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經濟/專業銀行難行,應推投資銀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06 00:21聯合報 林建甫
日前台灣工業銀行宣布改制為王道商業銀行(O-Bank),未來將以數位通路為主,與更多消費者接觸,開創金融服務業數位的新格局。無獨有偶,台灣另一家工業專業銀行—開發工銀,也將轉型大型創投控股公司,預計今年內繳回工銀牌照。
有趣的是,仍有專家學者建議政府至少成立一家專業銀行,用以協助特定產業的推動,承擔政策任務,幫助經濟發展。為何市場的發展與專家的建議相左?
追根究柢,關鍵在專業銀行通常僅能針對特定產業、領域或項目進行融資。並由於承擔政策目標,難以將獲利最大化,造成發展受到局限。對比之下,綜合性的商業銀行業務範圍包山包海,銀行發展受到限制少。在商言商,民營專業銀行不賺錢,因此經營者當然會希望轉型成為商業銀行。
但誠如專家學者所言,產業政策的推動其實是需要專業銀行支持,如何解決?
從業務性質上看,專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相當接近,但與商業銀行大不同。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利用存款與放款的利差(Spread)作為主要的收入。而專業銀行不同,大多提供中長期資金,靠資本利得(Capital Gain)獲利。專業銀行提供資金與否,係依據企業發展潛力,決策上以投資為目的。因此支持國內投資銀行、創投的蓬勃發展,多元化投資、融資管道,健全金融市場發展,幫助經濟成長,才是長期的解決之道。
過去數十年投資銀行在全球倍數擴張。伴隨著產業發展、金融技術進步、全球化、新興經濟體高速成長等商機,造就了美林、高盛、摩根史坦利等大銀行。他們不僅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經營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而且進一步提供收購、資產管理、財務諮詢、證券清算、風險控制、資金借貸等業務。投資銀行已成為現代化金融市場的一部分。
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台灣法規、環境與觀念的限制,國內投資銀行、創投等直接融資的相關產業發展有限。而當前也正是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突破的關鍵時期。朝野應支持投資銀行與FinTech結合發展,一步到位,趕上國際趨勢,發達經濟,何樂而不為呢?
投資銀行﹒摩根
公告版位
- Jan 06 Fri 2017 16:15
酷經濟/專業銀行難行,應推投資銀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