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弱美元時代來臨了嗎?
2018-01-23 00:3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元匯率持續走弱,去(2017)年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貶值逾7%,是近十年來美元最弱勢的一年;市場預估2018年美元兌歐元、日圓等主要國家貨幣仍將貶多升少;弱美元時代真的來臨了嗎?對全球金融經濟會造成何種影響?備受關切。而去年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逾8%,今年初以來新台幣仍持續強勢,若美元跌跌不休,台灣經濟將遭遇嚴厲挑戰,如何有力因應,是政府須面對的重大政策課題。

自1990年代全球化風潮以來,美元長期維持強勢地位,雖然影響製造業出口競爭力,導致大量貿易逆差,但強勢美元也吸引全球資金流向美國,亦有助於美國企業在海外開疆闢土,而享有對美巨額貿易順差的出口國將累積的外匯準備用來購買美國債券,也造就了美國及美元在世界金融及經濟版圖上無可挑戰的龍頭地位。儘管2008年金融海嘯後,因為美國聯準會祭出量化寬鬆(QE)政策導致美元弱勢,但美國在穩住經濟後,隨即執行QE退場,美元亦快速重返強勢。

去年初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在「美國優先」政策思維下,推翻歐巴馬政府加入TPP等貿易政策,而且強力抨擊中國、日本及德國等貿易夥伴操控貨幣貶值,造成美國巨大貿易逆差;很明顯川普政府認為強勢美元是一種負擔,並試圖扭轉被視為出口國占美國便宜的匯率政策。再加上若干市場因素,如歐元區、中國大陸、日本等經濟轉強,歐洲央行及日本銀行相繼公布縮減寬鬆貨幣政策計畫等,故而美元指數從去年初逾120一路下挫至最近90左右,對歐元、人民幣及日圓貶值幅度約在15%至5%之間。市場預估今年美元對歐元將再貶值10%以上,對人民幣和日圓亦貶多升少。

這是否意謂在川普執政下,全球將步入弱美元時代?答案則又未必盡然,因為匯率高低取決於很多因素,短期波動和長期趨勢未必會一致。

首先,美國對企業大幅減稅,並鼓勵海外資金回流,如果形成風潮,可能長期推升美元匯率。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根據美國稅務基金會預測數據估算,未來十年內將有6.4兆美元資本流入美國,並驅使美元進入升值軌道,擴大貿易逆差。所以,未來美元走強的機率不低。

其次,若美國經濟成長持續強勁,且聯準會升息步調加快,美元亦可能反轉走強;但若美國政府負債不斷攀高,全球對美元信心減弱,則弱勢美元就有可能成為長期趨勢。

最複雜的是,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博弈。中國大陸居美國逆差首位,年貿易赤字逾3,500億美元,占美國貿易赤字總額將近一半,因而川普將貿易報復箭頭指向中國,美國不無可能重演1980年代逼日本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做法,迫使中國在人民幣升值上作大幅讓步,但因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尚低,北京不太可能輕易就範,雙方貿易戰及貨幣戰可能交互影響,最後結果存在很大變數。

去年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對出口廠商及保險業等造成龐大匯損壓力,所幸美元走弱是全球現象,新台幣和其他主要貿易國家間的匯率波動幅度相對較小,因而所受衝擊仍在可控範圍內。但台灣出超占GDP比重在全球名列前茅,也成為美國緊盯對象,再次施壓新台幣匯率,並非絕不可能。此一因素加上未來美元若持續走貶,對出口產業的影響將愈來愈大,國內經濟要如何調適,是很嚴肅的大問題。

尤其,台商在大陸生產製造規模龐大,產品最終出口市場很大部分又在美國;兩強相爭,台灣夾在中間,處境艱難,一旦美中爆發貿易戰及貨幣戰,對台灣經濟的波及效應極為可觀。這是一個更需要全力因應的複雜問題,找出緩解之道,是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