要兼併北教大?當然不是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其說是為配合教育部政策,不如說台大「見錢眼開」、「趁人之危」。原本台大對合併案表面擺出來的理由,是合併將增加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補台大之不足,但這次重啟談判的檯面下操作,卻明目張膽覬覦北教大的五百名教職員額與校地。

台大價值淪喪,有比台大校長涉造假論文掛名風波而不願暫時請辭、等候調查更嚴重之處。在台大校內合併溝通會議中,中文系代表表明只要確保沒有任何北教大的老師會塞到中文系,中文系對合併就沒意見,外文系如是,數學系如是,物理系如是,電機系如是。

換言之,所謂的「合併」純屬虛晃一招,合併後的「教育學院」裡會有中國文學、英語教學、數學、物理、電機等博士,成為台大作為第一世界中的第三世界貧民窟;甚至連台大戲劇系、音樂所、藝術史所也表明,合併後若成立新的「藝術與設計學院」,也不會離開文學院加入新學院。

這不是合併是吞併,不是互惠是大欺小、強凌弱的最壞示範。台大不知如何創立有別於台灣既有師範體系的教育學院,不知如何規劃藝術設計學院,而在直接接收既有體制的如意算盤中,妄想著以時間來淘汰、以(過渡期後)評鑑來逼退、以新血來轉型的未來,而不惜犧牲公平正義作為基本大學理念。

台大﹒教育部﹒投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