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證所稅:終究無一物 何需惹塵埃
2015-07-23 01:51: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股市成交量低迷之際,證所稅、證交稅再一次形成話題。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認為證所稅衝擊台灣股票市場,而金管會更認為證交稅率跟鄰近國家相比偏高。但是我們有可能完全停徵證所稅,又降證交稅率嗎?綜合台灣股市20餘年的發展,每次復徵證所稅,幾乎是只有衝擊股市,實際上卻未有稅收;而目前的證交稅率千分之3實質上含有證所稅成分,因此停徵證所稅、接受「目前」證交稅率,應是可被接受的解方。

台灣股票市場相關稅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證所稅、證交稅,前者是資本利得稅,後者是交易稅;第二個部分是現金股利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補充保費,以及股利可扣抵稅額之減稅措施。

就第一個部分稅負來說,未課徵證所稅的國家,證交稅率當然比較高。台灣的演進歷程是,1988年財政部看到股市在不到二年間,加權股價指數從1,000點漲到8,000餘點,決定復徵證所稅、降低證交稅率;但是股市持續19天無量下跌,股價指數硬生生折半到4,000餘點。結果因證所稅制度設計無法執行,最後不了了之,再次停徵證所稅,改採提高證交稅率到千分之6;1993年初又將證交稅率降至千分之3,維持至今。

本來20餘年沒有再談證所稅議題,但是2012年上半年政府又很快速度提出復徵證所稅;在引起軒然大波後,立法院修正通過指數8,500點以上、每年成交金額10億元以上與初次上市櫃股票,以設算或實際申報,繳納證所稅。結果造成股市成交量大幅萎縮,隔年刪除指數8,500點以上復徵的規定,再一年後又將每年成交金額10億元以上復徵的規定延緩三年,等同冰凍起來,等到2017年再議。目前等同只有對初次上市櫃公司,有條件式課證所稅。股市經此一翻攪,大傷元氣,證券商叫苦連天,但政府也沒有課到稅。

台灣股市這20餘年來,證所稅真是「終究無一物」,我們呼籲大家接受證交稅已包含證所稅在內,回到停徵證所稅的年代。雖然證交稅是不管漲跌,賣出股票時皆須課徵,未符合有所得就課徵的原則,但就把目前證交稅率千分之3,視為包含證交稅與設算式的證所稅制度吧!

既然要把目前證交稅率千分之3,視為包含證交稅與設算式的證所稅,那麼在停徵證所稅後,適合又調降證交稅率嗎?我們抱持保留的態度。證所稅、證交稅是全民高度關注的議題,現在我們是以維持證交稅率,說服政府接受停徵證所稅,現在倘若又要調降證交稅,社會大眾尤其未參與股票投資的人,可以接受嗎?有人提到調降證交稅可以刺激成交量,證交稅收未必減少,但是誰可以保證當證交稅率降一半、成交量可提升一倍?

至於股市稅制的第二個部分,涉及現金股利的相關稅制,包含將個人所得稅率最高級距從40%提高到45%、股利可扣抵稅額從完全扣抵降為一半的討論,最基本要考量政府財政健全性。若財政尚可,當然可以討論;唯股利可扣抵稅額的減半,應視為稅制優惠的縮減,而非增稅,況且過去股利可扣抵稅額為100%(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合所得稅之兩稅完全合一)亦未達到提升投資意顧,縮減稅制優惠並非無立論基礎。另外,有鑑於台灣全民健保是社會安定基礎,我們呼籲股利的補充健保費,就當成繳納者對未繳納者的扶持。當然若健保的財務有改善,健保補充保費亦可調降。

談論到稅制,每個國家會有不同的背景與演化,要參考國際趨勢,也要尊重個別國家的差異。有關股市稅制,除考量股市的發展,亦應關注政府財政健全度與課稅目的,絕對不能僅以股市成交量與漲跌來論斷。畢竟,影響成交量與漲跌因素最重要的是長期經濟成長潛能,調降稅制只是短期的興奮劑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