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患」 撒錢整治先抓漏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07 00:18聯合報 廖新田/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
科技部部長林良基宣布,明年1月起提高科技部一般專題研究計畫主持費。記者陳宛茜/攝影
每當國家出現各領域重大危機,為表示負責,編列預算變成是負責與卸責的最好出路。但我們心知肚明,治水預算越編越多,仍到處淹水,就找個氣候變遷理由等無法控制因素卸責;學術專才外流,提高待遇誘因,彷彿人流問題立馬止跌回穩。
編預算成了治疾偏方:預算一編,世界隨即變得有美好想像,百姓的怨氣有了出口,至於有沒有成果,幾年之後,誰還記得?終究成了口水之戰。總之,編列預算,彷彿成了治理的萬靈丹。

最近,科技部高調宣稱要調高每月研究主持費,嘉惠「入選」的研究者。有沒有注意到外界對科技部充斥學閥的批評?有沒有留意每年學界對評審專題研究審查的惡評?反覆出現學術倫理弊案而玷汙台灣學術聲譽的共犯結構有清除了嗎?如果制度不透明,這些民脂民膏難保不落入學閥群體口袋,那麼,增加經費的意義何在?治研究環境的「水患」,此時或許可學學自來水公司的做法:抓漏,簡單有效。

很多事情是其實是用心問題,不是錢的問題。一堆錢放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單位、或別有用心人士的口袋裡,永遠只有揮霍,另類地圖利學閥及其集團而已。繼續編列,只是繼續雨露「偏」沾,無助於整體台灣學術研究環境的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