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義士卸「匪徒」惡名 兩百年石碑光榮遷宮廟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23 20:30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即時報導
高雄市甲仙埔抗日義士事蹟獲居民平反,兩塊刻著義士名字的百年石碑得以光榮進入震威宮。今天關山居民舖紅毯、放鞭炮,以莊嚴儀式將清朝與日治年間的石碑迎入主殿,義士石碑將與地方信仰中心永久留存,接受後代子孫緬懷與香火祭拜。

日治時代大正年間(西元1915年),大武壠平埔族人在甲仙埔抗日事件中死傷慘烈,202名罹難義士被日人定義為「匪徒」。為洗刷先民冤屈,甲仙震威宮上月替參與抗日的烈士舉辦普度法會,受害者遺族與居民一起祈福,盼法會撫慰犧牲亡靈,並呼籲大家放下歷史仇恨。

抗日事件發生前,甲仙關山里兩度集資興建信仰中心,兩塊石碑紀錄集資人士姓名與金額,立碑日期分別為光緒15年(西元1889年)與日本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許多罹難者姓名刻在石碑上。文史工作者游永福田調發現,受日本皇民化運動影響,百年石碑曾淪為水溝蓋,險些遭人毀壞丟棄,所幸光復後找回保存,多年來暫存震威宮廣場,無法進入廟宇。

震威宮主祭者葉志恭指出,兩塊石碑百年來背負「匪徒」之名無法入廟,上月罪名洗刷後,得以移入廟內供奉,石碑不僅紀念阿里關庄(關山里舊稱)開拓先民,也是社區珍貴的文化資源,入宮廟後得以免去日曬雨淋,留存下一個百年,讓後人知道先人英勇事蹟。
image
兩塊百年石碑原本放置在戶外,庄內耆老在移碑儀式展開前上香祭拜。記者徐白櫻/攝影

image
甲仙關山居民將兩塊石碑安座在震威宮內,供後人瞻仰與追思先人。記者徐白櫻/攝影

image
百年石碑噸位不輕,多名壯丁合力遷移步上紅毯進入震威宮。記者徐白櫻/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