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公/共事比共識重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30 03:30 聯合報 劉維公
長期以來,共識被認定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基底。它是包容的力量,讓贊成與反對、多數人與少數人、主流與前衛、中心與邊緣等不同意見,可以在一個平台上找到合情合理相處的契機。
如今,共識反變成是公共政策的一帖毒藥。在年金改革、勞資關係、文資保存、廢除死刑、非核家園、轉型正義、貧富差距等棘手問題上,主張共識,等於是宣告這些問題解決方案的討論,可以直接送進政策的墳場。
找不到共識的出路,讓台灣社會瀰漫著嚴重的敵對。不同意見者彼此譴責,把對方視為是社會進步的破壞者,把各種帽子(例如既得利益、保守封建、政治鬥爭、獨裁暴君等)扣在彼此的頭上。每個人都想當正義魔人或公民恐怖分子,找到所謂的加害者進行報復。共識變成是排他的力量、製造敵人的工具。
粗暴的獵巫儀式天天在上演,但共識的困境卻是依然無解。政府官員總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密集舉辦會議,彙集各方意見,一定可以建立共識。然而事與願違,原本希望透過會議形成政策結論,但其所得出來的結論,往往是再開一次會;官員想要透過溝通化解彼此的歧見,達成大家可以接受的共識內容,但與會者最終唯一的共識,常常是令人難堪的溝通無效。
我們對這樣的場景不會陌生,因為這是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正在上演的戲碼,稱其為共識的殺戮戰場一點也不為過。然而,其處境卻是許多公部門同樣面對的難題。針對上述的棘手問題,公家機關硬著頭皮邀請眾多專家學者、公民團體、利益團體、民意代表等人坐在一起開會。從承辦人員到決策者老早就設定,會議破局是預料的結果。
我們切勿以為強烈譴責破壞共識者,然後再召開更多共識會議,就能夠處理棘手問題。在棘手問題左右世界發展局勢的時代,公共政策的共識治理模式逐漸失去它的效能。
當代棘手問題(例如全球暖化)的主要特色在於:其所引發的衝擊效應往往是一個環節扣緊另一個環節的連鎖反應、不要肖想會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本身就會創造出新的嚴重問題等。這些高風險的特色讓共識只能建立在海市蜃樓的基礎上。
我們迫切需要積極推動另一種公共政策的治理模式,那就是倡導協同合作的共同做事(共事)。想要處理錯綜複雜的棘手問題,需要更多人加入一起做事,促使改變世界的力量分布在各個地方。
現行的機制卻是反其道而行,它不鼓勵做事的人,而是獎勵大放厥詞的人;它無法讓集體智慧發揮創新力量,而是讓鄉愿與民粹的聲音霸占麥克風。我們的政府再不改變做法,棘手問題的危機在台灣只會更為嚴峻。(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公共政策﹒年金改革﹒恐怖分子
公告版位
- Sep 30 Fri 2016 05:35
劉維公/共事比共識重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