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百學生玩光電 陽光3秒點燃紙
2015-10-05 08:00:00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中華民國光電學會為推廣光電知識,結合台灣大學、東華大學與清華大學等名校師資,昨天在東華大學理工一館舉辦「科普講座暨創意光電DIY工作坊」,逾百名花蓮國中小學生透過教授們講解,輕鬆認識光電科技。

今年是「國際光之年」,光電領域的涵蓋範圍越來越廣,任何與光相關的,都是光電領域的研究範圍,而光電的應用也越來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這次活動邀請清華大學教授戴明鳳帶來3場科普DIY,讓學生動手做、做中學,認識光電運用,另有東華大學教授郭永綱說明光學發展的歷史故事、陳怡嘉淺談太陽能電池。

菲涅爾透鏡是什麼?有了它,誰都可以是陽光聚焦高手,3秒鐘就能讓紙張點燃!透過戴明鳳教授的講解,學生們在陽光下動手DIY,不一會兒,紙張就開始冒煙,讓學生們驚呼不已。國小5年級李姓學生說,鑽木取火太麻煩,以後露營只要隨身攜帶著菲涅爾透鏡,就能輕易生火了。

跳脫以往從書本、投影片學習科學的方式,教授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生對光電有更進一步了解,同時也讓學生們認識太陽能電池、製作彩光盒、以人體啟動聲光電路等,雖孩子未學過電子學,但個個都已是光電玩具的製作高手。

廚神拍攝1個月 為豐濱帶進鈔票
2015-10-05 08:00:01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豐濱報導
image
豐濱鄉民代表曾金水的住家1樓,提供做為演員化妝、換裝場所。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電影「廚神」最近在豐濱鄉拍攝約1個月,吸引民眾爭相觀看拍攝過程,藝人「布魯斯」成了粉絲注目焦點,劇組人員的住宿、餐飲不但帶來商機,臨時演員的津貼也讓偏鄉居民的零用金有了著落。
豐濱鄉靜浦部落的夜晚傳來鞭炮聲,「廚神」一場辦桌的戲碼在1戶民宅的廣場熱鬧舉行。部落的幾十位居民客串臨時演員,和藝人們一起入鏡,笑容掛滿臉上。

拍完這場戲,「廚神」即將殺青,居民不捨,紛紛以手機、iPad拍攝布魯斯等人或要求合照,布魯斯也都親切配合,讓粉絲們很開心。

「這輩子總算當過演員了!」靜浦1名婦人喜孜孜地拿著臨時演員津貼說,「等電影上映,我們全家都要去看。」

「廚神」1個多月前到豐濱的港口、靜浦取景拍攝,逾70位劇組人員分批住進當地及毗鄰的台東縣長濱鄉的民宿,因為要包月,很多民宿無法承接,而「小桂林」等民宿業者排除萬難接了下來。

雖說演的是「廚神」,但演員、劇組人員的三餐大多要吃便當,也為在地餐飲業帶來了不少生意。

位處花東交界的港口、靜浦難得有大批演員來拍電影,不但居民天天「樂看電影」;鄰近村落的居民聞訊也來湊熱鬧,許多人有空就來,百看不厭。

偏鄉居民的樂觀善良,令劇組人員印象深刻,豐濱鄉民代表曾金水提供靜浦透天厝住家的1樓,做為演員的化妝、換裝場所,鄉民們戲稱:「曾代表開了高級美容院」。

電影拍攝期間曾遭遇颱風,但最恐怖的是有天深夜3名劇組人員一起開車下山要買消夜。為閃避貓,車子駛出道路,前2輪懸空,底下是數公尺深的溪坎,3人嚇出一身冷汗,所幸民宿業者陳國清漏夜幫忙找來吊車,圓滿善後。

中山路等騎樓 陸續整平施工
2015-10-05 07:59:59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花蓮市區騎樓高低落差、人行道破損等問題,經常造成民眾跌倒、對殘障人士也不友善,為營造平整安全人行空間,花蓮市公所向營建署爭取1463萬元工程經費,在中山路、和平路、公園路等處進行騎樓空間工程,還給行人安全通暢步行空間。

花蓮市區的騎樓空間,常見15至45公分落差高度外,還有多處呈現鋪面嚴重破損等情形,不但造成行人步行容易跌倒,也讓身障者或推行娃娃車的民眾在通行時處處受阻,更讓市容景觀大大扣分。

為提供友善的無障礙環境,市公所近年來積極向上級爭取專案改善工程經費,自100年起已成功爭取騎樓整平建設經費近3500萬元,今年再向營建署爭取了經費1463萬元,進行中山路(林森路口至中央路口)、和平路段(林森路到林政街)、公園路段(中山路至三民街)等3處騎樓鋪面改善工程。

幸福指數花蓮第一 住很有關係
2015-10-05 07:59:56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經濟日報與南山人壽合辦的「2015 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結果出爐,花蓮縣拿下最幸福縣市的寶座,民眾認為,這與縣政府力推青年住宅,讓年輕人安心成家有關。

花蓮縣以幸福指數66.5,拿下最幸福縣市,奪冠主因是民眾主觀幸福感分數高達77.5,包括工作與生活平衡、生活現況、教育成就、環境品質及政府作為等五大分類,滿意度都是台灣地區最高;客觀幸福力則是環境品質,排名第2。

縣政府今年推出青年住宅方案,讓年輕人以250萬元就可輕鬆買到房子,並擁有房屋產權,明年起花蓮還要推合宜住宅、社會住宅、第2期青年住宅等。縣府落實居住正義,是花蓮拿下最幸福縣市的重要原因。

不過縣長傅崐萁說,花蓮客觀的幸福感仍待突破,主要是中央挹注偏鄉地區的資源依然不足,以這次杜鵑颱風而言,許多人想從花蓮回台北上班,卻遇到交通困難,無法如期返回工作崗位。

經濟日報進行縣市幸福大調查時,一併以民調方式了解民眾對「地方政府施政滿意度」情況,花蓮縣以74.9%,首度超越過去2年的冠軍台南市,首度登上冠軍寶座。

花蓮縣居冠,顯示執政成績讓人民有感,傅崐萁強調,這是縣府團隊的榮耀,而花蓮各界不分藍綠的力挺,更是縣府施政最堅實的後盾。

美國熱氣球節 台東球掛國旗飄上空
2015-10-05 08:00:07 聯合報 文/潘俊偉
image
台東縣政府熱氣球團隊應邀到美國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Albuquerque)市,參加全球最盛大的熱氣球節,派出3顆熱氣球、6名飛行員前往,本月3日與世界各國共750顆的熱氣球,共同在美國領空飛行,台東球更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上陣,引來民眾好奇圍觀,以熱氣球做到國民外交,這次是台 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分享
image
台東縣政府熱氣球團隊應邀到美國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Albuquerque)市,參加全球最盛大的熱氣球節,派出3顆熱氣球、6名飛行員前往,本月3日與世界各國共750顆的熱氣球,共同在美國領空飛行,台東球更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上陣,引來民眾好奇圍觀,以熱氣球做到國民外交,這次是台 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分享台東縣政府熱氣球團隊應邀到美國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Albuquerque)市,參加全球最盛大的熱氣球節,派出3顆熱氣球、6名飛行員前往,本月3日與世界各國共750顆的熱氣球,共同在美國領空飛行,台東球更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上陣,引來民眾好奇圍觀,以熱氣球做到國民外交,這次是台東球參訪的第10個國家。

荒廢天主堂 活化變身影像館
2015-10-05 08:00:09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image
龍田天主堂荒廢20多年後活化,教徒將40年前神父遺留下來的古早唱片機、印刷排版機一併展出,更添教堂韻味。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荒廢20多年的鹿野龍田天主堂最近活化再利用,搖身一變成為當地影像館,展示老照片及40年前神父遺留下的古早唱片機、印刷排版機等,別具韻味。
早期天主教傳入台東縣多在原住民部落,平地人為主的龍田在民國41年由彰化遷居而來的方葉敏宣揚天主教,她邀請紀守常神父傳教,後村民方四賜集資購地建龍田天主教堂,成縣內第一座平地人教堂。

教徒洪秋妹說,龍田天主堂已有60年歷史,興盛期教徒達百餘人,後青年外流、老人凋零,20年前不再使用,「草長得比人還高」。

台東聖佳琳原住民關懷發展協會秘書熙固.達娜提議活化龍田天主教堂,在花蓮主教同意下,龍田天主教堂今年春天重新整修活化,牆面掛上教堂照片、歷任神父照,老舊的長椅漆成粉色系增添溫暖,並展示難得一見的古早唱片機、印刷排版機等;洪秋妹說,這些機器已絕版,見者驚嘆。

龍田天主教堂迎合觀光潮,4個月來成為遊客好奇探索的休憩點;教堂神父宿舍目前改為大通鋪式旅宿,供過路人休憩,經費供教堂後續維護使用,也幫助鹿野堂區弱貧學生課輔之用。

花蓮青年宅開獎 「女兒有嫁妝了」
2015-10-05 07:59:57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image
為女兒開心花蓮縣民蔡鐘男夫婦(右)得知女兒中籤後,感謝縣長(中)推動的青年住宅方案。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花蓮縣政府第1期青年安心成家住宅,4705人上網登記,昨天上午在縣立體育場公開抽出600戶。縣長傅崐萁強調,明年第2期青年住宅、合宜住宅、社會住宅將「三箭齊發」,落實居住正義,讓花蓮成為全國標竿。
花蓮青年住宅昨天以樂透彩抽球機的方式,公開透明抽出正取600戶、備取200戶,由律師簡燦賢等人與大批民眾見證。中籤名單昨晚9時公布在縣政府網站及青年安心成家住宅專區首頁,供民眾查閱。

「謝謝縣長!很高興女兒終於有房子了!」吉安鄉蔡鐘男夫婦到現場關心,得知女兒蔡佩欣幸運中籤笑開懷,與縣長傅崐萁合照後表示,女兒未婚,目前在彰化工作,「青年住宅就是女兒的嫁妝!」

新城鄉陳婉怡、陳婉欣姊妹倆帶著3個月大、8個月大嬰兒到場關心,渴盼中籤溢於言表。她們說,房價飆漲,頭期款動不動就是3、500萬元,年輕人連頭期款都付不出來,如今縣政府以「賣斷式」,推出每戶20坪、250萬元的青年住宅,令人興奮。

傅崐萁表示,不管是行政院、各縣市或總統參選人,至今尚未推出真正符合年輕人需要的政策,時下所謂的社會住宅或青年住宅設定地上權70年月繳租金,終究無法取得所有權,只能當一輩子的無殼蝸牛。

image
為寶貝期待花蓮縣民蔡鐘男夫婦得知女兒中籤後,感謝縣長推動的青年住宅方案。花蓮縣陳婉怡(圖前)、陳婉欣姊妹倆帶著小嬰兒到場,關心青年住宅抽籤作業。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縣府反覆討論多時,傾聽各界意見,規劃出「擁有房屋及土地所有權狀」的青年住宅,位於大花蓮市生活圈,生活機能完善,同時包括社區花園、游泳池、球場、交誼廳、健身房、醫護站、幼托中心等,一應俱全。

傅崐萁強調,青年住宅日後的管理養護,也有一套相當清楚的機制,明年將「三箭齊發」,推出青年住宅、合宜住宅、社會住宅。

合宜住宅採國民住宅概念,凡設籍花蓮鄉親,只要符合購買國宅資格,均可承購;社會住宅不必繳納租金,提供無人扶養或無法工作者居住,並由社福機構永續照護,讓鰥寡孤獨等弱勢皆有所養。

中原路擬拓寬 價購35人農地
2015-10-05 08:00:00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中原路是連結吉安鄉東西向的重要道路,卻仍是狹小的產業道路型態,吉安鄉公所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將分階段進行辦理。

目前正在進行第1階段,向土地所有權人協議價購,待35名地主同意後才能發包。

吉安鄉公所指出,第1階段拓寬範圍從中原路1段與中央路交叉口,向西拓寬為15公尺至北安街往西70公尺,平面拓寬總長508公尺,預計徵收面積為1.3公頃。

第1階段徵收土地皆為農地,吉安鄉將依市價與所有權人協議,先以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協議價購方式取得,協議不成,才會依照土地徵收條例辦理徵收。

吉安鄉長黃馨表示,協議價購的價錢大致比土地公告現值加4成還要高,但現在因為沒有所謂的公告現值,所以以市價辦理協議;所有權人如果同意協議價購,可以在會議時或10月15日前出具協議價購同意書,徵收如果順利完成,將在年底發包,預計明年就可以動工。

第2階段推動的是北安街至吉安路段,須待完成相關法定程序及路型銜接問題解決後,再行辦理。

拓寬完成後,中原路將從中央路一直延伸至吉安路,並拓寬為15米路寬,不但改善吉安鄉現有東西向交通品質,也可紓解車流量,讓花蓮市及吉安鄉北昌、太昌居民東西向通行的便利性,同時也預計迎合將來蘇花改道路通車,解決相關的交通問題,增進道路服務品質。

自強夜市攤商 盼營業到春節後
2015-10-05 08:00:04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自強夜市擁有百家攤商,是全國知名夜市。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花蓮縣遠近馳名的自強夜市,經縣府認定是「違規夜市」,將吹起熄燈號,攤商惶惶不可終日,期盼縣府能夠考量攤商生計,給予緩衝期並協助安置,攤商最近將面見縣長陳情,希望同意讓他們營業到農曆年節後。
花蓮縣政府最近發文給攤商,指變更吉安鄉都市計畫細部計畫預計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發布實施,有關夜市攤商長期違規使用,經營夜市一事,將於通盤檢討案發布實施後,依都市計畫法暨相關規定辦理後續作業,也就是要求攤商必須遷走。

攤商聞訊後惶恐不安紛紛表示,他們從花蓮市東洋廣場搬移至六期重劃區,最後落腳自強夜市,至今已有25年,縣長傅萁在5年任內大力推動觀光夜市,也口頭承諾要讓自強夜市成為國際級觀光夜市,如今該夜市已遠近馳名。

「第一家烤肉串」負責人陳賜郎表示,本月2日毫無預警情況下,攤商收到縣府要求搬遷,各攤商無不驚慌失措,自強夜市約有110攤,維持數千口家計,如今縣府要求搬遷,卻無相關安置措施,數千人何去何從?企盼縣府能夠體恤,暫緩遷移,讓攤商能夠營業至明年農曆年節後,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營業場所。

「螃蟹王」主人謝順泉說,自強夜市攤商經常付出愛心,95年5月第一次推出義賣「裸捐」活動,攤商不扣除水電與食材成本,賣多少就捐多少,後來在99年、101年間也都陸續舉辦或響應義賣裸捐活動,縣長夫人徐榛蔚始終是弱勢的最佳代言人,一路挺到底。

「上品滷味」負責人林家民、「蔣家棺材板」主人蔣加桂等人表示,位於吉安鄉自強路與和平路的自強夜市,營運至今16年了,主打美食小吃,在攤商努力下,也拜部落客、臉書等網路傳播之賜,出現不少排隊食攤,儼然成了花蓮醒目地標,此時突然被縣府認為是違規攤商,情何以堪?企盼縣府行行好,照顧他們的生計。

杜鵑吹跑貨櫃 墳墓「壓斷頭」
2015-10-05 07:59:46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五結報導
image
五結鄉民代表會副主席陳美華激動表示,五結鄉的第三公墓不少墓碑斷頭,卻無人聞問。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五結鄉濱海公路與新店路交界的第三公墓,出現整片墳墓遭「斷頭」的慘狀,昨天縣議員沈德茂、五結鄉民代表會副主席陳美華等人接獲民眾反映到場會勘,發現疑似因為颱風將貨櫃吹倒,壓壞墳墓所致。
杜鵑颱風帶來十七級強陣風,連祖先也遭殃。有民眾行經五結鄉第三公墓旁時,發現墳墓看起來跟平常不一樣,覺得「毛毛的」,近看才發現許多祖墳竟都被破壞,趕緊向鄉民代表會反映。

縣議員沈德茂、五結鄉民代表會副主席陳美華等人到場會勘,發現許多墳墓都受損,十幾座墓碑被「斷頭」,另外在公墓旁的泰山廟後方突然出現一個大型貨櫃倒臥草坪上,推論應該是颱風風大,把貨櫃從濱海公路旁吹到100公尺遠的泰山廟後方,途中被貨櫃掃過的墳墓無一倖免。

陳美華表示,共有16戶墳墓被波及,輕微者磁磚掉落,最嚴重的墓碑斷頭,依民間習俗,墳墓若破損可能會對後代子孫造成不良影響,呼籲貨櫃主人主動出面負責,受害墓碑家屬也應盡速前來指認處理。

蘭陽博物館營收降 藍轟經營不善
2015-10-05 07:59:48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國民黨宜蘭縣黨部昨天批評縣府,蘭陽博物館門票收入和遊客數逐年下降,要靠縣民公帑來補貼不足,經營不善、愧對宜蘭人;縣府文化局回應,博物館不能只重視營利,蘭博定位為社會教育場域,不能單就收入和遊客數評斷其價值。

縣黨部主委林信華說,經營文化事業實屬不易,蘭陽博物館在前縣長呂國華的努力下復工、積極興建,年年得獎,如今卻面臨經營不善的問題,導致遊客人數逐年下降,從2010年開館後,平均每日遊客數從2011年的3648人,一路下降到去年的2492人;年度門票收入也從2011年的6962萬元,下滑到去年僅剩3892萬元。

林信華表示,從審計室103年度報告來看,蘭博自有收入4007萬元,僅佔基金來源中的39.66%,比起上年度的47.96%下滑8.3%,自償性財源逐年減少,代表縣府將花費更多的縣民公帑補貼基金的不足,縣府應該好好檢討,讓蘭博能夠自償自足,才不會愧對宜蘭人民。

縣文化局長林秋芳表示,蘭博算是比較特殊的博物館,因為不希望太商業化,所以定位成社會教育場域,前年起開放縣民免費,進入大廳也不收費,因此實際到蘭博參觀的人數與周邊遊客數,遠大於統計數據。

「蘭博的價值不是遊客數和收入!」林秋芳說,放眼全台博物館,自償性財源都低於20%,如新北市政府幾乎都是由政府買單,經營博物館不能僅重視營利,蘭博籌建計畫始於「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構想,一直以來擔任領頭羊的角色,串聯縣內博物館家族一起發展,是少數縣級博物館中能夠在全國有能力發聲的,縣府絕對沒有對不起宜蘭人,會結合社會資源,讓蘭博永續經營。

星期評論/災防中心若再停電 誰負責誰下台
2015-10-05 07:59:48 聯合報 本報記者吳淑君
教師節造訪的強颱杜鵑,傍晚從宜蘭南澳登陸那刻,基隆市也飽受強風豪雨侵襲,一度大停電,3萬4千戶陷入黑暗,連消防局也遭殃。

陸上颱風發布就一級開設的災害應變中心,竟斷電了,市府及台電、公路、鐵路等相關派駐出席人員面面相覷,為何會斷電?颱風天指揮調度的災害應變中心怎麼也會斷電?

台電人員回報,停電原因是電廠頻率突然降下。為何會發生這種事?是那個電廠?要多久才能復電?面對記者提問,派駐人員答不上來,疑問到處飛。

消防局長唐鎮宇緩頰說,災害應變中心過了十多秒就復電了,影響不大。聽到這樣的答覆,記者嚇得冷汗直流。

災害應變中心是颱風天、重大災難發生時運籌帷幄、調派人力的「心臟」,一秒都不能有閃失,何況停電十多秒,萬一在這十多秒,有人落海、房子遭土石流淹沒、路上發生大車禍,災害應變中心因斷電漏接,造成嚴重死傷,局長,這人命你賠得起嗎?

消防局、119勤指中心、災害應變中心,求救電話一來,通常都是十萬火急,是要去救命的,豈能容許停電、斷電?還要等啟動發電機,等台電復電;更可怕的是,消防局自己也不覺得自家停電、斷電事態嚴重,到底把市民的生命財產置於何處。

請市府高規格看待這件事,協調台電,專線供電到消防局、119勤指中心、災害應變中心,聯繫市民性命的「維生系統」絕不能斷,甚至電信、自來水也不能出狀況,要是災害應變中心再停電,就應該有人下台負責。

昌鴻、蘇迪勒、杜鵑颱風掃過,基隆都算輕傷,真是天佑基隆,市府應對颱風的危機處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請加油。

冬山鄉幼兒園玩創意 教室變身商店街
2015-10-05 07:59:49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冬山報導
image
小朋友發揮創意,用海報裝飾成一間夢幻服飾店。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冬山鄉立幼兒園讓學生與家長共同打造創意教室,各班級依據主題發揮創意,將舊紙箱等廢物回收再利用,小朋友扮演起超商、雜貨店長、派出所員警等角色,直呼好有趣。
冬山鄉立幼兒園從84年成立以來,推動生活化學習,將節慶活動與教學結合,每逢聖誕節、萬聖節或過年等,全校師生就會煥然一新變成節慶人物,校園洋溢滿滿的過節氣氛。

除了節慶,園方也發揮創意,讓教室不再只是死板的課桌椅,融入各種主題環境,讓小朋友與家長聯手發揮創意布置,例如大班的主題是「社區我的家」,讓小朋友觀察日常見到的公共設施、教育機構、商店等,再用廢紙箱動手製作,中班主題為「我們這一家」,小班則是「快樂上學」。

「哇!裡面有什麼?」看到別人的作品,小朋友雙眼瞪得大大的,直說想要到每個人的「家」都探險一遍。

大班導師鍾婉菱說,趁小朋友們從同學變成「鄰居」的機會,教導與鄰居互動方式,例如分享、打招呼,另在製作過程中,小朋友也學到黏貼、繪畫的技巧,認識熱熔膠、泡棉膠帶,了解如何把紙板支撐起來,是很棒的學習機會。

家扶兒相見歡 「長大也要當認養人」
2015-10-05 07:59:50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五結報導
image
游朝明(前排右)及其妻林麗珍(前排左) 的愛心感染了小君(前排中),自立後也加入認養兒童的行列。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把愛傳出去!」宜蘭家庭扶助中心認養人與認養童相見歡活動昨天結束,透過為期兩天的互動,讓學童與平時通信的叔叔阿姨們近距離接觸,拉近彼此的心,有認養童表示,長大後也要成為認養人,把這份愛傳下去。
宜蘭家扶中心目前服務約900戶縣內貧困家庭、1500名兒童,今年的相見歡活動有來自各地約120名認養人帶著關懷與愛,從高雄、台中、新竹等地前來與認養兒童見面,雖然時間短暫,但氣氛溫暖,讓人忘卻了入秋的涼意。

「叔叔!我好想你」,童語與歡笑聲不斷,看到平時只能透過通信聯絡的叔叔阿姨們,每個兒童的眼睛都閃閃發亮,而認養人看到受助兒童一年年成熟茁壯,也感到很欣慰,甚至有的兒童變成大哥哥大姊姊後,投身成為志工。

其中,游朝明先生與妻子林麗珍從民國69年開始加入認養行列,已幫助6位兒童自立,其中一對姊妹小君、小婷,因為受到他們的影響,今年開始成為認養人,照顧一位國華國中二年級的李姓妹妹,要把這份關懷與愛繼續傳承下去。

「我們就像家人一樣!」游朝明回憶當初認養兩姊妹時,兩人只有四年級,看見她們現在亭亭玉立,已經能夠自力更生,感到很欣慰,珍惜得來不易的緣分。

宜蘭家庭扶助中心主任謝曉雯說,透過相見歡將認養童與認養人兩個家庭串聯起來,也經由雙方實際相處,自然展現關愛,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被愛的,鼓勵孩子更勇敢地去表達心中的愛,也希望社會大眾踴躍認養做愛心,專線(03)9322591。

縣酒節來了 酒拳王爭霸賽吸睛
2015-10-05 07:59:52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市長江聰淵(右三)、酒廠廠長黃及時(右四)等人在縣酒節活動上,共同啟封封藏12年的紅露酒,現場酒香四溢。 記者鍾知君/攝影
分享宜蘭酒廠昨天舉辦「宜蘭縣酒節」活動,啟封窯藏12年的「金雞紅露酒」,現場也舉辦「台灣酒拳王」爭霸賽、燒酒雞烹飪比賽,並準備紅麴甜酒釀湯圓讓民眾品嘗,氣氛熱鬧。
以生產紅露酒聞名的宜蘭酒廠,昨天舉辦縣酒節,今年邁入第10年,宜蘭市長江聰淵、宜蘭酒廠廠長黃及時等人共同啟封1罈封藏12年的紅露酒,現場酒香四溢,眾人當場品味香醇美酒。

黃及時說,紅露酒為宜蘭縣酒,在宜蘭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不僅拿來飲用,在慶典活動、休閒娛樂和烹飪上都可以見到紅露酒,已經成為宜蘭人生活的一部分;這次上市的12年紅露酒,不添加任何香料,風味特殊,有淡淡的木頭香,限量7千瓶,1.35公升裝1500元,歡迎民眾訂購。

江聰淵說,宜蘭酒廠是地方觀光發展的重要據點,未來縣府行銷宜蘭時,也要結合宜蘭酒廠的周邊商品和文創產業,共同將紅露酒品牌發揚光大。

活動也邀請社區媽媽及餐飲科學生烹飪燒酒雞,讓民眾大快朵頤,還舉辦縣酒盃「台灣酒拳王爭霸賽」,吸引不少人爭奪「拳王」,氣氛熱鬧,廠區餐廳也席開20桌紅露精緻美食饗宴,推出多道風味美食,邀請民眾共享。

冬山河生態綠舟 今年不開園
2015-10-05 07:59:54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image
冬山河生態綠舟園區內規劃梯田、菜園、濕地和山林,儼然是宜蘭的縮影。 圖/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提供
分享「冬山河生態綠舟」原本最近要開園,不少民眾殷殷期盼,但是歷經蘇迪勒和杜鵑雙強颱侵襲,園區滿目瘡痍,上千棵樹倒伏,恐怕趕不及在今年開園,縣府研議在明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開園,屆時結合綠色博覽會,帶動人潮。
冬山河生態綠舟早期命名為冬山河森林公園,歷經18年建置,投入12.6億元經費,園區規劃梯田、菜園、濕地和山林,儼然是宜蘭的縮影,全區規劃為3大區域,分別是大地遊戲區、學習體驗區及友善生活區。

縣府從今年3月開始,陸續舉辦各項活動為開園暖身,5月開始提供導覽服務,舉辦「人人都是食神」、「冬山春日唱秧歌」讓民眾體驗捲起褲管下田插秧,「冬山河水路漂流」則讓民眾組成獨木舟先遣部隊,協助測試未來水上活動的完整性。

今年中的「2015愛戀桃花源婚禮」活動中,19對新人在美麗的冬山河美景中,接受大家的見證與祝福;暑假時也規劃「方舟藝饗─創作工作坊」,邀請民眾運用想像力,打造具在地特色的藝術方舟。

image
歷經蘇迪勒和杜鵑雙強颱侵襲後,園區滿目瘡痍,上千棵樹倒伏。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
縣府工旅處表示,原本預計9月中要開園,結果慘遭蘇迪勒颱風侵襲,縣府為兌現承諾,加緊腳步搶修,將開園日延至10月下旬,結果日前又遭杜鵑強颱肆虐,園區內樹木倒伏2300多棵,生活體驗區的噶瑪蘭家屋屋頂還被強風吹走,滿目瘡痍,搶修不及,恐怕無法在今年開園。

「要給民眾最好的!」縣府說,開園並不是將樹木扶正就好,要恢復成原有樣貌,研議在明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開園,不僅呼應對環境生態等議題的重視,在綠博期間開園,也能串聯武荖坑的人潮,推動「雙園區」,結合在地社區參與,帶動整體觀光效益。

《小檔案》冬山河生態綠舟

「冬山河生態綠舟」位於冬山河和安平坑溪、大員排水的匯流處,總面積約18公頃,因位於水陸交會點,因此也扮演交通運輸節點角色,結合鐵路、公路、航運及自行車,連結五大河域及上游的休閒農業區,串聯親水公園、傳藝中心和冬山老街等景點,創造結合自然體驗、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資訊中心的場域。

生態綠舟在民國84年啟動,86年時完成整體規畫,101年底前配合台鐵新設鐵路、台電高壓電塔移設及鐵路移軌等工程,陸續施工;工程幾度延宕,共花18年規劃建置,是宜蘭水域博物館園區的一環。

生態綠舟與鄰近的傳統園區定位不同,親水公園、運動公園偏向遊憩,而森林公園則是生態教育基地,傳達宜蘭友善生活的概念,未來會輔以季節性大型活動,例如宜蘭綠色博覽會、童玩節等,成為串連各式綠色旅遊資訊的平台。

千人提個塑膠袋 健走撿垃圾
2015-10-05 07:59:42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image
長庚醫院舉辦健走淨山活動,吸引2500人參與。 記者林孟潔/攝影
分享基隆長庚醫院昨天舉辦淨山健行活動,上千人從長庚情人湖院區出發,人手一個塑膠袋,沿途健走欣賞美景,順手撿起周遭垃圾,運動兼做環保。
長庚醫院連續7年以健走淨湖活動,緬懷過世的創辦人王永慶,活動由基隆市體育會承辦,每年人數不斷攀升,今年有2500人共襄盛舉,盛況空前。

院長程文俊、議長宋瑋莉及體育會理事長鄭錦洲一同站在台前鳴槍,民眾手拿垃圾袋,從情人湖院區出發,沿著基金一路208巷步道走向情人湖風景區。

2500人花費近2小時走完全程,撿來的垃圾裝滿3個1000公升的子母車,還能領取紀念品冷水壺和餐盒。

院方希望能有更多的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議長宋瑋莉也表示,「每天健走一萬步,健康又保固」,大家應多運動。

走出辦公室 她最愛當阿嬤
2015-10-05 07:59:44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吳淑君/基隆報導
image
議長宋瑋莉3日跑完行程,回到家已經是晚上11點,終於趕上小孫女生日,一起切蛋糕。 圖/林益諄提供
分享在外強悍,回到家的宋瑋莉,最愛進廚房做飯,她的飯咖有司機、隨扈、助理,吃過的人都說好幸福。
宋瑋莉每天早上8點出門,先到議會,接著跑行程,回到家都晚上9點、10點,她打趣形容自己像「流浪漢」,每天在外面流浪。

她跑行程時多半餓著肚子,「餓到9點,怎麼受得了」記者問,宋瑋莉說,這樣跑起來比較輕鬆,但事實上,她看司機、隨扈跟著餓肚子,不好意思動筷吃飯等行程跑完,回到家她再煮給大家吃。

宋瑋莉眼睛發亮的說,「我看到廚房,費洛蒙就起來了!」她早上到市場買菜,晚上下廚,她的拿手好菜是煎魚、滷豬腳、肉絲豆乾,一周下廚2、3次,真沒空就在外面隨便吃。

宋瑋莉把司機、隨扈當家人,也只有他們最常吃到議長的「熱炒一百」,大家都很捧場,把菜吃光光,大誇有媽媽的味道。

市府八仙塵爆捐款會場上,宋瑋莉致詞講到哽咽,她承認自己是很愛哭的人,很容易心軟,但職場上又要很堅強,只好把自己「藏」起來,只有在家裡才能完全做自己。

熟識她的朋友私底下叫她傻大姐,那麼多的身分,她最喜歡奶奶的角色,看到小孩就很開心,不過得等到晚上9點過後才能享天倫樂。她的辦公室掛著她兒子設計的Q版漫畫造型,宋瑋莉很滿意的說,「這笑起來最像我,還有一對招風耳,要我傾聽地方意見」。

全台有7個女議長,宋瑋莉用她的堅強與溫柔,正帶領基隆市議會走出不一樣的路來。

議長推直播議會 不做違法「拜託」
2015-10-05 07:59:41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吳淑君/基隆報導
基隆市議會議長宋瑋莉,個性直率,遇見不平,嗆辣砲轟,常讓官員難以招架;私底下的她親切得像鄰家大姐,喜歡從商卻從政,她有多少糾結,多少割捨,站上議會龍頭的滋味又是如何?今天帶大家來走讀市議會最有權力的女人~宋瑋莉。

「我做議長了!」宋瑋莉就任那天喜極而泣,合什告慰在天上的先生與公公,這一幕令人動容。

宋瑋莉與先生林家輝是高職的學長學妹,有一次學校表演,林家輝演出「英雄救美」,被救的宋瑋莉,兩人假戲真做擦出愛的火花。

初出社會他們一起辦代書,宋瑋莉賺到第一桶金,對從商興趣滿滿。當了8屆議員的公公要交棒給先生,她很反對,怕萬一選不上很丟臉,壓力大到差點離婚,沒想到棒子後來再交到她手上。

「你為什麼要叫我衝在前面?」先生健康因素退居幕後,她抗拒不了,調適半年才點頭上陣,第三次選議員投票前一天,先生從吉普車摔下差點喪命,把她嚇死了,命雖救回仍受病痛所苦,她每天忙完公務,就趕回家照顧先生。

上屆補選副議長,先生叫她出來選,順利當選後,又說「拚了,下次選議長」,這個聲音常在她耳邊響起,但未等她圓夢,去年3月先生病逝,宋瑋莉扛起57年林家政治香火「金字招牌」,她告訴自己絕不能搞砸。

她一上任議長就推網路手機直播,讓議事攤在陽光下,「議員會有雜音嗎?」宋瑋莉聳肩笑說,她沒想到這層問題,手機直播大家發言更踴躍,應是好現象。

每天有無數的攤、會勘要跑,民眾請託更是絡繹不絕,宋瑋莉有個原則,來請託的一定先釐清是否合法,她甚至會教育民眾,不能害公務人員,不能做違法的事,雖叫人錯愕,但也讓人折服。

宋瑋莉對市政有深深期許,她認為市府可以做得更好,現在最缺的是「有感」政績,應快找產業進駐基隆,工商發展有就業機會,市民才會有感。

「如果可以重來,妳還會選擇這條路嗎?」記者問,宋瑋莉說,「回不去了,我一直覺得這是老天給的使命,我只能頂著浪往前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