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境外生迎新 千人同樂
2015-10-05 07:32:11 聯合報 記者黃寅/霧峰報導
image
朝陽科大建築系二年級的境外學生甘傑士(右四),在學校迎新會上分享自己的求學經驗。 圖/朝陽科技大學提供
分享朝陽科技大學境外學生已多達1750人,「國際化」成果豐富;為讓境外學生盡快融入學習環境,朝陽科大國際暨兩岸交流合作處在新生入學時舉辦迎新活動,吸引千餘人參加。
「多開口與別人交談,一定會愛上朝陽!」已在朝陽科大建築系讀到二年級的外籍學生甘傑士,他分享在台的求學經驗指出,境外學生應更勇於嘗試,接受並融入新的學習環境,就能獲得良好學習成果。

甘傑士是我國「台灣獎學金」的受獎生,來台兩年,國語已講得十分流利,他來自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的國家格瑞那丁,人口僅10.5萬,但他勇於嘗試,接受新環境,他說,台灣的同學很友善,只要多開口與別人交談,很快可融入並愛上朝陽。

朝陽科大校長鍾任琴表示,文化衝擊可幫大學生自我成長,因此與403所海外學校簽訂學術合作協議,期待透過文化交流及學習,讓朝陽學子更具國際視野。

國際長林樹全說,為了照顧好每位境外學生,除了迎新,端午、中秋、耶誕、春節等假日都會安排系列的慶祝活動,以慰在外求學思鄉之苦,另也規劃「台灣行腳—文化體驗活動」,讓境外生感受台灣豐富的人情味。

刑務所演武場 獲金擘獎優等
2015-10-05 07:32:09 聯合報 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
image
具文化價值的歷史建築,也可成為活絡的觀光景點,中市的「刑務所演武場」委外經營3年有聲有色,假日人潮絡繹不絕,近日獲金擘獎優等獎,也是台中今年唯一獲獎的促參案件。 圖/中市文化局提供
分享具文化價值的歷史建築,也可成為活絡的觀光景點,中市的「刑務所演武場」委外經營3年有聲有色,假日人潮絡繹不絕,近日獲金擘獎優等獎,也是台中今年唯一獲獎的促參案件。
中市文化局指出,金擘獎由財政部所主辦,今年參賽45件,經嚴格評選出20個團隊,分別為12個民間經營團隊、8個政府機關團隊,演武場在政府與民間團隊兩項都獲獎,相當難得。

台中刑務所演武場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當年是監獄的司獄官警練武館舍,也是中市目前僅存的演武場。

文化局文資處長張祐創說,這座演武場保存完整,包括主體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神龕、劍道場、柔道場等;日式傳統建築,座基抬高,立面仿木結構及壁柱飾樣,還有大型收脊瓦及博風板,極具保存價值。

文化局當初為讓歷史建物活化煞費苦心,慎選經營團隊,如今演武館不僅作研究用,也是民眾外拍、婚紗照最佳景點,並常有藝文活動和課程。

張祐創指出,台中有很多古蹟、歷史建築場館,受限政府人力及財政,修復完成卻無法開開放,使民眾無法「親近古蹟」,演武場為很好的活化例子,未來也會朝此方向努力。


巧思+創意 讓倒閉木工廠重生
2015-10-05 07:32:06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蘇木春/台中報導
image
后里傳統木工廠一度倒閉,第二代周信宏搶救家業,辭掉工作返鄉接手,打造各式文創商品。 記者蘇木春、余采瀅/攝影
分享台中后里有家傳統木工廠,10幾年前一度倒閉,第二代周信宏為搶救家業,辭掉工作返鄉接手,除打造各式文創商品,還轉型做觀光工廠,讓民眾入園可DIY體驗,幫木工廠重新找回生機。
周信宏的父親原本從事大型木作,產品多數外銷日本,10幾年前大陸廠房興起,日本客戶挖角廠內師傅到對岸設廠,一下子面臨10多位師傅「出走」,加上訂單銳減,不到3年工廠宣告倒閉。

image
后里傳統木工廠一度倒閉,第二代周信宏搶救家業,辭掉工作返鄉接手,打造各式文創商品。 記者蘇木春、余采瀅/攝影
分享
關廠這幾年,周父依舊每天到工廠開門,動一動每台機器,看見父親的堅持,讓周信宏十分不捨,毅然辭掉工作,返鄉重振家業。

周信宏發揮創意,設計木作童玩、小玩意、3C周邊等文創商品,當時適逢政府大力提倡周休二日,加上后里周邊觀光景點多,他將傳統木工廠轉型觀光工廠,敞開工廠大門,讓民眾入園動手DIY。

周信宏說,為打響知名度,四處發傳單宣傳,更結合校外教學,擴展市場;最大挑戰還是取得父親認可,父親一度擔心敞開大門技術會被學走,經不斷說服,才取得支持。

木工廠轉型10年,以木工藝結合文創,設計出獨特、吸睛商品,在全國各通路上架,已打出口碑。周信宏說,未來會採建教合作方式,培育木工相關人才,傳承木工技藝,期盼將木作商品推廣到國外,將台灣木工業發揚光大。

image
后里傳統木工廠一度倒閉,第二代周信宏搶救家業,辭掉工作返鄉接手,打造各式文創商品。 記者蘇木春、余采瀅/攝影
分享

向水圳致謝 從15歲到82歲 居民動員清淤
2015-10-05 07:32:04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新社報導
image
年僅15歲的張立謀(左一)與高齡82歲的黃阿米(左二) 一起下溝清淤。 記者程遠述/攝影
分享台中市新社區居民感念白冷圳提供用水,每年選1天「做公工」,這項傳統已維持十多年,昨天動員下,社區近500人自動拿出家中的掃把、鏟子和鐮刀,從15歲國中生到82歲阿嬤都走出來,一起挖通水溝、割草;居民說,一起清溝,有感恩、保護環境和聯繫感情等多重意義,「一定會傳承下去」。
台中農田水利會大南工作站長韋炎明表示,「公工」延續日本時代用語,意思就是做義工;921地震後新社居民和水利會合作,每年10月「揪團」清溝;昨天水利會、白冷圳促進會和陸軍602旅、當地居民、文化局都出動,至少500人參與。

東興里不少居民出現在興社街水溝旁,大家穿雨鞋、拿工具,跳進水溝中工作,其中82歲的阿嬤黃阿米也堅持幫忙,由在場年紀最小的15歲國三生張立謀扶助下溝,一起除草,並把水道淤積的垃圾和沙泥挖出,場面溫馨有趣。

黃阿米說,自己每年都有來,雖年紀漸大,但還是要替家鄉盡一分心力,因為清完後,水才能好好流,對自己跟別人都好。國三生張立謀說,常聽長輩提起清溝,今年剛好放假加入,第一次清溝弄得髒又累,但覺得很有意義。

42歲的東興里民彭孟柯表示,居民多務農,感念白冷圳長年提供灌溉,約定做公工時一定全部放下農務來支援,不僅環境變好,過程中還能聯絡感情。

文化局長王志誠、新社區長劉孟富等人也到場,一起下溝。王志誠指出,民眾自發維持「母親之河」白冷圳的健康體質,讓他很感動;文化局今年也協助擴大舉辦10月的「白冷圳文化節」系列活動,讓大家瞭解飲水思源、凝聚在地向心力的重要性。

《小檔案》公工

中市新社居民年年清掃白冷圳溝渠的「公工」習俗,始自921大地震結束後,當地人感於白冷圳的重要與貢獻,組成白冷圳促進會,自發性與農田水利會合作清淤,目前已邁入第15年,每年平均近500人參與。

農田水利會指出,白冷圳主、支線水道清理由水利會負責,剩下長10公里的小集水路、水溝,清淤工作都由居民熱心包辦;會選在10月,是紀念白冷圳10月14日開始通水。

清潔隊升等考 62歲扛15公斤狂奔
2015-10-05 07:32:03 聯合報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
image
中市環保局舉辦清潔隊臨時工升等考試,要背沙包體能競賽,與試者卯足全力,為工作而跑。 圖/台中市環保局提供
分享現在要當清潔隊員不僅得考試,還搶破頭!台中市今年要擴編300名清潔人力,報名者年紀最大62歲,還有原本只占到臨時工缺額的碩士,來搶升等為正式隊員;大家扛著15公斤沙包、來回折返共60公尺,力拚在10秒內完成。
環保局副局長吳東燿說,清潔隊要增聘人力,優先讓環保局526名臨時工升等為正式人員,但除了比年資、考績,還要看體能,因此舉辦公開考試,預計錄取250人。

體能競賽規定男性得扛15公斤沙包,來回跑30公尺;女性減為12公斤,但距離不變,對年輕與試者來說較輕鬆。其中有名62歲男子,烈日下吃力扛著沙包拚命跑。吳東燿說,年紀大體能雖吃虧,但年資占便宜,截長補短。

台中清潔隊人員平均每人服務市民897人,居5都之冠,顯示人力嚴重不足。市長林佳龍就任後,同意環保局增加900名清潔人力,分3年進用,每年進用300人,明年已編列1億9000萬元。

賴姓清潔隊員說,她負責霧峰區清潔隊掃地班,每班14人,除維護轄區主要道路環境外,還要抽調人力處理民眾舉報的髒亂點,周一、周四垃圾量較大,另再支援垃圾車的清運工作;最近又遇風災,要清理更多路樹,限時完成壓力很大,基層工作人員不足問題,希望被重視。

融現代元素 金屬做蝶 水鑽添星
2015-10-05 07:32:21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彰化報導
施麗梅除展現傳統「春仔花」,她將現代金屬、水晶、珍珠等元素,讓春仔花不僅是春仔花,最近創作花嫁系列,從頭冠、髮飾、到捧花等一應具全,融合現今流行的緞帶、金屬、水鑽及水晶,極有現代感。

施麗梅表示,春仔花會失傳,是因學習人越來越少,且春仔花飾品被西方頭飾取代,為讓更多年輕人能接受傳統工藝,她以傳統為根基,融合水晶、金屬、緞帶花等現代創作元素,設計出新一代的捧花、胸花,具有華麗感,讓民眾能重新認識春仔花。「創新就是未來的傳統。」施麗梅說,每一個時代民眾所配戴的飾品,都是當時的流行,雖然早期的春仔花沒落,可加入新的創意「趕上潮流」,不僅能將傳統保存下來,也能創新再推廣。

施麗梅表示,這次她設計新娘捧花,用金屬線條做成捧花中的蝴蝶翅膀及花朵,再用水晶飾品妝點在捧花中,使捧花更具紀念與意義。

鹿港花藝師 編織新娘的春仔花
2015-10-05 07:32:21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彰化報導
image
施麗梅(圖)將金屬、水晶等現代裝飾品元素,融入傳統春仔花,做成花嫁系列飾品。 記者郭宣彣/攝影
分享早期傳統社會,纏花是婦女空閒時所做的女紅,並成為新娘的造型頭飾;這項手工藝近年逐漸被緞帶、水晶替代。鹿港鎮纏花文化保存者施麗梅四處推廣教學,期讓纏花能開枝散葉,保留傳統工藝之美。
施麗梅16歲時學習各種花藝,直至結婚時才知道有「春仔花」,當時她父親送她一盒「春仔花」,並親手為她戴上,讓她很有幸福感;她參加親友婚宴,發現年輕人不再配戴春仔花、戴的是西方頭飾,連製作的人都少了。她擔憂能帶有「幸福感」的春仔花將沒落,決定傳承春仔花工藝,向老師傅學習,從纏線做起。

施麗梅說,她從剪紙開始學習,先剪出「半唇形」,接著用鐵絲加上絲線纏繞成紅色花朵,這樣的工藝是結合刺繡、剪紙與編織的技巧,充分展現台灣傳統技藝。施麗梅表示,為讓更多人看到春仔花之美,她教導有興趣的民眾,也到社區上課,讓更多人一同愛上台灣「春仔花」。

彰化秀水鄉頭前社區理事長施明輝說,透過阿公、阿嬤學習春仔花,再將作品帶回家中,家中年輕一輩看了覺得漂亮,有興趣也到社區學做春仔花,期待能「遍地開花」。

施麗梅說,春仔花除了纏還是纏,但她不厭其煩,設計各種傳統花嫁飾品,讓下一代看見老一輩的手藝與智慧。

image
施麗梅將金屬、水晶等現代裝飾品元素,融入傳統春仔花,做成花嫁系列飾品(圖)。 記者郭宣彣/攝影
分享

有加分…躲避球賽 國中隊伍暴增
2015-10-05 07:32:19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溪湖報導
image
以往躲避球是國小熱門的體育項目,現在因為升學需求,反而國中隊伍比國小隊伍多。 記者凌筠婷/攝影
分享彰化縣104年縣長盃躲避球錦標賽日前在溪湖鎮湖東國小開打,活動中心熱鬧滾滾。湖東國小校長胡寶元表示,以往躲避球賽都是國小隊伍居多,但因為現在升學因素,國中生為了加分積極組隊爭取競賽成績,現在反而國中隊伍比國小隊伍多,但實力卻參差不齊。
翻開今年縣長盃躲避球錦標賽秩序冊,國中男生組有17隊報名,國中女生組有14隊,但國小六年級男、女生組都僅有6隊,五年級也各僅有4隊。胡寶元感嘆,過去躲避球是小學生強項,幾乎每所小學都會訓練學生打躲避球,但是現在國小老師考主任職時不再需要「指導獎」分數,因此願意帶隊的老師越來越少;反而國中生為了爭取升學加分,報名隊伍激增,「還記得以前國中組是0隊,現在居然比國小隊伍還多」。

湖東國小生教組長兼球隊教練邱士昌說,一支好的躲避球隊基本功至少要2年才能熟練,包括判斷接球或閃球、培養隊員間默契,以及培養冷靜面對球的能力,都不是一蹴可及。但現在報名的球隊成員中,從國小就開始打躲避球的學生並不多。

成功高中學務主任曾俊得也帶隊參賽,他表示這個隊伍是暑假才組成,「縣級比賽獎狀可加分,升學時差1分就差1千多名」。

當3校志工 「付出不必等退休」
2015-10-05 07:32:17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image
許忠親(右)是彰化縣特教資源中心說故事志工,是團隊中少數的男性成員。 記者林敬家/翻攝
分享彰化市民許忠親是彰化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志工,2年來到縣內多所小學為身心障礙學生說故事,他也是3所學校的交通隊志工,協助學生平安上下學。許忠親有正職工作,卻等不及退休後才當志工,「只要有心,時間不是問題。」
許忠親在公務單位任職,十多年前因孩子的關係,開始到學校擔任交通隊志工,上班前半個小時協助指揮交通,讓學生平安上學,自己的孩子雖然畢業離校,他仍持續付出心力,加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說故事志工隊,近40名成員中,他是極少數的男性。

許忠親表示,特教班孩子需要更大的吸引力讓他們專注,故事要用「演」的,甚至加入道具互動才有趣。他扮演過各種人物和動物,從選定繪本、分配角色到排練,全由志工討論發揮所長,希望帶給特教班學生有別制式課程的學習。

「學生率真,任誰都會被融化。」許忠親回想兒女小時候,少有機會說故事給他們聽,面對身心障礙的學生,必須更有耐心,台詞用字須簡要且清楚,學生才能理解。離開學校時,學生頻頻詢問何時再來的口吻,讓許忠親感到溫暖。

許忠親平日要上班,有時為了到校說故事必須事先請假,他甘之如飴,「付出很快樂」,不需要等到退休後再行動,會持續陪伴學生,帶給他們更多歡樂。

逢家變 陸媽撐家 兒自主學習績優
2015-10-05 07:32:16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image
李冠群(前排中)個性沉穩獨立,與家人感情很好。 圖/梁金妮提供
分享彰化縣花壇鄉40歲梁金妮是大陸籍新住民,丈夫事業受挫,她成為經濟支柱;家逢巨變讓兩個兒子更懂事,就讀花壇國中一年級的李冠群是家中的老么,個性獨立,成績名列前茅,還是跆拳道好手。
梁金妮來台15年,她在大陸有教學經驗,曾在花壇鄉內托兒所照顧學生,母子三人當時一起在學校學習,上下學相伴相當幸福;「那是最快樂的時光」,梁金妮說,學校同事待她和善,相同的待遇和肯定,讓她很滿足。

李冠群與哥哥念小學時,父親原有的食品家業經營不善收攤,梁金妮到輪班工廠工作撐起家計,假日再兼差打零工,相當辛苦;她的工作能力受到肯定,現在已能處理部分管理業務,成為家中經濟支柱,丈夫則成為超級奶爸,陪伴兒子在家念書,夫妻倆分工合作讓家庭穩定和樂。

「媽媽沒有因國籍和別人不同」,李冠群說,班上有近三分之一同學母親是新住民,今年暑假一家四口回梁金妮大陸家鄉,體驗壯族生活,讓他更以母親為傲;李冠群最喜歡吃母親做的各式甜點,母親工作需要輪班,但總會在短暫相聚的時光為他們事先打果汁、準備點心,共享溫馨親子時光。

李冠群從小就很獨立,國小社團活動他選擇練習跆拳道,在校內競賽中曾經打敗對手代表學校參加縣賽,國中他持續練跆拳,「健身運動也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李冠群小學成績總在班上前三名,畢業時獲得「鄉長獎」;他說,上課專心聽,老師交代的作業、講義確實練習,做好基本功,不用補習、不需要熬夜也能有好成績。

梁金妮說,兒子因經歷家中低落時期,感受過父母關係緊繃時刻,個性獨立,成績從來不用她操心;練跆拳是兒子知道媽媽仍有不足,需要依賴他們,「他們要變得更堅強才能保護家人」。

慶重陽 里長親送230份蛋糕
2015-10-05 07:32:15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
66歲鹿港鎮洛津里長黃文秋,為感念已故母親恩澤,連續30年頒發獎學金給里內學生,善款超過百萬元。更在每年重陽節前夕,感謝長者照顧後代辛苦。他贈送蛋糕給社區長者,他說,「只要有能力,會一直做下去。」

黃文秋表示,母親生前教導他「有能力就要回饋社會」,為傳承母親的遺訓,他以母親名義成立獎學金,每年接受里內學生報名,只要符合資格,就頒發獎學金,鼓勵學生認真學習。

他說,30年來發放獎學金從來不間斷,看著里民長大、成家、生子,有人兩代都領過獎學金,還有人謹記領取獎學金的感動,發奮向學,出國取得學位,後來也都加入奉獻,一同回饋社會。

黃文秋說,除了關心學生外,里內的長者也需要社會關懷,他常到長者家探視,「里民就像我的家人」。他在重陽節前夕,親自贈送蛋糕給里內長者,讓他們感受社會溫情。

今年他親自送出230份蛋糕給里內長者,施姓阿嬤直說,「老里長服務讚,讓老人家感覺很溫暖」。

原民文化節 15族老少手拉手
2015-10-05 07:32:13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image
彰化縣舉行原住民族文化節,原民朋友穿著傳統服飾共舞。 記者簡慧珍/攝影
分享一年一度的「彰化縣原住民族文化節暨傳統體能競技」,昨天在縣立體育館圓形廣場展開,近千名原住民手拉手跳舞,競技表現矯捷身手。
彰化縣沒有原住民部落,但現有15族、5373名原住民定居,昨天15族長老和頭目共同主持開幕典禮,持小米酒敬天、敬祖靈,氣氛莊嚴,縣長魏明谷穿著原住民圖騰意象的背心致詞。

文化節照例在圓形廣場跳大會舞,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江義、族群委員古拉斯達那哈及多名原住民立法委員、下屆立法參選人到場,與15族老少手拉手載歌載舞。

縣府也邀請台中市太平青年團、南投縣喜裂克文化藝術團等聯誼表演,縣內15族分組9隊跳傳統舞蹈,並參加棒球九宮格擲準、滾大球、套圈圈等趣味競賽。全國各地原住民到圓形廣場周邊擺攤,展出手工藝品、農特產品展售及原住民食物。

彰化媽祖啟駕 展開7天遶境
2015-10-05 07:32:13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員林報導
彰化媽祖昨天從彰化縣北斗鎮奠安宮起駕,正式展開彰化縣內7天遶境活動,昨天陣頭鑼鼓喧天,熱鬧滾滾,民眾搶著鑽轎底可送平安金手機貼片,每天在駐蹕的各宮廟都有傳統戲曲或晚會表演,民眾可前往拜媽祖、看好戲。

彰化縣長魏明谷與爐主宮北斗奠安宮主委陳在等11間宮廟主委,昨天上午主持起駕祭祀儀式,遶境隊伍即出發,各宮廟一輛輛精心裝飾的媽祖座車遶境,民眾沿途參拜,昨天先到埤頭合興宮,晚間媽祖鑾轎駐蹕在二林仁和宮,並有明華園黃字團演出。

接下來6天將會依序遶境到芳苑普天宮、王功福海宮、鹿港台灣護聖宮、彰化市南瑤宮、芬園寶藏寺、員林福寧宮、社頭枋橋頭天門宮及田中乾德宮等宮廟,9日晚間回到奠安宮,10日上午舉辦聯合祈福典禮後,各媽祖神尊回鑾。

5日晚媽祖神尊將駐蹕王功福海宮,舉辦「朝聖典禮」,駐蹕晚會有王功兩廣醒獅團及翁立友、曾靖玟等藝人表演,民眾欲查詢遶境行程及活動可上官網:http://chmazu.mmhot.tw/。

原民文化節 15族老少手拉手
2015-10-05 07:32:13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image
彰化縣舉行原住民族文化節,原民朋友穿著傳統服飾共舞。 記者簡慧珍/攝影
分享一年一度的「彰化縣原住民族文化節暨傳統體能競技」,昨天在縣立體育館圓形廣場展開,近千名原住民手拉手跳舞,競技表現矯捷身手。
彰化縣沒有原住民部落,但現有15族、5373名原住民定居,昨天15族長老和頭目共同主持開幕典禮,持小米酒敬天、敬祖靈,氣氛莊嚴,縣長魏明谷穿著原住民圖騰意象的背心致詞。

文化節照例在圓形廣場跳大會舞,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江義、族群委員古拉斯達那哈及多名原住民立法委員、下屆立法參選人到場,與15族老少手拉手載歌載舞。

縣府也邀請台中市太平青年團、南投縣喜裂克文化藝術團等聯誼表演,縣內15族分組9隊跳傳統舞蹈,並參加棒球九宮格擲準、滾大球、套圈圈等趣味競賽。全國各地原住民到圓形廣場周邊擺攤,展出手工藝品、農特產品展售及原住民食物。

品茶師養成不易 至少十年功
2015-10-05 07:32:31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南投報導
台灣知名的鹿谷鄉凍頂烏龍茶至魚池鄉日月潭紅茶等,都因評鑑建立公信力與品牌,茶評鑑最重要的品茶師是建立台灣茶公信力的靈魂人物,但要成為一名受肯定的品茶師,養成教育至少十年功。

農委會茶改場魚池茶改分場助理研究員簡靖華學品茶7年才成為品茶師,品茶師之路真的很漫長;茶改場凍頂工作站主任黃正宗指出,培養一名品茶師要從年輕開始帶,還要看各人資質與學員用心,更要有學習機會與場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獨當一面至少十年。

他說,擔任品茶師要循序漸進,首須學分辨茶葉好壞,次是學到能一眼就看出並講出茶葉優缺點,喝茶要能說出風味特色。

喝了茶要能立即解析造成茶優缺點的原因,包括這批茶種在哪裡?好喝與難喝的原因?第四個層次是認識茶甘苦的問題由來,挑出師父製茶缺失並提供改善建議。

懂愈多的茶特色好壞,品茶能力愈強,國內會三種以上茶種評鑑的品茶師就不多了。

黃正宗是國內各種茶評鑑必邀品茶師,他充分掌握台灣七種茶的品評鑑別功夫,每種茶從栽培採製都難不倒他,他建議有心學製茶的愛茶人士,先懂一至二種茶再學其他茶葉,觸類旁通就更容易。

要當一名品茶師並不容易,他指出,一般人少有機會碰觸那麼多種茶,在茶改場學習品茶機會多,他建議新人先練基本功,再逐步提升功力。

就愛打包帶 茶農習藝編龍鳳
2015-10-05 07:32:27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鹿谷報導
image

林正勳(左)專注示範打包帶編織,桌上擺的全是他的作品。 記者賴香珊/攝影
分享南投縣鹿谷鄉53歲林正勳從都市返鄉後,回歸砍竹種茶的農家生活,農閒見人用打包帶編蜻蜓,覺得有趣而學習,習得青蛙、蜻蜓、螞蟻等初階技藝後,更獨創編出龍和鳳,在打包帶編織世界找到自信和成就。
林是土生土長的鹿谷人,為負擔家中生計,退伍後便隻身前往台中,從事園藝造景工作,因經濟不景氣,收入銳減,親友便鼓勵返鄉務農,林與妻子討論後決定回到鹿谷,但內心始終覺得自己「不太爭氣」。

「一條帶子變成昆蟲,超神奇!」3年前,林正勳在竹茶農事之餘,意外接觸到打包帶編織竟產生興趣,一頭栽進編織世界;林正勳說,因為小時候就愛用樹葉或竹片等做童玩,所以找人拜師學藝,初階編織都很快上手,也因此被稱讚。

林正勳入門習得基礎編織技巧後,不論是簡易的青蛙、蜻蜓或螞蟻,還是進階升級的蜈蚣、螢火蟲、天牛等昆蟲,甚至是編織吊飾或女用包都難不倒他;因此轉換跑道開始製作販售,但他持續思索要求突破自我,創作出更高難度的作品。

林正勳說,為讓蜈蚣具流線感且固定,便在內部加進鐵絲,之後更從彎曲體態聯想做龍,但想做得傳神,龍首最重要;而鳳就以鳥為雛型,但脖要長且有冠,尾羽垂落卻不規則,但這些區隔都無法編織,只能透過純手工剪裁和配色來凸顯。

林正勳的創作受到親友喜愛,他表示,曾有台商訂購500隻作品送人,還在國中社團教學,讓他找到目標,也更加有自信;但是因為網路少有藝術平台能販售,行銷遇到瓶頸,只能寄賣或是擺攤,希望公部門能夠協助輔導,有興趣者則可以電洽0972378228。

陶藝師許坤揚 熱中彩繪浮雕牆
2015-10-05 07:32:31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埔里報導
image
陶藝師許坤揚在埔里開設工作室,除個人創作,也熱中社區彩繪牆。 記者陳妍霖/攝影
分享南投縣埔里鎮陶藝大師許坤揚熱愛藝術,任何材質都能創作,舉辦多次藝術展覽的他,在藝術界享有名氣,他也憂心傳統工藝沒人學,希望能廣招年輕人從事傳統工藝。
民國40出生在彰化鹿港鎮的許坤揚,原從事木雕工作,37歲時首次接觸交趾陶後,從此愛上陶藝,曾跟隨交趾陶名家劉銘侮學習創作,擅於景觀雕刻、交趾陶創作,民國61年到南投縣埔里鎮發展,開設工作室,創作素材多元,近年更熱中社區彩繪牆壁浮雕。

「我是正港傳統工藝師!」許坤揚早年教過不少學生,但不喜歡人家叫他「老師」,許謙虛地說,「師傅」跟「老師」不同,「老師」是會畫畫那種,自己還不夠格被稱為「老師」。

從雕刻、交趾陶、立體綠化景觀、外牆彩繪、百變公仔再到玻璃纖維創作等,許的藝術創作多元,也舉辦多次的藝術展覽活動,不過他現在更是社區的最愛,不少地方邀請他進行牆壁彩繪,他拿的不是彩繪筆,而是切割器,用切割器將彩繪圖案刻出立體浮雕。

許坤揚說,工藝創作辛苦又難賺大錢,年輕人不愛,導致傳統工藝面臨無人傳承危機,教人憂心。

製茶師巫嘉倫 再奪紅玉茶王
2015-10-05 07:32:28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魚池報導
image
南投縣魚池鄉年輕製茶師巫嘉倫精進日月潭紅茶製作技藝,今年所做台茶1 8號再獲特等茶等殊榮。 記者黃宏璣/攝影
分享近年紅透半邊天的日月潭紅茶,年度評鑑搶先出爐的台茶18號(紅玉)特等茶王,由近4年曾獲3年特等茶的製茶師巫嘉倫從700多件茶樣中脫穎而出,說他擁有一雙「練金茶手」也不為過。
特等製茶師巫嘉倫的前身是怪手司機,國中畢業駕駛怪手維生,7年前被他的父母召回家幫忙紅茶揉捻烘焙,一切從頭學起,他的父母請製茶師葉建宏貼身傳授製茶功夫。

「一切都不懂,從頭學起。」巫嘉倫說,他對茶有興趣,從茶菁委凋開始學,師父在旁指點,茶菁做壞了再試,前2年做壞逾千台斤茶乾就當付學費,他不氣餒仍埋頭與師父學習研究,熬夜是常事。

練了3年,愈做愈有心得,4年前,葉師父認為他可以參加紅茶評鑑了,想不到一舉得到台茶18號特等獎等多項獎牌肯定,但巫並未因成名而驕傲,反而更謙虛學習,到處蒐集各種得獎茶研究優缺點,研製好喝的茶。

如何做出特等茶?他說,把別人的茶樣當做自己的茶用心做,把製茶當做修行就對了。

巫提到,烘焙溫度太高茶碳味濃,溫度太低茶易酸化,溫控很重要。發酵足茶湯才會鮮紅,喝起來甘甜。

要做出好茶關鍵還有「茶園管理重要」,他提到,爸爸巫慈彬管理茶園施用有機肥加上辣椒、蒜頭、優酪乳等,每個環節都用心;已向中興大學申請有機認證進入第3年。

建宏師父稱讚嘉倫「腳踏實地,從不因得獎而放鬆,仍督促自己求新求變。」巫家父母也以兒子的表現為傲。

南投茶博會 千人席地喝茶
2015-10-05 07:32:25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南投報導
「2015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昨邁入第2天,吸引2千多位茶友到中興新村大操場,席地而坐品好茶,副總統吳敦義也來品茗;南投縣長林明溱說,估計9天的活動會吸引逾30萬人次參觀人潮,刷新歷年紀錄。

南投茶博會今年邁入第6年,去年展售攤位不到2百攤,今年突破到245攤位,其中茶攤位就有140攤,茶農及果農參與博覽會盛況空前。昨天下午的千人茶會更吸引民眾大排長龍搶著入場,高達380席。

「就是要品一口好茶!」茶友曾文庭說,他最愛喝茶,所以年年來參加千人茶會,不但自己不缺席,也必定帶著朋友來席地品茶,享受茶文化。

副總統吳敦義也參觀茶館、逛展售攤位,也席地參加千人茶會。他說,台灣茶葉70%來自南投,量最多、質最好,堪稱「茶都」。

南投茶業博覽會將展到11日,每天有茶道表演,本周三還有「演說茶故事比賽」,詳情可上:http://teaexpo.mmweb.tw/?ptype=info查詢。

柯文哲訪茶博 嘗好茶高人氣
2015-10-05 07:32:25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南投報導
image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昨上午到南投中興新村品嘗南投好茶。 記者陳妍霖/攝影
分享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到南投縣中興新村參加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現場颳起「柯P旋風」,展現高人氣,媒體詢問會不會為總統參選人站台?柯文哲則說「不會,沒必要」,建議參選人針對老人年金、退休金等進行政策辯論,否則再這樣下去,「台灣快變成希臘」。
柯文哲昨天應民進黨籍立委蔡煌瑯邀請,到南投中興新村參觀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品嘗南投好茶及知名的南投意麵,民眾搶著和他拍照,將活動會場擠得水洩不通,蔡煌瑯說,茶博會舉辦6年,馬總統等人到場也沒有這樣的高人氣,柯P是冠軍,還跟柯開玩笑地說,「怎麼辦,你走不了」。

不過有媒體問到,柯文哲會不會為總統參選人其中一人站台?柯則說,「不會,沒必要」,他提到,看到105年台北市總預算,在1600億當中,光是老師及公務人員的退休金就占掉總預算10%,要支出160億,還有老人年金問題一定要處理,否則再下去財政會受不了,「台灣快變成希臘」。

公共住宅、松山機場、捷運工程局要不要整合、老人年金等議題,柯文哲建議參選人應該出來談論政見,討厭選戰都是口水之爭。


學茶7年 她從門外漢變品茶師
2015-10-05 07:32:00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南投報導
image
農委會茶改總場魚池分場助理研究員簡靖華(左2)是總場最年輕的品茶師,圖是她在分場長郭寬福(右2)帶領下參與日月潭紅茶評鑑的一幕。 記者黃宏璣/攝影
分享農委會茶改場魚池茶改分場助理研究員簡靖華6年前從一名品茶門外漢,因興趣加上肯學,學品茶逾7年,如今成為茶改分場「尚青」品茶師,她謙虛地說「品茶學問深,還要學習。」
魚池茶改分場長郭寬福說,學品茶不容易,除了要有環境,還要有敏感嗅覺,從認識茶葉至分辨茶的好壞,品茶師學習之路短則4年、長則6年,獨當一面往往要近10年苦工。他樂見年輕一輩品茶師出頭天,傳承有人。

image
簡靖華
分享
簡靖華跟茶有緣,她94年台大農藝系畢業後,因對茶有興趣,來到魚池分場擔任助理,後來回台大讀研究所,99年取得碩士學位並通過高考,先派至南投縣府,再請調分場擔任助理研究員,剛好茶改場多年未晉用新人,品茶師出現斷層,她被挑選接受培訓。

一腳踏進茶的世界,天天與茶為伍,出身埔里的簡靖華,有鄉下人的純樸,肯學、肯吃苦,只要有空就跟隨分場長郭寬福或凍頂工作站主任黃正宗學習品茶之道。

她從最基本的鑑別茶葉好壞與茶園管理著手,邊喝邊問邊學,一路從初級進階到中級高級境界,她很感謝分場長等人傾囊相授,也從一場接一場的茶葉評鑑慢慢掌握品茶訣竅,算算至今她練品茶已滿7年。

學茶多年,她說,一路走來不知醉茶醉幾回了,但她自我要求每醉一次就要有一次的心得,如今不再醉茶更愛上品茗,走進茶的世界定睛一看,就能分辨茶的好壞,她謙卑地說「還有很多茶種要學,品茶師之路還很長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