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業就魯蛇? 社會不需更多毒舌
2015-07-23 01:51:51 聯合報 翟敬宜/教(新北市)
「失業」在重大案件裡很容易成為關鍵字。一如捷運發生隨機殺人,專家大聊崩世代魯蛇,除了分析心理狀態,也不忘帶上失業。「沒工作」的負面形象愈來愈多,這群人很容易被視為自卑、懶散、消極、偏激,進而反社會的複合代言人。

官方剛公布了最新失業率,聲稱是十五年同期最低,求才求職都很旺。人力銀行卻發現事多人少,畢業生的求職狀態並不熱絡。儘管各有解讀,主調卻相同:「只要你願意,現在處處是機會」。

兩句話看似勉勵,卻也是壓力,不論對哪種年齡的待業者。

「找工作明明不難,是你米蟲啃老,沒本事又嫌錢少」這類指控,年輕人聽了很火大,充滿不被了解的相對剝奪感,22K累到爆肝又升遷緩慢,你們這些待在冷氣房的既得利益者懂什麼!

對中高齡待業者,到處是機會聽在耳裡更淒涼,他們多的是十幾廿年耿耿忠心,卻換來無情資遣或無良老闆掏空倒閉,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未了,想再就業卻困難重重,除非是頂尖專業,獵人頭不感興趣,履歷表石沉大海,人資連給個面談都嫌多。年齡欄就像一道無情柵欄,阻卻了太多仍能貢獻、正成熟的人力資本。

很多學者將失業問題指向薪資水準與產業結構,說到最後不是凌空畫大餅就是兩手一攤,敬請自求多福。失業者的心情與需求,得不到更多細緻的同理心,與真實有效的協助。

舉個例子,年輕人找了好一陣子還是嘸頭路,並不見得是人們以為的不耐挫或眼高手低,問題可能出在對工作價值的認知。中高齡求職屢次碰壁,更未必是端架子或彎不下腰,而是摸不著職涯轉彎的策略,或遇不到一雙友善的眼,願意公平的給個機會。

跨世代、跨族群的理解,是台灣當前最缺乏的溫柔。人們習慣在媒體上臉書上比情緒比毒舌,將非我族類一律視為低等生物或不友善的分歧者,爭先恐後的貼標籤。卻忘了際遇是變動的,歲月是公平的,就算現下春風得意,有一天你也可能失業,有一天你也會老;現在學習去看待的,試著去協助的,不只為別人,更為了未來的你,和你的下一代。

失業,在各國都是深沉艱難的課題,需要各種層次的精準分析,輔以到位的資源和政策導入,幫助社會把珍貴的就業力放進適合的位置。儘管怎麼做都很難得到好評,主政者卻不能放棄改進。至於普羅大眾則應反求諸己,魯蛇或許是個問題,但毒舌對社會帶來的包袱與傷害,絕對猶有過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