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台灣不可不知的修昔底德陷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23 03: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杭州G20會議後,國內外媒體對中國大陸在全球政經話語權的引導及詮釋能力的評估似乎更上層樓,多所討論。一如《東方化》一書作者拉赫曼(G. Rachman)所說,金融海嘯後的全球政經趨勢更朝向東方聚焦,尤以中國為重。而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又有潛力日增的亞洲新興國家相隨,令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到憂懼,遂有美、中兩國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的說法。
此一說法雖早見於二○一二年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艾利森發表在《金融時報》的文章,但真正引人深思,是去年九月習近平藉訪美之機回應西方政治菁英方才通曉的「修昔底德陷阱」之說,顯示中國愈來愈懂得使用西式語言與全球溝通。艾利森借雅典史學家修昔底德描述西元前五世紀斯巴達面臨雅典崛起之情境,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一詞,指出新崛起的強權會引發既有強權的恐懼,使雙方以戰爭手段搶奪主導權的可能性升高,旨在預警當今霸權的美國和日漸竄起的強權中國須戒慎正面衝突的宿命。而政治體制仍處高度集權的中國,其領導人卻利用源自於挑戰霸權的西方經典歷史案例,向國際傳達所謂相互尊重與雙贏的強國樣貌,令人玩味。
習近平回應修昔底德陷阱觀點的另一個重要之處,在於該比喻恰恰好擊中西方國家的痛處。全球進入廿一世紀後,世界經濟實力出現由西往東的長期板塊移動,發展思維的焦點也轉向東方,二○○八年後美國與歐洲等國家發展則受制於內部瓶頸,難以維繫往昔利用經濟優勢帶動軍事、政治、意識形態的主導形勢。首先,過去支撐美國擴張霸權的政治民主、經濟自由開放兩大思維,近年遭到國家主義、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的劇烈衝擊,其效應在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展露無遺,也削損其全球政經霸主的光環。何況,中國藉主辦本屆G20的機會,通過入世至今首次更動的「加入WTO關稅減讓表修正案」,意欲迎接各國前來襄助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呈現出美、中兩國一保守、一開放的迥異姿態。
其次,美國的盟友也各有難關,如歐洲盛行的極右派激進言論、騎虎難下的難民問題、遲滯的經濟成長,乃至英國退歐激起的仿效危機,都使歐洲無力協助美國。而亞太地區的日本仍深陷經濟欲振乏力的困境,東南亞國家則採取兩手策略,與兩大強權分別保持友好。於是,盟友或因自顧不暇,或各有盤算,加上中國以強大經濟實力,澤被四鄰所累積的助力,皆使美國維繫政經霸主地位漸感不易。
相較於先前中共領導人多使用東方威權色彩的語言敘述中國融入世界的大國想像,習近平則直言中、美關係不可落入前述的陷阱,強調中國要建立的新形態大國關係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與雙贏的合作,並主張要避免錯誤算計與情緒性決策,透過兩國各層面互動,對彼此思維有較完整與正確的解讀等說法,更演示出一種「成熟的」大國風範,擺脫西方國家眼中「化外之邦」的刻板印象。
務實來看,要擊破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言,關鍵在美、中兩國能否找出共同的利益,將權力的競逐轉化為風險管理,本屆G20會議前夕兩國宣布批准《巴黎氣候協定》,即為一例。但除此之外,崛起及擴張中的新強權vs.恐懼和反制的既有霸權故事仍在上演。倘若未來民族或國家主義的論調屢被提及,抑或雙方獨鍾自我利益的算計而寸步不讓,則走向衝突與戰爭的可能性恐將大增。屆時,政經兩面向多受制於美、中的台灣,必將面臨極險峻的困境。
有鑑於此,台灣不僅應全面審視這場強權競逐態勢,更須對中國大陸外交溝通能力已大幅提升為戒,盡速強化自身外交領域的視野、智識及運作技巧。否則,若台灣的聲音淪為邊緣之言,即為時已晚。
習近平﹒雅典
公告版位
- Sep 23 Fri 2016 04:08
聯合/台灣不可不知的修昔底德陷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