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維公/拿掉「頂尖大學」的神主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1 01:54 聯合報 劉維公

主導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品質的兩大政策,亦即「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依據其執行的期程,都將在二○一六年終止計畫。為了因應政策的結束,教育部在日前公布了新的發展藍圖,預計在二○一七年到二○二一年期間,每年繼續投入一百五十億到一百六十億元的經費,推動「國際特色」、「專業特色」、「學習創新」、「產業研發創新」,以及「區域創新整合」五大發展目標。教育部將此一新的高等教育推動政策簡稱為「後頂大計畫」。

從新聞的報導內容,可以看得出來教育部的用心,積極回應外界對台灣高等教育需要變革的呼籲,強調以「創新」作為新政策的發展重點。然而,這裡強烈建議教育部,如果想要突破政策的推動困境,一定要跳脫現有的「頂尖大學」意識形態框框。新的政策應該被視為是「去頂大計畫」才對。

拿掉「頂尖大學」的神主牌並不是說,台灣的大學放棄提升研究與教學的國際競爭力,或者是以民粹主義齊頭式平等的方式對待各大學的發展,然後大家一起向下沉淪。之所以主張不該再標榜「頂尖大學」的計畫意涵,是因為它是屬於Web1.0的思維與作為,再多的經費注入「頂尖大學」的發展目標,也無法解決台灣高等教育惡化的危機。

「頂尖大學」政策在二○○五年推出來的時候,並未注意到協同合作、開放式創新、分享經濟、群眾募資、社群媒體等Web2.0趨勢的興起,再加上社會企業、自造者、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等力量也跟著蓬勃發展。如今,這些力量匯聚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對我們生活的世界,包括生態環境、生產能源、知識技術、消費市場、就業機會等領域,都帶來巨大的改變。教育學習自然也受到非常大的衝擊。

尤其第三次工業革命所激發的創新速度,是以「指數」而非「倍數」規模在成長。台灣高等教育制度像是一台老舊機器,跟不上當代的創新速度。幾年前被人們認為是新穎的高等教育發展典範,事實上是老早就該放進檔案室的文件。

教育部一定要了解到,新政策的最大挑戰絕對不是大學要發展哪些特色、哪些研發重點等,而是如何讓高等教育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產生緊密而且有機的連結。Web1.0的高教發展模式著重在於自己的大學排名有多好、學術論文有多少件,以及績效評鑑的分數有多高,它既不重視社會變遷,也不倡導社會使命感。此一發展模式所帶來的結果是,我們的高等教育無法驅動社會的進步,反而成為拖累社會的向下力量。

新的高等教育政策不能再重蹈覆轍,必須讓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趨勢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政策的關鍵字不是追求個別特色,而是倡議協同合作;不是提升大學排名,而是提供人才舞台;不是只想到資源分配,而是要積極進行資源分享;不要偏信績效評鑑,而是要鼓勵創新創意;不主張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二元對立,而是倡議用手思考(think with your hands)。

台灣高等教育已經變成是創新術語中的「棘手問題」(wicked problem)。棘手問題比複雜問題還要難以解決。面對棘手問題,不適當的解決方案不僅沒有辦法改善問題,甚至還會創造新的問題。我們一定要了解,光靠教育部不可能解決高等教育的棘手問題。如果外界仍然相信頂尖大學的神主牌,教育部新的政策大概只能自求多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