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累積幸福 官員就別再鬥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24 02:55 聯合報 李凡/資深教育工作者


日昨參加公祭結束,到朋友家泡茶。這個朋友在家裡總是打開電視,任由新聞報導或是新聞評論節目播放著,可是這次到他家卻靜悄悄。

「不想看了,一直在報導天氣會溜滑梯般,降到體感溫度零度幾度的,天氣冷,若再看到政治新聞,讓人更冷。」朋友嘆氣說,政治人物該是苦民所苦,憂民所憂;但選後至今,勝的一方還在快樂的謝票,敗的一方還在放話內鬥,這怎能讓人不心寒?怎讓人不為台灣憂?

看他抱怨連連,我因此提一些讓人感動的事。我告訴他在臉書上看到,有人在呼籲協助流浪狗禦寒,就有人想到還有流浪漢、貧苦無依的獨老等等也該關注,我還看到有學校單位帶領孩子舉辦春聯義賣、跳蚤市場…等,將募得的款項捐助教養院或是弱勢家庭。

「你瞧,愛的教育從小扎根,將愛變成一種習慣,我們的社會就不怕寒流了」。

朋友笑我天真,他嘆氣說:「都是學校在做,能幫助幾個家庭,功效不大啦!政府呢?」我說教育才是根本;又說,其實從報紙報導上,就看到一些縣市的社福單位展開寒冬送暖,有設安置中心讓遊民避寒、及啟動即時通報系統;有的縣市有寒假送愛心便當或設置食物銀行等,不讓弱勢的孩子挨餓,其實各縣市政府都有在關心。

然後我提到,投票當天遇到縣長;那天我跟他問好,然後很白癡的問了他:您忙嗎?(縣長怎可能不忙?)我還在尷尬,他似乎沒有察覺的說,忙著向企業募款,希望讓家庭突發事故的孤兒獲得安置,「還有八十幾名需要床位安置呢!」

參加公祭前,我和幾名老同事順路去仁愛之家拜訪,社工說董事長募款去了。社工員嘆口氣說需安置的孩子太多,現在床位不夠,只能往外縣市送,這些孩子或許父母不在,或許父母無法照料,已失去家庭功能,若留在本縣,家人或可就近探望,若送到他縣市,形同與家庭斷了線,「樹要根,人要家」;大家聽了感動萬分。

「你瞧各縣市政府的社福單位,並沒有閒著呀!地方政府及民間的力量是很驚人的。」

朋友說我老是看到樂觀面,希望我的樂觀不是「七月半鴨子,不知死活」,他還說選舉後許多人說都說「沒關係啦!反正再壞也就四或八年」,似乎阿扁當年的「選都選上了,不然你要怎樣」這樣的說法,已成台灣人的認命與無奈。

「或許台灣人就是很認命,所以知道要更認真努力,愛自己的家、自己的鄉土,關心同胞朋友。」我勸他多看社會溫暖面。

「對啦!民間處處有溫情,台灣的生機及幸福,不是政治人物創造的,是小老百姓累積起來的。」朋友再為我們斟一杯茶,已沖泡過四五回的茶,色淺味淡,他說像台灣的政治。

他倒掉了茶渣,再重新沏茶,一股茶香又瀰漫一室,我輕啜飲好茶,回味他說的話語,「台灣的生機及幸福,不是政治人物創造的,是小老百姓累積起來的」。

多希望中央官員有民胞物與的襟懷,拋開名利及政治恩怨,為台灣創造更大的生機和幸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