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偏鄉孩子 更需要嫻熟教師
2017-10-27 23:57聯合報 陳淑純/教育部教學訪問教師、駐點新北市偏遠學校崁腳國小(台北市)
立院初審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分發到偏遠學校的公費生及專為偏遠學...
立院初審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分發到偏遠學校的公費生及專為偏遠學校辦理的教師甄選錄取者,需綁約6年。本報資料照片
立院初審通過政院版「偏鄉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提出綁約、待遇、行政減量、宿舍等配套措施,這「雞尾酒」政策雖是治標處方,也具誘因,但偏向教師角度考量問題,似把偏鄉學校視為師資訓練場,漠視學生的受教權。

偏鄉學校存在資淺、代理教師比率偏高等問題,顯見在教育專業和經驗上較為不足。偏鄉教師未必不認真或無熱忱,但教學品質良窳的核心問題,是生手教師與專家教師在教育實務上的焦點迥然。

生手教師初到學校,無論是行政或級任教師,皆需適應環境與組織文化等學校事務,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備課、班級經營、親師溝通…新手上任,縱然認真有餘,卻心有餘力不足。

一個初任教師到制度完善、人力充沛大校,有既成制度訓練,亦有前輩、同儕可資請益。反之,專業經驗豐富的專家教師,即使仍需熟悉環境與在地文化,但在課程與教學上能借助過去訓練與經驗,日常教學與班級經營得心應手,還能跨領域統整設計與創新教學,連結內外部資源,為學校創新教育,累積可傳承的精彩課程,引領學生學習擴展視野,而教師本身奉獻自身與創造偏鄉亮點,創造多贏。

國民教育是教師接力的教育,低年級老師未為學生扎好讀寫算的基礎,中年級教師還需費時耗心力向下補救…學生就在點滴不足中擴大學力落差了。

數年前,蓋茲基金會證明,更好教育的關鍵是更有效能的教師:一個傑出的老師在低收入戶地區學校,可以在一年內幫助學生提高一年半的程度;而一個無效能的老師在高收入地區的學校,卻只能讓學生學到一年內該學的程度的一半。

教育品質的關鍵在教師,政策應思考把優秀教師派往偏鄉傳承經驗,教好學生,留下典範,提升教育品質;而初任教師需先到大校累積經驗,獲得專業帶領與支持,未來成為優秀教師再調任偏鄉奉獻所長。現行政策欲把資淺教師送往偏鄉,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