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木山垃圾伴「游」 環局:派人協助清除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11:59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即時報導


18

夏日來臨,遊客至海興泳池跳水消暑。記者林孟潔/攝影
今年夏日特別酷熱,許多民眾喜愛到外木山海興游泳池戲水消暑,但近期大量垃圾從外海漂入,泳客浮潛、游泳皆有垃圾「伴游」。一名爸爸帶小孩浮潛,直呼「上周垃圾還沒那麼多」。
從南部北上的潛水客說,聽說北部海域浮潛十分美麗,第一次到外木山浮潛,被海面上的垃圾嚇到,需游到外海才比較少,龍洞灣的垃圾有人定期清理,希望相關單位清除廢棄物,讓遊客玩得盡興。

環保局表示,因洋流關係,垃圾被帶入外木山海興游泳池,近期會派人協助清理,另請管理單位海興早泳會定期巡視,若遊客亂丟垃圾入海可依法開罰。

19

外木山海興泳池布滿垃圾。記者林孟潔/攝影
20
泳客和廢棄拖鞋共游,表情驚恐。記者林孟潔/攝影

土石流潛勢區…太平山廢棄工寮 林管處暫緩收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12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大同報導


21
羅東林管處將收回太平山土場舊有工寮土地,引起地方居民反彈。 圖/太平村長李銘宜提供
羅東林管處擬收回太平山土場廢棄工寮,當地住戶聯合大同鄉公所及代表會抗議,親民黨團也介入陳情,雙方開會協調後,林管處承諾暫緩收回林地,視國有財產局決定後再行研議。
太平山土場為日據時期木材聚集地,當時林務局有3名職員駐守在此,居住公家建造的日式工寮平房內,約民國80年退休後,和眷屬在此落葉生根,後來林木停伐,工寮雖申請報廢,林管處並未驅趕,加上外來人口遷入,目前共有5戶。

羅東林管處近日決定收回林地,造林保山,引起居民強烈反彈,請來民意代表多次陳情;羅東林管處副處長張獻仁表示,該地為土石流潛勢區,盼居民盡快搬遷,但多次溝通無效,年底前將訴請地方法院收回林地。

太平村長李銘宜表示,這些人從日據時期就在此生根,見證當時的樟腦油、煉鐵線及伐木等技術,乘載了太平山林業重要的歷史記憶,當地其中4戶從民國82年前居住,依法撥交給國有財產局;剩下的5戶在林務局還沒成立前就在此居住,現在卻「乞丐趕廟公」,認為政府太過分。

居民請來親民黨團主任張碩文為居民發聲,鄉長陳成功、鄉民代表及10村村長均出席,羅東林管處秘書周真坪也出席,居民要求暫緩收回林地,並盼國有財產局接管,讓居民就地合法居住。

面對居民群起激昂,林管處態度趨緩,表示此案因牽涉法律層面,將帶回與上級單位研議,年底前暫不收回林地,交由國有財產局裁示後決議。

太平山﹒親民黨﹒土石流

基隆市民廣場 今綠竹筍展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34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基隆市瑪陵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昨、今兩天在基隆市民廣場舉辦綠竹筍展示活動,農家到場銷售新鮮綠竹筍,還有煮熟現吃的竹筍,口感鮮嫩,民眾可前往選購,支持在地農產。

農業改良場評鑑指出,基隆的綠竹筍色澤、外觀、柔嫩度、糖度、重量水準一流,纖維少口感細嫩、味道鮮美、鮮脆甘甜,適合在夏季食用,不管煮湯、涼拌,都有一番風味。

農家表示,去年颱風重創竹林,今年初寒害影響,夏季又炎熱,影響綠竹筍的產量,平均減少三成以上,「能賣多少是多少,把損失降到最低」。

瑪活動推出促銷優惠券,一張面額400元只賣300元,即日起在金明昌食品行、瑪陵遊客中心、市府產發處三地同步販售。展示會現場也提供民眾購買,數量有限,每人限購3張,售完為止。

22
基隆市瑪陵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昨、今兩天在基隆市民廣場舉辦綠竹筍展示活動(圖),農家到場銷售新鮮綠竹筍,還有煮熟現吃的竹筍,口感鮮嫩,民眾可前往選購,支持在地農產。 林孟潔攝
寒害﹒颱風

抹香鯨製標本 紀錄片留身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09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五結報導


23
「相遇抹香鯨」影片完整記錄了抹香鯨標本的製作過程與生存環境,具有教育意義。 圖/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宜蘭南方澳內埤海灘2年前擱淺死亡的抹香鯨令眾人惋惜,縣環保局結合學術單位解剖,並將保存鯨魚骨骸,送交台灣博物館製成標本,環保局並全程記錄製成影片,還加入台灣抹香鯨的生存故事,讓民眾更了解海洋生物,這部「相遇抹香鯨」紀錄片最近出版DVD,準備100分免費索取。
環保局和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南波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共同製作的「相遇抹香鯨」,片長13分鐘,曾榮獲第49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海洋生態類」首獎白金獎,並入選第42屆斯洛伐克環境影展。

環保局長陳登欽發現一般人對於鯨類認識不足,便開始記錄。製作標本須去除骨骼油脂、漂白、消毒,及骨骼修復、固化組裝等程序,製程約8至10個月,片中有解剖、清理、測量抹香鯨骨骼等珍貴畫面,以及抹香鯨在台灣的出沒地區及生態等紀錄,具教育意義。

有意索取者附25元郵票及回郵信封,並在信封上註明「索取相遇抹香鯨DVD」,親至或寄五結鄉利工二路100號環保局綜合計畫科索取,電話(03)9907755分機163林小姐。線上觀賞請查詢「宜蘭縣環境教育資訊平台」。

抹香鯨﹒斯洛伐克

藝術家進駐 空教室變工作室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09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宜蘭縣各國中小學面臨少子化,學校加強利用剩餘教室空間,像蘇澳國中樂齡中心結合社區,推出多樣課程;羅東國小把空教室租給扶輪社,開辦桌球教室供社區使用;頭城鎮二城國小則將教室開放給藝術家進駐,平時做藝術課程交流。

新生減少讓各校都出現剩餘空間,縣長林聰賢希望各校未來都能讓校園成為社區學習中心,鼓勵老人家終身學習、促進健康。

蘇澳國中的樂齡學習中心推動多年,成果優異,學校請來社區學有專長的人士,例如家具製作、繪畫、烘焙製作等,讓社區內的專長人士擔任講師,指導社區民眾學習第二專長,培養不同的興趣。另外,慈心華德福國中小要開辦高中部,蘇澳國中也將多餘的教室空間提供給校方使用。

羅東國小原本也是大學校,近幾年新生逐年減少,校方將教室租借給羅東中區扶輪社,扶輪社重新裝潢教室設備,成為美輪美奐的會議室,白天可以提供學校師生開會、上課,晚上再由扶輪社作為開會聚所,另外還有桌球教室,由扶輪社提供設備,讓學生及社區民眾來打桌球。

其餘學校也有剩餘教室再利用的例子,如頭城二城國小結合附近的藝術家,邀請他們進駐創作,提供空間給他們,也能和學生交流,成為不一樣的藝術課程;宜蘭市力行國小則結合企業,開辦多媒體教室,讓學生學習更多元。

蘇澳﹒藝術家﹒少子化

少子化…「讓學校變社區學習中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08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宜蘭縣各國中小學新任、轉任、續任校長,昨由縣長林聰賢頒發聘書;林聰賢期勉校長不要只做學校的校長,面對少子化趨勢,校長要同時當「社區學習中心」校長的思維,爭取社區認同,學校應善用閒置空間,成為社區學習中心,把終身學習融入校園。

林聰賢昨天同時召開宜蘭縣中小學校長會議,他強調,面對少子化,各校新生減少,剩餘教室如何再利用是必須思考的議題,當前各校以優質辦學為最優先,這無可厚非,但面對少子化趨勢,學校的角色也會跟著轉變,如何爭取社區認同與支持,讓學校成為社區終身學習的中心,是校長的另一項使命。

林聰賢認為,校長要帶領教育現場的夥伴,做好教學、爭取社區認同,自然會有學生。這些年宜蘭努力創新辦學,用特色教育贏得各界認同,也爭取到許多外縣市的學生,效益已經顯現。

他舉例,像南澳鄉東澳國小8月起將成為原鄉部落第一個轉型實驗教育的學校,員山鄉湖山國小要推動實驗教育,蘇澳鎮岳明國小也轉型公辦民營,每個學區、鄉鎮的學校都有不同特色,不一定非得做實驗教育不可,但如果大家都有共識,仍可大膽嘗試。

截至今年6月,宜蘭全縣65歲以上人口全縣總人口40.4%,出生率沒成長,高齡化卻更擴大。林聰賢認為,各校讓教育資源更優化,學童能力變更好之後,應該來推動社區學習中心,讓老人家參與更多社會化的活動,讓心靈充足,也在晨間和晚間安排健康促進活動,讓長者在學校活動,維持健康。

林聰賢說,學生變少,整體資源也減少,閒置教室要怎麼利用,校長壓力很大,過去只要把書教好就好,現在面臨轉變,學校在鄉鎮扮演角色更重要,應該讓每所學校都成為社區學習中心。

林聰賢﹒少子化﹒南澳

金鋒小米好好玩 樂趣不一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34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台東縣原鄉小米收穫季活動陸續展開,其中金鋒鄉昨天配合賓茂旅遊服務站啟用,推出為期1個月小米好好玩系列活動,歡迎大家來金峰體驗小米文化,來點不一樣的旅遊樂趣。

「不一樣的吃喝玩樂,都在金峰鄉。」鄉長宋賢一說,吃不一樣的排灣族風味餐、喝不一樣的飲品、玩不一樣的遊戲,這就是「小米好好玩」特色;遊客到金鋒鄉,除了體驗部落小米風情,也能體驗射箭狩獵、生態巡禮及文化知旅等深度旅遊。

宋賢一表示,賓茂遊客服務站將提供旅遊資訊諮詢、茶水服務、單車出租及農特產品販售等,此外,配合小米好好玩系列活動,今年首度推出「金崙溪流域套裝遊程」及「愛上東64線輕旅行遊程」。

金崙溪套裝行程有認識小米、射箭狩獵體驗、風味餐饗宴及部落文化巡禮等;愛上東64線輕旅行遊程則有狩獵體驗、小米風情、空中步道體驗等。活動行程,請上金鋒鄉公所官網查詢。

24
結合小米製成的創意料理風味餐,讓人食指大動。 記者尤聰光/攝影

華山綠島站毀 關懷老人不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34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25.
華山基金會綠島站遭尼伯特颱風摧殘,辦公室全毀。 圖/華山綠島站提供
尼伯特颱風重創離島綠島鄉,島上華山基金會綠島工作站辦公室與站內設備幾乎全毀,連唯一的到宅訪視車、輪椅都損壞,但站內唯一服務員兼站長林品夔對島上50幾位老人的關懷不減。
因辦公室受災嚴重,修復至少20萬元,目前經費無著落,林品夔暫時回到台東市辦公室處理行政業務,但她掛心島上50多名弱勢及獨居老人。

前天綠島92歲游姓阿嬤身體不適,向林品夔求助,她急忙趕回綠島,借用義工貨車,背著阿嬤到衛生所看病,當天又匆匆返回台東市。

災後如此頻繁往返台東、綠島,她說:「不嫌累,只希望各界幫助綠島站早日復原,讓我能穩定在島上服務。」

林品夔平常駐點綠島,服務50多名弱勢及獨居老人,也會到台東支援長濱鄉40多名老人服務,她說,行政要顧,訪視也要做,但見老人笑容,疲累也不見了。

她說,綠島有許多老人都需要她,實在放心不下老人家,但綠島站目前沒有設備資源,只好往返台東、綠島,為了老人家,再累也沒關係。

綠島﹒台東﹒獨居老人

他美化故鄉 水泥牆、階梯變畫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21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6

花蓮縣畫家曾國偉在花蓮市建國路巷弄的牆壁畫作,鮮活動人。 記者范振和/攝影
花蓮縣美術協會前理事長曾國偉一心想透過「色彩美化花蓮」,近年來,不少街頭巷尾都能看到他的鮮活畫作,令人賞心悅目,昨天花蓮市北濱天公廟廣場《星星.太陽.月亮》的花崗石水刀作品完工後,令人大開眼界。
曾國偉多才多藝,在花蓮市北濱天公廟(福天宮)旁,往花崗山運動場方向的階梯完成《力爭上游》的鯉魚群游作品,受到國人青睞,一炮而紅後,陸續完成多件以「色彩美化花蓮」的作品。

上月間,他在花蓮市碧雲莊活動中心前牆壁上,完成《五蝴臨門》作品,翩翩起舞的5隻彩蝶,象徵「幸福飛揚」,構圖簡單卻溫馨,他運用色塊表現法,讓蝴蝶在長20公尺、高2公尺的白牆上,愉悅飛翔,路過人士不免多瞧一眼。

最近,他又在花蓮市建國路二段472巷內完成《歐式花園》等三個區塊的作品,為社區美化盡一分心力,社區民眾都認為,原本生冷的水泥牆有了鮮活的乳膠漆畫作後,感覺上,社區頓時充滿了活力。

曾國偉說,他是深愛鄉土的花蓮子弟,因而新城鄉陸軍花蓮總醫院後方的350公尺長牆、新城鄉公墓、新城鄉原住民活動中心、花蓮市北濱自行車步道等多處,他都會因地制宜創作,融入當地特色。

昨天他又完成花蓮市北濱天公廟廣場的《星星.太陽、月亮》作品,這是利用花崗石水刀切割法,完成的造型地板作品,希望能讓信眾參拜之餘,也能浸淫在藝文的氛圍裡。

27
花蓮市北濱天公廟廣場的花崗石水刀「太陽」作品昨天完成,也是畫家曾國偉的傑作。 記者范振和/攝影
原住民﹒陸軍

6路線遊部落 看你「奪會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20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8
花蓮部落特色旅程入圍作者解說他的作品。 記者范振和/攝影
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辦理「Idang你奪會玩,到底!」部落遊程競賽,經過20天投票,6條路線進入決賽,昨由吉拉米代部落禮山人企業社所設計的「天空稻米悠遊行」奪冠,由於各線各擁特色,Tripbaa「趣吧」旅遊銷售平台決定,6條路線全掛牌上線,讓民眾體驗到底「奪會玩」!
昨天進入決賽的6條路線是「火神之子Sakul部落文化健康體驗遊程」、「馬里巴溪─部落涉水趣」、「吃我的菜.認識你的土地」、「好色─米86農夫」、「織羅、情、網,部同凡享」、「天空稻米悠遊行」,昨天由各團隊闡述設計理念。

最後,「天空稻米悠遊行」脫穎而出,獎金2萬5000元,第二名是織羅部落米86團隊設計的「好色─米86農夫」遊程,獎金1萬5000元,第三名撒固兒部落TALIKA團隊設計的「火神之子Sakul部落文化健康體驗遊程」,獎金1萬元。

獲得第一名的「天空稻米悠遊行」,是由就讀台灣大學博士班的吉拉米代部落阿美族人藍姆路.卡造,設,與族人范秀英共同設計,他們設計出「吉拉哈艾」,也就是天空稻米的故鄉,白天請遊客跟著踏尋水圳幽徑,晚上拾起蘆葦火把夜觀山林,認識族人們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態度。

原本只有獲得前三名「Idang看你奪會玩,到底!」的部落遊程,可在Tripbaa「趣吧」旅遊銷售平台露出,後來原民處認為6條路線都很有特色,決定都掛牌上線,文創園區副總經理傅廷瑋也允諾協助推廣。

原民處部落經濟科長林政穎指出,他希望透過部落遊程競賽,讓更多人深入部落、認識部落,以期強化部落經濟,用特有文化與活動包裝、促銷部落特色。

原住民﹒台灣大學﹒投票

廚藝班結業 師徒上菜餵飽大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17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29


向上學苑餐飲班結訓,學員端出佳餚餵飽眾人的胃,並致贈寫滿感謝話語的聖經,讓師傅感動地紅了眼眶。 記者林孟潔/攝影
「向上學苑」餐飲廚藝技能班昨天結業,學員現場示範生菜蝦鬆,讓婆婆媽媽圍觀學習,撲鼻的香氣讓人口水直流。11名學員歷經4個月時間,在悶熱的環境習得好手藝,特地贈送聖經,寫滿感謝的話,師傅哽咽讀完,回以深深擁抱。
4名授課老師專精日本料理、台菜、熱炒等各式餐點,到餐飲班全心奉獻,不藏私傳授手藝。11名學員分批跟隨師傅學習,除刀工、火候等,也從師傅身上學到人生經驗。

學員忍受高溫環境,汗如雨下,不願放棄學習的機會,堅持的精神令老師感動。他們昨天獻上聖經,在空白頁寫滿感謝話語,師傅一字一句讀完,哽咽地說「越看越感動」,和學員深深擁抱。

師徒在結訓典禮合力端出一道道佳餚,菜色有專業水準,餵飽50人的胃,學員現場示範「生菜蝦鬆」,架式十足,大火快炒數分鐘,香味四溢吸引志工圍觀,偷學小撇步回家DIY。

檢察長陳宏達、看守所長高千雲和基隆監獄典獄長吳信彥昨天親臨會場,試吃學員的結訓作品後讚不絕口,勉勵學員不放棄學習,習得師傅的料理態度、精神與精髓。

30
向上學苑餐飲班結訓,學員端出佳餚餵飽眾人的胃,並致贈寫滿感謝話語的聖經,讓師傅感動地紅了眼眶。 記者林孟潔/攝影
31
向上學苑餐飲班結訓,學員端出佳餚餵飽眾人的胃,並致贈寫滿感謝話語的聖經,讓師傅感動地紅了眼眶。 記者林孟潔/攝影


想吃綠竹筍 市民廣場今有展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17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32
市民廣場綠竹筍展示活動,今年冠軍林梅珠也擺攤販賣。 記者林孟潔/攝影
瑪陵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昨、今兩天在市民廣場,舉辦綠竹筍展示活動,農家到場銷售新鮮的綠竹筍,還有煮熟現吃的竹筍,口感鮮嫩,民眾可前往選購,支持在地農產。
經農業改良場評鑑指出,基隆的綠竹筍色澤、外觀、柔嫩度、糖度、重量水準一流,纖維少口感細嫩、味道鮮美、鮮脆甘甜,適合在夏季食用,不管煮湯、涼拌,都別有一番風味。

農家表示,去年颱風重創竹林,今年初寒害影響,夏季又過於炎熱,影響綠竹筍的產量,平均減少三成以上,「能賣多少是多少,把損失降到最低」。

瑪陵休閒農業協會昨、今天下午3時至8時,在市民廣場擺放20多攤,展示銷售在地綠竹筍,還有樹梅、南瓜等各式農產。

活動推出促銷優惠券,一張面額400元只賣300元,即日起在金明昌食品行、瑪陵遊客中心、市府產發處三地同步販售。展示會現場也提供民眾購買,數量有限,每人限購3張,售完為止。

寒害﹒颱風


望海巷灣募資建地圖 還差6萬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15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基隆報導


33

望海巷灣生態豐富,海扇、魚群交織出美麗風景。 圖/OWEN YEN提供
秘密花園、前花園、花牆、鋼鐵礁、水晶宮等熱門潛點,究竟在哪裡?Spark趙健舜想為望海巷灣做一個完整的潛水手板地圖,讓望海巷的美讓更多人看見,發起募資計畫,目標15萬元,還差6萬元,他呼籲對海洋有感情的朋友共襄盛舉。
34

可愛的海蘋果(圖)。 圖/蔡維倫提供
多次參與清理廢網、移植珊瑚的趙健舜指出,墾丁、蘭嶼、綠島等極具盛名的台灣潛域,都已有完整的潛水地圖可供參考,在望海巷灣卻沒有這樣的工具可以使用,極需仰賴潛友口耳相傳或導潛的帶領,對於想要認識這片海域的人,甚為可惜。
因此他希望可以幫助望海巷灣完整地記錄水下地圖與生態分布,讓導潛教練當做岸上簡報之用,潛水客亦能帶入水下作為導航依據,更能成為望海巷灣極具代表性的紀念品。

趙健舜說,這個募資計畫一推出,有人擔心「私密景點」公開,會招來更多破壞,但他認為應正向看待,不要禁止民眾親近熱門潛點,

35
軟絲產卵(圖)。 圖/蔡維倫提供
而是要提醒這些潛點有什麼「寶貝」,要保持距離,愛她不要傷害她。
望海巷灣的花園魚很多,花二有軟絲卵,花牆有軟珊瑚長在峭壁上,鋼鐵礁有燕魚群,水晶宮的魚和珊瑚也很漂亮。他的募資計畫到8月27日,目標15萬元,已募得9萬,必須達到指定門檻才能執行,要是時間到了未募資到15萬,錢會退給捐贈者,計畫也會中止,但他希望能通過,

募資金額扣除印製、設計、運送等雜費成本後,盈餘將專款專用回饋望海巷潮境保育區相關公益活動,包含贊助淨海氣瓶、清除漁網出船費等。

「潛進台灣-保護望海巷灣的美景」募資計畫專案連結:http://bubufunding.com.tw/projects/37a7a8

珊瑚﹒墾丁﹒蘭嶼

海扇遭潛客踢斷 海底花園恐變墓園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8:13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基隆報導


36
望海巷潮境海洋生態保育區禁捕2個多月,魚明顯變多了,每到假日吸引許多人來潛水,但卻傳出海底花園「明星」海扇,被踢斷慘劇,保育志工用支架把海扇再撐起來(見圖),並氣憤地說,潛友再不自我約束,海底花園恐變墓園。 志工提供
望海巷潮境海洋生態保育區禁捕2個多月,魚明顯變多了,每到假日吸引許多人來潛水,但卻傳出海底花園「明星」海扇,被踢斷慘劇,保育志工用支架把海扇再撐起來,並氣憤地說,潛友再不自我約束,海底花園恐變墓園。
志工指出,這支海扇在外面可能是太重或石頭碎化,從原本的岩壁脫落,他們先救了一次,好不容易從外面把這海扇移來花園,是希望豐富這裡生物,沒想到不到6天又掛了。「珊瑚長很慢呀!」志工說,去花園就是要看海扇,很少有這種地方,這麼多海扇,又這麼近。

望海巷潮境海洋生態保育區公告禁採捕後,魚變多,來潛水看魚的人也多了,但潛客一離去,志工們要收拾的殘局也很多,海蘋果旁邊已經沒有鄰居了,什麼都斷光光。折斷的痕跡就是人為破壞的證明,之前幫海科移植的珊瑚苗,沒幾天也被踢斷,那可是多少人的心血。

很多潛友想看海龜,卻不願去撿拾可能造成海龜誤食死亡的海漂垃圾。若每人都順手撿一點,加起來就很多了,舉手之勞這不是能力的問題,只是願不願意。

大家不要把現在的環境視為理所當然,這可是很多人的努力成果,務必愛惜。他們歡迎大家來潛水但不要來破壞,不然花園最後恐變墓園了。如果繼續惡化下去,應加強管制、管理,否則難以說服其他曾利用過這塊海域的民眾。

市府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表示,保育區不適合當潛水的訓練場,他們明訂禁採捕、禁破壞,要是再有破壞珊瑚情事,經志工舉報,第一次警告,再犯就開罰3到15萬元,近日會找海科館、潛水協會等團體開會,訂出一套遊戲規則。

珊瑚﹒海龜﹒生態保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