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還給老師 把老師還給學生
2015-10-05 01:43:31 聯合報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這兩周大家都在談「把時間還給老師,把老師還給學生」。原先批評都針對教育部。一日全教總說,「…這些現在跳出來批評教育部統合視導的地方教育局處長,卻不乏在地方自推『校務評鑑』者,要說到干擾教師教學,這些地方評鑑業務並不會少於教育部。」

原來老師抗議的不只教育部,也包含各縣市教育局處。這一波教育運動似乎呼應肯.羅賓森的說法:「這是一場注定由下而上、遍地開花的草根革命」。

這場草根革命會成功嗎?羅賓森也給了答案。他說「(教育)系統本身才是造成問題的主因,所以只要系統不變,不管其他方面怎麼努力,產生的效果都很有限。」

那麼,今天教育系統的問題是什麼,應該變成什麼,要如何改變?很多老師、校長提出很多建議,但大部分是針對行政量過多,對於問題本質較少討論。

羅賓森沒有給答案,因為他不是系統工程師、不是管理專家。吳部長雖然是管理專家,可惜他的任期太短,無法解決這冰凍三尺的多年問題。也許我們可以參考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看法。

一九九二年柯林頓競選美國總統時,他說他想成為「教育總統」。他的副總統,高爾就任後,開始推動「政府再造」,志在改變政府效能不彰的問題。他們做了好多年,但是成效有限。

一九九五年杜拉克針對高爾的政府再造,寫了一篇長文,一針見血指出,高爾推動的再造其實是貼膏藥,只能止痛不能治病。他說民間企業為了生存,一直在做兩件事:持續改善及標竿學習。如果政府不能主動、堅持地做這兩件事,任何措施都只有短期效果,都沒用。

杜拉克建議政府每位領導(總統到課長)應常自問三個問題:我們的使命是什麼?這個使命還正確嗎?如果我們現在沒有在做這件事,我們會進來做嗎?

我們如果把這三個問題應用在行政減量,國教署的長官或縣市教育局長應該要問:十二年國教三大使命「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這三個使命還正確嗎?如果正確,老師、校長、官員要做什麼「對的事」才可以達成這個使命?他們的時間、精力有用在這些對的事情嗎?如果他們花很多時間在行政上,這些行政工作對於達成使命有幫助嗎?如果沒有,我們是否應該歸零,只做絕對需要做的行政,其他都可以廢掉呢?

我相信如果國教署幫吳部長擬的辦法是先歸零,然後只做絕對必要的行政,老師們一定幫教育部按讚。可惜今天台灣的文官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的任用及薪資制度不鼓勵創新、不允許犯錯,在這樣體制下,沒有人會找自己麻煩。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首長有魄力,就可以改變文官風氣。這個說法有兩個問題。第一,行政效率不彰是制度問題。第二,一個有魄力的首長也許可以暫時推動某些改革,但是如果不能落實為制度,改革只是曇花一現。

在民主政治裡,要改變制度除了選票外,更重要的是要和文官既合作又競爭。當我們有共同使命、共同策略時,我們當要合作。但是當文官的決策脫離使命時,我們應該要競爭,爭取社會的支持,做對的事。

當我們把行政歸零,讓每位老師把學生學習和成長擺在第一順位,盡心盡力成就每個孩子,台灣未來才有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