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門 台灣不會發生
2018-01-22 23:39聯合報 林宛慧/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台北市)
美國參議院未能在十九日午夜之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美國聯邦政府被迫關門。 (美聯...
美國參議院未能在十九日午夜之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美國聯邦政府被迫關門。 (美聯社)
美國參議院未能通過應急預算法案,聯邦政府從廿日起暫時關門,聯邦政府員工被迫休無薪假。
四十年來,連同此次,美國聯邦政府共關閉十九次,短則一天,長則廿一天。雖然預算審查爭議是美國的常態,但此次倒是府會同屬共和黨時發生聯邦政府關門的第一次。
最近一次聯邦政府關門是二○一三年歐巴馬健保爭議,兩黨對是否所有人應強制納入保險有歧見,政府因此關閉了十六天。再稍早則是一九九五-九六年,柯林頓與國會對一項預算平衡方案未達共識,政府關閉廿一天。
美國預算爭議似乎已成為美國每年必定上演的戲碼,特別是行政立法分屬不同政黨,總要重演預算大戰。由於美國的預算制度規範於憲法之下,「除非依法撥款,不得自國庫內支用任何經費。」也因此,若美國政府當年度預算未經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後提交總統簽署,行政機關不得動支任何預算。這是美國政府關門的依據。
不過,自一九九七年以後,美國預算審議從未準時通過,總是靠臨時預算案撥款以維持政府運作。因此理論上此次未準時通過,並非了不得的事,兩黨最終仍會達成協議。
雖然從往年的經驗看來,聯邦政府關門對政務影響不大,但每年幾乎都重覆在國會上演的預算爭議,的確重創了兩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尤其川普即興式的、不假辭色的人身攻擊模式,絕非良性的政黨政治應有的運作模式。
此次關於延緩遣返無證入境兒童的追夢人計畫遭到阻撓,也讓國際上更認知到,在川普事事以美國優先的考量下,其制定政策和處理政策歧見,將愈來愈以國內議題和政黨利益為出發點,也不再考量這些政策所造成的全球影響,或美國過去在全球主導地位所應有的氣度。
美國政府因為預算審議未過而造成的關門處境,原則上是不會在台灣發生的。依我國預算法規定,總預算案如不能依期限完成時,除新興資本支出及新增科目外,基本上暫依上年度執行數,覈實動支。如此可避免朝野利用預算要脅為手段,增加經濟不穩定之來源。唯我國近年來財政狀況已有惡化傾向,藍綠對立嚴重,應以美國為鑑,力求財政預算審議之理性周延才是。
公告版位
- Jan 23 Tue 2018 04:09
美國政府關門 台灣不會發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