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彩繪農村牆 山崙里新亮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18 07:23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

image


古早灶 記者郭宣彣/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彰化縣鹿港鎮山崙里山寮社區把早期迎親、年節「辦桌」等傳統習俗,全都彩繪到老舊房屋牆面上,也把「柑仔店」畫成3D立體圖,拍起照來很有立體感。

image
夫妻同坐古早床 記者郭宣彣/攝影
分享
山崙里里長吳順和表示,山寮社區每一幅的彩繪,都傳達農業時代的人情味,再現早期農村社會。

鄧安宮主委黃秀居、村民張淑花、黃呈居、黃國清、黃安全日前一同將亮光漆,一筆一筆塗上彩繪圖畫上,保護圖畫。黃秀居表示,早期的娶親、辦桌等習俗,可看見民眾聚集一起洗菜、做羹湯,農村的生活因此畫在牆面上。

黃秀居表示,山寮社區較為偏鄉,社區內還保有不少7、8十年的老屋,但屋主都搬到外地,老屋年久失修,牆面剝落,透過彩繪能順便修整牆面,也讓骯髒牆面變得有特色又整齊,煥然一新。

吳順和表示,近來彩繪風潮,山寮社區不僅畫有2D的農村社會,「我們還為社區打造3D圖樣設計」,這次畫有「柑仔店」、「農村牆」,讓民眾拍照時,彷彿就站在實體物前,打造山崙里新亮點。

吳順和指出,早期沒有便利商店,只有「柑仔店」,壁畫上的零食、糖果、飲料、海報都是他兒時記憶,且柑仔店能傳達人情味和童叟無欺的信賴感,代表山崙社區民情純樸,保有早期農村社會互助情誼。

image
過年團聚辦桌 彰化縣鹿港鎮山崙里山寮社區牆面畫有過年團聚「辦桌」圖案、夫妻同坐古早床及古早灶,記錄早期農村社會。 記者郭宣彣/攝影
分享

喜迎高鐵停靠 田中首創泥雕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18 07:23 聯合報 記者何炯榮/田中報導

image
彰化縣田中鎮公所喜迎高鐵彰化站將正式啟用及通車,27日起到12月6日在高鐵彰化站附近農田,舉辦全台首創的泥雕藝術節活動。 記者何炯榮/攝影
分享
高鐵彰化站12月1日正式啟用營運,田中鎮公所喜迎高鐵列車停靠田中,27日起到12月6日選在高鐵站附近的農田,舉辦全台首見的「台灣泥雕藝術節」,這幾天多名雕塑藝術家頂著烈日,就地利用濁水溪的黑泥土創作,要讓遊客驚豔。

image
泥雕藝術節將揭幕,雕塑家正忙著最後階段創作。 記者何炯榮/攝影
分享
昨天彰化縣副縣長周志中和田中鎮公所主任秘書黃瓊瑤等人,一起為「田中有泥真好」的泥雕藝術節活動熱身。周志中說,高鐵彰化站拉近彰化人的距離,也促進地理交通的便利性,台灣泥雕藝術節有別開生面的泥雕展、好吃的糕餅、更有好好玩的泥雕DIY,適合親子參與的活動。

「記得脫掉鞋子,用腳感受泥土的溫度和感情。」田中窯陶坊負責人葉志誠帶領久藝團隊為泥雕展忙進忙出,他說,田中的農田泥土來自濁水溪,數百年來孕育豐富的稻米和農產品,現在更要蛻變出11件栩栩如生的泥雕藝術作品,呈現在眾人眼前。

台灣沙雕協會理事長王松冠說,台灣有沙雕、溪雕藝術節活動,農田裡的泥雕是創舉,幾名頂尖雕塑家以種稻的黑泥土為創作材料,作品讓人讚嘆。

台灣泥雕藝術節活動28日開幕,除大型雕塑作品展示,主辦單位在現場安排特產摸摸樂、蜀葵大放送。田中鎮長謝文賢說,在周末、高鐵通車日規畫親子同樂DIY彩繪公仔、手工窯烤特色麵包、泥雕DIY、藝術家面對面開講及拉坯體驗等系列活動。

活動要創意 更需行銷才能吸客


福隆的沙雕、貓羅溪的溪雕早已打響知名度,泥雕可是首聞,田中鎮公所喜迎高鐵彰化站正式啟用營運,推出台灣首創的泥雕藝術節系列活動,未演先轟動,已有耳尖的民眾趕往現場先睹為快。

image
泥雕藝術節將揭幕,雕塑家正忙著最後階段創作。 記者何炯榮/攝影
分享
最近彰化生活美學館在鹿港舉辦10天的「鹿港小鎮藝術節」,邀請演出的表演團體,知名度和演出水準都屬一流,可惜參與的觀眾不如預期,不是彰化縣民沒有藝術品味,而是宣傳不夠所致,與即將上場的田中泥雕相比,證明活動需要創意,更需要行銷,才能事半功倍。

image
泥雕藝術節將揭幕,雕塑家正忙著最後階段創作。 記者何炯榮/攝影
分享
公務員行事作風一向創意不足,保守有餘,主事者也常以為花大錢找大卡司就對了,事實上,這已是陳腐、過時的舊世代觀念。創意經常決定了活動的成敗,行政機關主事者如何鼓勵,或以身作則,讓習慣等候指令的公務員勇於腦力激盪,是施政能否贏得民心的關鍵。

今年8月間,員林市公所文化課人員能在臉書社群網站,與電視節目製作人搭上線,花不到80萬元就辦了一場大受歡迎的「員林升市慶祝晚會」,並在電視綜藝節目播出上、下兩集,花小錢就成功行銷員林,是難得一見的創意實例。

田中鎮公所已舉辦四年的田中馬拉松活動,被網友評選為台灣最有人情味的馬拉松,也成功行銷田中鎮,最近又與當地的田中窯陶坊、台灣沙雕協會合作,利用高鐵彰化站附近的休耕農田,推出台灣泥雕藝術節系列活動,更是讓人驚豔的文創觀念與活動,若能像「田中馬」一樣年年舉辦,必成田中鎮吸睛的特有活動。

大溪哪德社 自愛惜福有口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18 07:23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大溪報導

大溪區「哪德社」是傳統社頭,主要表演電音三太子或參與神明遶境。有別一般社頭,哪德社要求社員不菸、不酒、不檳榔、不惹是生非,還要求社員利用資源回收換取經費。團長許黃海說,要讓團員人人懂得感恩、惜福。

image
大溪區「哪德社」要求四不,即不菸、不酒、不檳榔、不惹是生非,盼扭轉人們對「社頭」形象。 許黃海/提供
分享
「哪德社」包含有傳統三太子、電音三太子、鼓陣、神轎等,和一般陣頭可能只有傳統三太子不同。許黃海說,兩者主要在規模大小的差異,而社頭聚會時,主要練習基本步伐、打鼓,或遶境所需事物。

為讓社員懂得感恩,「哪德社」要求團員要把家中資源回收物品帶到社頭,大家一起整理,換得的金錢就當作社頭基金。許黃海說,讓社員懂得資源得來不易,更懂得珍惜人家捐贈的物品。

哪德社取名來自「哪吒、道德」與日文「的」的諧音,成員約有30人,大部分都是月眉社區的國、高中生,不僅學習傳統技藝,更以「課業」為重。去年參加在台南新營太子宮全國電音三太子競技擂台賽,獲得第二名,今年則得最佳創意獎。雖然邀約不斷,但他也不准團員為了表演荒廢課業。「表演和上課有衝突,一定推掉表演」。

許黃海說,曾有孩子每天窩家裡打電動,除了電玩對其他東西都提不起勁。當家長得知哪德社要求社員頗高,不能抽菸、喝酒等,送到「哪德社」後,孩子產生興趣,更積極參與社頭練習。

大溪區月眉社區總幹事廖春景表示,「哪德社」深得地方好評,更希望社會能正面看待清新健康的「社頭」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