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聖母聖轎遶境 屏東街頭熱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7 08:55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image
萬金聖母聖殿昨天舉行主保堂慶暨聖母遶境儀式,各地教友紛紛前往朝聖。 記者翁禎霞/攝影
分享
屏東縣萬金聖母聖殿昨天舉行開教154年主保慶典,聖母聖轎在數千教友簇擁下遶境祈福,這項天主教界的盛事,年年都吸引大批教友南下追隨,萬金街頭熱鬧非凡。

另,屏東萬金聖誕季本月10日點燈啟動,為避免人潮擠爆萬金,縣府今年特別增加接駁點,規劃4條接駁路線,另外迭遭詬病的攤販問題,警方也已全面備戰,將加強取締違規,以維護聖殿周遭人車順暢。

萬金聖母聖殿是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在154年前,從高雄前金步行至現今萬巒鄉萬金村設立,開啟天主教在屏東傳教的歷史,聖堂在1870年12月8日舉行開堂大典後,即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每年12月更吸引大批教友南下朝聖。

為慶祝開教154周年主保慶典暨敕封聖殿31周年,聖堂昨天上午先舉行感恩祈福彌撒,下午1時30分起則依習俗,由虔誠教友扛著聖母聖轎遊行遶境萬金及赤山教區。

今年總計有50名教友登記扛轎,雖然聖轎重達200公斤,一次要8人才抬得動,而且遊行路程長達4公里,一趟扛下來並不輕鬆,但是許多教友年年都來扛轎,今年還有許多年輕人加入,更具傳承意義。

每年的主保堂慶均被視為天主教的盛事,許多外國教友也會來此朝聖,沿途有人表演、有人唱聖歌,遊行隊伍充滿歡樂氣氛,預計明年155周年時,場面還會更盛大。

國一生教弟識字 「小鳳」2度孝悌楷模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7 08:55 聯合報 記者林保光/高雄報導

image
南高雄家扶中心昨發起「十塊錢力量」行動,盼帶動全民加入助養人行列。 記者林保光/攝影
分享
長兄如父、長姊如母,是弱勢家庭子女不得不做的事。念國中一年級的「小鳳」是弟弟和新住民母親的小老師;阿美族的女大生林莉琪帶著表弟圓夢,希望傳承族群服飾,她們共通點是年紀不大,撐起家庭,被迫長大,成為家扶自強兒童及學生代表。

南高雄家扶中心昨天發起「十塊錢的力量」行動,高雄市長陳菊是這項行動代言人,認為這是個「相當正向、善意的循環」,希望全民加入家扶的助養人行列,每天存10元,1個月以300元當助養人,讓兒童及青少年在愛和溫暖中成長。

13歲的「小鳳」因父親早在她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生病去世,母親是印尼籍新住民,雖會講點台語,不會講國語,更看不懂正體字,小四起,她不僅得當媽媽的翻譯員,當媽媽上班,她經常放學就得準備飯菜給弟弟吃,媽媽無法教弟弟識字,她還得充當弟弟的輔導老師,曾2度獲選孝悌楷模。

小鳳說,因為年紀小,沒辦法為母親分擔家計,只能用功把書讀好,拿獎學金。

念科技大學的林莉琪和表弟從小就由祖父母帶大。「很早就知道自己沒時間難過」林莉琪說,她從曾祖母和祖母手上,學會製作族服和配件,一心想念傳統與文化產業學系,傳承原住民的手工藝和服飾。

如今她已是大四生,帶著就讀高職服裝科的表弟,一起申請「大高雄青年圓夢基金計畫」,假日一到,學生想著去哪玩,她卻與表弟忙著從網路找跳蚤市場資訊,爭取擺攤機會,是一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國三生李宜昀扛家務 成績一樣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7 08:55 聯合報 記者梁雅雯/鳳山報導

image

國三女生李宜昀品學兼優,昨獲北高雄家扶評選為自強兒童楷模前往鳳山體育場受獎。 記者梁雅雯/攝影
分享國三女生李宜昀不忍父親獨扛一家六口重擔,她每天幫全家煮飯洗衣,幫身障二伯換藥,幫中風的奶奶洗澡換尿布,不管每天家務後再累,堅持把書唸完才要睡,成績名列前茅。昨天接受北高雄家扶中心歲末寒冬暖流慈幼大會表揚,她感謝家扶及社會善心人士幫忙,讓她成長路上不孤單。
今年獲北高雄家扶中心表揚「自強家庭」,包括桃源區謝志雄、六龜區鄧氏詩、路竹區王秀華、旗山區向家琼、鳳山區何秀琴、林園區鄧木嬌、梓官區江敏瑄、旗山區陳阿玉、杉林區陳劉明金和杉林區陳小巧。

「孝悌兒童」包括林園區林芊慧、大樹區林靖芳、美濃區葉俊賓、那瑪夏區蔡浩萱、大寮區李韻婕、鳳山區李宜昀、鳳山區許珀瑜、燕巢區蘇香菱、旗山區羅婷云和彌陀區孫敏珊。

「某某人你給我出來」 女校長憶童年戲院生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7 08:55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美濃報導

image
《我家開戲院》是得獎無數的自傳式童書,作者林玫伶。 記者徐白櫻攝
分享《我家開戲院》是得獎無數的自傳式童書,作者林玫伶是小學校長,父母曾經營美濃第一戲院,童年歲月全在戲院裡度過,林玫伶昨返鄉談自己在書裡、書外的戲院人生,激動處不禁哽咽落淚,台下聽眾情緒跟她波動起伏,一起進入60年代的戲院人生。
北市士東國小校長林玫伶在美濃出生、成長,家族長輩靠戲院維生,曾參與旗山仙堂戲院、大洲戲院,美濃第一戲院,及屏東等地的戲院營運,別家小孩的遊樂場在戶外,她的童年都在戲院裡工作與生活。

《我家開戲院》用小孩子的觀點寫出當年戲院入不敷出,父親苦心經營的深刻回憶。林玫伶說,第一戲院在民國58年落成啟用,不久後電視台開播、錄影帶盛行,一開幕就慘澹經營。

「某某人你給我出來」林玫伶回憶說,放映電影時會提供「外找」服務,在銀幕上放上某某人外找的手寫字條,後來有些人等不及,直接進入戲院呼喊找人;鄉下小孩沒錢買票入場,常偽裝別人小孩,「揪衣角進戲院」偷看免錢電影。

第一戲院在民國85年歇業,產權已不屬林家,高市客委會舉辦「小鎮老戲院新生命」系列講座,林玫伶受邀返鄉談童年的戲院生活。林玫伶說,離鄉多年,《我家開戲院》是獻給美濃的著作,期盼第一戲院有機會轉型營運,讓戲院生命延續下去。

除草才領工資 種電老農:做得動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7 08:55 聯合報 記者蔣繼平/林邊報導

image
林邊及佳冬23位養水種電戶老農民,昨投訴遭到其中一家廠商剝削。 記者蔣繼平/攝影
分享
林邊鄉和佳冬鄉在八八風災受創後催生「養水種電」,不過今天有23位老農控訴,其中一間承租廠商剝削他們的勞力;縣府城鄉發展處工商科表示,會從中協調,要求廠商履約。

76歲農民陳林吟表示,原本兩分半農地每個月有租金跟維護管理工資總共2.5萬元,現在卻只給不到1萬元,不讓老農管理維護太陽能設備,讓老農用除草等打零工的方式,才能領到工資,她嘆:「都快80歲了,做得動嗎?」

陳林吟說,從兩、三年前開始投訴,但承租廠商都不願跟農民談,還有人被廠商提告恐嚇,幸好最後不起訴,反而其他間廠商是照合約走或者直接跟地主買斷維護管理權,他們等於被剝奪工作權及勞力。

陳林吟說,該廠商也不公開實際發電量,連續兩個月電量都一樣,「難道太陽每個月都一樣?」每個月要給多少錢,根本隨便由廠商開價來「施捨」,令老農感到相當無奈。

城鄉發展處工商科表示,2.5分地2.5萬規定是租金加勞動所得,若廠商不接受地主工作,縣府一定會介入處理;跟地主有關的實際發電量,也會要求廠商合理公開。

城鄉發展處工商科說,縣府長期在當地協調及解釋,該廠商有高低時薪不同的工作,分別屬於輕鬆的除草、看守及危險的攀爬維護工作,另以目前每分地4000元租金來算,也屬合理範圍。

林邊及佳冬兩鄉在八八風災受創嚴重,經政府輔導成功轉型為綠色能示範區,兩地架設許多太陽能板,共有李長榮、向陽、華成、華宇、元鴻5間廠商進駐。

新大樓品質有疑慮 共和新村眷戶不住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7 08:55 聯合報 記者蔣繼平/屏東報導

image
屏東共和新村眷改案9月剛辦貸款,近期卻爆發30多戶反悔不住,改拿錢走人。 記者蔣繼平/攝影
分享
王如玄軍宅案引發社會關注,屏東共和新村眷改案延宕10年,去年新大樓才蓋好,拖至今年9月底才開始辦貸款,最近慈德五村有卅多戶改拿錢走人,眷戶直言:「不住了!」坦言對建築品質不放心。

慈德五村眷戶小童說,辦理完貸款手續後前往新大樓場勘,發現不僅欄杆鏽蝕斑斑,用的材質也差,而地下室入口高度不夠,休旅車下不去,讓她直搖頭,加上傳聞太多,第一批就有5人改成「拿錢走人」。

慈德五村部分眷戶則認為,眷一代苦等不到新房子住就去世,遺眷只領半餉,還得負擔高額貸款,自付額1百萬降價也爭取無望,因此多數打消入住意願,眷戶說:「反正拖時間的是軍方,既然雙方沒有共識就算了。」後來陸陸續續有卅餘戶跟進不住。

願意付錢搬家的1名眷戶說,軍方有給一年「保固期」,發現有缺失會維修到好,而十月份屏東市崇仁新村國宅社區傳出公共工程瑕疵,看到「天花板破洞」的報導也令他擔心不已。

今年九月在辦理貸款地點,就出現「眷改蟑螂」到處發傳單,強調可以突破「五年限制」先行私下交易,日前更到新大樓附近發宣傳單,相當囂張,不過對於仍選擇拿錢走人的眷戶來說,居住品質更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