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增國會席次? 又在炒短線
2017-10-24 03:16聯合報 羅傳賢/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兼任教授、前立法院法制局
當年民進黨喊出國會「席次減半」,如今又想要把減掉的席次再加回來。 聯合報資料照片...
當年民進黨喊出國會「席次減半」,如今又想要把減掉的席次再加回來。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
蔡總統於民進黨全代會上拋出憲改議題,為讓政黨席次符合比例、落實票票等值,將以適度增加國會席次為未來修憲的重點。然昨是今非,卻未見檢討民進黨上次修憲極力主張國會席次減半的謬誤,國人不禁要問議席的多寡與國會效率有關嗎?

民國八十九年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初期因朝小野大,除了歷經發放敬老福利津貼、工時案、核四停建案的激烈爭議外,並遇到股市崩跌,經濟衰退,失業率高漲等因素,導致朝野紛爭不斷,人民對政府信心下降,立法院又被指責為政局不安的亂源。於是民進黨籍立委王幸男首先發難,於九十年底召開的「立法院塑身記者會」宣示推動立法委員席次減半的訴求,同黨立委張學舜等七十九人隨即以有效提升國會效能和代表性,減少國家行政經費成本為由正式提案修憲,將立委名額縮減至一一三席。嗣民進黨第九屆第一次臨全會決議,對於國人至盼消弭的國會亂象,將提具體的國會改革方案,藉以改善立法品質使國會暴力不再發生,使立法院成為國家進步的助力,並以立委席次減半為立委選舉的主要訴求,隨後經其大力的鼓吹推動,終於九十三年修憲時達成立委席次減半的目的。

議員的席次的多寡與國會效率並無絕對的相關。以美國參議院及眾議院情形互相比較,參議院僅有一百席,而眾議院則高達四三五席,單以議席判斷,參議院的效率應高於眾議院,惟事實不然。由於眾議院議事權力較集中於議長和多數黨領袖手中,每位議員參加委員會較少,議題集中且較少事務,因此決策過程中,立法比較快速,提案較為正式,立法較為嚴謹。反之,參議院議員深具個人問政風格,缺乏組織忠誠及個人自律,且政黨約束力不強,每個議員參加委員會議較多,並允許自由辯論的權利,而使立法進度變為遲緩。足見,多數議員制並非是影響效率的因素,國會制度的有效約束才是提升效率的最佳方法。

國會席次適度增加並非毫無優點,但絕不可以炒短線的方式,用政治操作將其變成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主要關鍵,國會的改革並非單就議席的多寡來做考量,而應配合國會議事制度的改革來達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