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美」部落頭目手搖鐘 搖400年很響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3 16:03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即時報導



台東排灣族「加拿美」部落中斷的小米祭活動,在族人的努力下,相隔32年的時間,今天終於恢復舉行,其中,近400年歷史,從荷蘭時期流傳部落的頭目「手搖鐘」,也終於重出祭儀上,並展現在族人眼前,族人開心不已。加拿美頭目劉金春表示,「手搖鐘」是荷蘭時期祖先「以物易物」得來的,也是部落早期頭目傳遞訊息很重要的工具,會隨著訊息的不同,搖出不同的聲響,目前是「部落之寶」。

64

排灣族加拿美部落頭目劉金春,手拿近400年歷史的「手搖鐘」,相傳從荷蘭時期「以物易物」所換來。記者尤聰光/攝影
65
近4百年歷史的頭目「手搖鐘」,保存至今依舊完好,聲響特別響亮。記者尤聰光/攝影
荷蘭﹒排灣族﹒台東

阿緱囝仔人聲樂團 讓資源班學生獲得自信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3 16:00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即時報導


原在屏東信義國小就讀資源班的李駿智從小因成績不佳、對課業沒有興趣,使他沒有自信面對他人,但自從加入「阿緱囝仔人聲樂團」後發現自己的天份,努力練習後更成為團長,希望鼓勵更多資源班的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屏東擁有全台年紀最小的阿卡貝拉樂團「阿緱囝仔人聲樂團」,團員從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都有,雖然不曾參加過比賽,但傑出的表現讓他們就擁有許多演出的機會,他們也發揮創意把舞蹈、舞台劇融入阿卡貝拉之中,總是搏得許多觀眾的掌聲。

「不喜歡讀書啦」,李駿智表示,但從小就喜歡Beat Box,而在學校剛成立人聲樂團時他就被老師找去參加,沒想到一練就練出興趣,除了喉嚨以外,現在也會利用鼻腔、口腔、舌頭等部位來發出聲音,更能模仿數十種樂器。

他也說,練習的過程十分艱辛,許多團員常常練習到眼淚落下,甚至差點就要退團了,但透過不斷的練習才在舞台上有好表現。

而成為團長的李駿智也從原本不被注意的學生變成團體的核心,讓老師都稱讚他變得更成熟,甚至會主動協助開導其他較叛逆的學生。帶隊老師黃慧娟說,自從參與樂團後,因為練習的過程需要耐心、毅力及團隊合作,也因演出的機會讓他們的視野更加寬廣,未來更打算帶他們至國外看看世界級的阿卡貝拉樂團。

下個月要到台東參加成團以來首場阿卡貝拉賽事,他們都說,雖然緊張,但一定會全力以赴奪得佳績。

66

屏東「阿緱囝仔人聲樂團」是全台目前年紀最低的阿卡貝拉人聲樂團。記者林良齊/攝影
67

「阿緱囝仔人聲樂團」團長李駿智擅長beat box的演出。記者林良齊/攝影
68
「阿緱囝仔人聲樂團」將阿卡貝拉與舞蹈結合。記者林良齊/攝影

炎夏何處去? 到孫運璿紀念館吃院長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3 15:28 中央社 台北23日電

炎炎夏日,到哪邊可以一邊感受文化氣息,一邊吃冰消暑呢?民眾可以到台北植物園後方的孫運璿紀念館,不僅能體會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的生活點滴,還能嚐嚐全台獨有的「院長冰」。

孫運璿紀念館座落於植物園後方幽靜的巷弄裡,若不是特意尋找,還不容易發現它的所在。孫運璿在1980年遷入這棟宅邸,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許多重要的決策皆在此構思完成,一直至2006年辭世,共居住此地26年之久。

紀念館古蹟包含西式洋館及日式和館(日式館邸),現在全部作為展覽空間。洋館中以孫運璿公務生活為主軸,和館則呈現孫運璿的日常生活。

有別於一般名人故居的原貌呈現方式,這裡運用許多現代化的技術呈現展覽內容,比如以超短焦投影,重現孫運璿當年的手稿,還以電子書方式,揭示他的內心世界。

進入2樓特展室,可看到螢幕以動畫方式呈現孫運璿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是關於孫運璿任職台電時,有位員工拿了自家飼養的兩隻雞要送給孫夫人做月子,但孫家人謹守不得收禮的訓示,堅持不肯接受禮物。

就在這一來一往推辭的過程中,雞下了一顆蛋,孫家人才勉為其難地收下這顆蛋,表示心意已收到,但雞還是請對方帶回去。

孫運璿紀念館館長蔡怡君表示,孫運璿從事公職不取不求,也無買屋置產,這樣的操守與風骨一直存在民眾心中。有民眾收集了10年份孫院長的新聞報導,在他中風後,更有許多民眾寄來加油打氣的卡片,在在顯示孫運璿受民眾的愛戴程度。

紀念館旁不遠處有個藝文小客廳,提供簡餐、飲料、紀念品外,還販售工研院製造,號稱摔不破的LED燈泡。此外還有別處吃不到的消暑聖品-由台電獨家替紀念館製作、花生口味、全台唯一的「院長冰」,來參觀紀念館的民眾一定要記得品嚐。

台電


后番子坑溪 災後15年天蠶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3 08:59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雙溪報導


69

后番子坑溪旁溪水潺潺。 記者張芮瑜/攝影
70

水牛與鷺鷥共棲。 記者張芮瑜/攝影
水牛與鷺鷥共棲、鳳蝶和豆娘翩飛,雙溪后番子坑溪生態豐富,看似環境渾然天成,但其實河岸邊的每顆石頭都不單純,藏著悄悄整形的小祕密。
雙溪在地導覽員莊豪雄說,該區是煤礦產地,開礦導致土石基礎不穩定,民國90年因納莉風災侵襲,溪水暴漲沖毀溪岸護堤,土石砸毀梯田和河岸,后番子坑溪河川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71
蟲鳴鳥叫生態豐富。 記者張芮瑜/攝影
隔年農委會水保局台北分局以生態工法整治,第一階段進行崩塌地源頭治理,調節水源後,才一步步進行砌石護岸、木排樁護岸、砌石落差工和原生植物綠美化等河溪生態工法,成功解決水患問題,從此便少傳出災情。
經整治後溪流多了淺流、淺瀨、深流、深潭、岸邊緩流等型態,多樣化環境吸引生物棲息,成為完整河溪生態系統。

莊豪雄說,比起水泥造堤,生態工法後生態調和性比較好,也更親近人、地和動物昆蟲,讓三者平衡;水保局台北分局表示,該區現由新北市農業局和水保局一同管理,但因交通不便,搭乘遊覽車還要徒步半小時才到,遊客不多,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預約導覽。

油車間復興運動 找回自榨油香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3 08:59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簡慧珍/彰化報導

72

蒸煮過的花生製模後,透過重力壓榨出油脂。 記者林敬家/攝影
73

特教老師孫翌軒(左)從小在油車間長大,對父親經營的製油廠有感情,最近發起「油車間復興運動」。 記者林敬家/攝影
70年代沙拉油量產,造成過去台灣中南部農村為農民代工榨植物油俗稱「油車間」的小油廠式微,目前彰化剩不到5家。特教老師孫翌軒家中至今代工榨油,近年黑心油連環爆,激發他展開「油車間復興運動」,推廣傳統製油。
每年7、8月花生採收期,油車間跟著進入農忙期,和美鎮信富食油行接受伸港、線西兩鄉農民委託榨油,已代工4代。

孫翌軒在油車間長大,員工都是親友,他寒暑假幫忙載送花生、榨油、敲油粕,大學時期為參觀信富食油行的學生導覽解說;他說,純正花生油香味四溢,不像市面五花八門食用油精煉後去除營養物質,破壞油質原有結構。

74
蒸煮過的花生製模後,透過重力壓榨出油脂。 記者林敬家/攝影
食安問題發生,政府清查食用油廠,信富食油行今年3月收到罰單,載明「經營油廠未經核准工廠登記」被罰6萬元。孫翌軒說,油車間多位在農牧用地,若需工廠登記的專業設備和管理,實在負擔沉重。
伸港鄉陳姓農民也表示,油車間只在花生、芝麻收成時啟用,一年做不到半年生意,應視為農用設施,業者一定會遵守食品安全相關規定。

孫翌軒對油車間有濃厚情感,希望父母親經營半輩子的家業能有生機,今年發起「油車間復興運動」,提出「自己的油自己榨」,到各縣市舉行講座和播映影片,並藉由製油半成品,讓民眾認識油從哪裡來。

芬園鄉永良製油廠走過一甲子,也是鄉內碩果僅存的傳統油行,近年每季約20多人委託榨油,200、300台斤的代工量實在無法與從前比擬,業者考量效益不佳,今年不再接受代工,轉型推廣自家品牌。

「油車間與農民關係密切。」孫翌軒鼓勵民眾與農民契作榨油,農作物重量至少200台斤才夠每次開機的榨油成本,建議揪團榨油;他也說,夏天買花生油、秋天芝麻油、冬天買苦茶油,順時序買油,較能買到新鮮油品,若能開發新作物油,也可增加油車間使用率。

食品安全

水沙連古道 想找回失落的記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3 08:59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魚池報導


75
南投縣魚池鄉銃櫃村往水里的水沙連古道,從清朝存在至今,很有歷史,古道古色古香,但年久失修,地方爭取重建。 記者黃宏璣/攝影
南投縣魚池鄉銃櫃往水里二坪山的「水沙連古道」,是清朝開闢至今碩果僅存一段古道,曾記載許多頭社等地農民運送農產到水里鄉銷售,再採購民生物質回家的記憶,如今年久失修,地方希望能整建提供山友爬山健行兼供民眾憶舊。

縣長林明溱昨在魚池鄉公所縣民時間,武登村長黃永斌與武登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宗煒等人陳情,建議重建水沙連古道。林明溱指示相關單位勘查後整建古道。

黃永斌等人說,該古道最早從彰化到南投縣魚池鄉轉往埔里,如今只剩田中到松柏嶺一段,與水里鄉二坪山到銃櫃二點四公里的古道仍在,但年久失修,影響武登至銃櫃的發展,如能重建恢復昔日面貌提供遊客登山健行,可帶來觀光。

古道在銃櫃有座年代久遠土地公廟,曾獲清帝頒聖旨,聖旨於六十年代遷建時不翼而飛,這座土地廟如今遺跡仍在,從現存的遺跡可見當年曾有段輝煌歷史。

黃永斌等人爭取縣長協助整建銃櫃環村步道,整建古道,土地廟上方建觀景平台俯瞰水里鄉;記者隨後實地眺勘古道,果然古色古香。

埔里

照片處處有驚喜 作家吳鈞堯教你看圖說故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3 18:15 中央社 金門縣23日電
82
金門縣寫作協會承辦的燕南講座書院23日邀請金門旅台作家吳鈞堯(前中)主講「看圖說故事:兩代一起畫文章」,用一張張照片述說兒時在戰地的回憶。 中央社
文思枯竭怎麼辦?金門知名旅台作家吳鈞堯今天說,照片可以帶來靈感,「老照片裡處處是驚喜」。透過一張張照片,他今天述說兒時在戰地的回憶,也讓觀眾見識他說故事的功力。
由金門縣寫作協會承辦的燕南講座書院今天邀請吳鈞堯主講「看圖說故事:兩代一起畫文章」,由協會理事長王先正主持。49歲的吳鈞堯,12歲就離開金門;王先正讚揚他文章質和量俱佳,可說是獲獎最多的金門作家。

吳鈞堯先從金門地形圖開啟話題,他問在場人士,金門地形到底像什麼?他說,金門的外觀道出了金門的身世與命運;例如,有人說像狗骨頭,這代表著軍管時期的金門;有人說像金元寶,意味著現代金門福利好。

接著,吳鈞堯從老家昔果山的照片中再道出一則則故事,有兒時和弟弟模仿隔壁戰車連作戰的情景;自家古厝圖片則是讓他回想起躲避爸爸、阿嬤護孫的情節。他還透露,在古厝牆上灑的一泡童子尿,讓媽媽燉了排骨湯給哥哥喝,哥哥才有後來的好體格。

「昔果山七號」是吳鈞堯老家的住址,從門牌和門板照片中,他提到曾想寫本書名叫「昔果山七號」,但擔心外界以為他抄襲「海角七號」,後來沒寫成。他說,當年許多家戶的門板都被拆卸,但消失的門板在記憶裡從未消逝。

吳鈞堯還從泛黃的全家福照片中,道出了早年一名士官長向媽媽告白的經過,讓與會民眾聽得十分有興味。

從賢庵國小垵湖分校和蔣中正銅像合影的照片裡,吳鈞堯提到當年和同學拿著圓鍬在校園裡除草時,意外發現一件無名駭骨;學校立刻發起祭拜活動,隔天上百名家長和村民來到學校。這事讓他印象十分深刻,但這也是少數他尚未寫成文字的故事。

看完了照片,吳鈞堯也朗讀不少前述圖像幻化而成的文字,他說:「有文章為證」。

吳鈞堯說,沒有靈感時,找找老照片,會發現很多令人驚喜的回憶,尤其在數位時代,圖文的配合愈來愈容易。

談到這次講座,王先正表示,雖然出版社數目增多,但買書和看書的人卻少了,顯示這是一個眾聲喧譁的年代,大家都喜歡發聲,卻鮮少有人願意聆聽他人的意見。他說,在燕南山書院舉辦講座,期待大家尊重名家,了解每位成功者背後的基本功,虛心學習。

燕南書院講座還將舉辦3場,觀迎民眾報名參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