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試合一 終結推甄灌水亂象
2015-09-29 01:51:11 聯合報 蕭志同/東海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英國訪問學者
大學學測是否延後再起爭議,然而正反兩方的觀點似乎欠缺完整系統觀,缺乏配套辦法。雙方就像瞎子摸象,手握片段資料卻想做出正確結論。

筆者在大學執教近廿年,深感目前的大學入學方式,該全面檢討了。

學測時間在高三上學期舉行,確實使得許多學校只注重高一二課程,高三上學期拚命做學測練習。而目前台灣社會的「誠信」價值觀仍然有待提升時,書面資料與成績作假事件過去已時有所聞。尤其花錢委託製作書審資料,學校創造許多比賽的項目,濫發獎狀已經到了魚目混珠之狀。而英(作)文的檢定機構與補習班門庭若市,弱勢家庭早已難以翻身。

要如何「終結高三課程隨便念亂象」?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英國甄試大學新生為例,高中生在高二結束時申請大學,須看所有的科目表現與簡單書面資料。當申請一所大學系所時,通常有兩位老師分別進行約一小時面談(例如,劍橋大學經濟系),通過錄取後,該高中生必須維持高三在校成績達到某一水準,高三畢業後才可以去所錄取的學校就讀。

然而,台灣的甄試過程卻非常複雜,又是種種成績、自傳、小論文、志工等書面「表面」文件,面試過程每位學生只有約五至十分鐘…,能鑑別出來學生真正的潛力嗎?上述因素環環相扣,互為因果。不能僅以歐美先進國家模式生硬套用在台灣。

任何考試首重公平性與鑑別率,當同一系所經由不同考生與不同試題(學測與指考)兩種考試錄取,早已經失去公平性。而家長考生早已經厭倦南北奔波,去趕考鑑別度恐有失真的推甄面試。

本人贊成考試時間延後,並且兩試合一,推甄錄取率應降為十%,畢竟能夠應付沉重升學壓力並親自做好複雜書面資料,目前只有少數高中生可以做到。

請教育部與學校,家長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多少書面資料是學生自己完成的?而且不管是理工與社會組都不要減考科目,培養通才教育的高中生,要提早分流可去讀技職學校。

希望社會各界要以整體觀的系統思考來看問題,兼顧理想與現實,提出治標兼治本、見林又見樹的教育政策與措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