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家觀點/找對親家 戰力躍進
2015-10-05 05:06:23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陳富煒

台灣企業發展迄今,平均壽命是20到25年,大多數的企業都在這個年紀前就夭折,若就生技產業來看,除去那些老牌藥廠外,新興的生技公司,有些還在幼年期,因此思考如何「永續經營」,也成為必要課題。

所謂的永續,說白了,就是生存的問題。生存關乎競爭力,而生技公司的競爭力要提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壯大自我」,換言之,就是整併他人或與他人整併。但整併前,該有哪些準備,也是問題所在。

台灣未來或許會出現另一個默克或輝瑞,但他們都是經過不斷的合併、整併、買專利的過程。台灣在近年出現幾千家的生技公司,遍地開花,但如何打國際戰,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面向。

生技產業最特別是,成功不可預期,如果能夠把產品線充實,成功機率會加大、公司價值也會有所提升,面對世界、大陸市場的急劇發展,台灣生技公司要對外打仗,資金、人才不夠,要如何打勝仗?

近年,國內衛福部積極推動PIC/S/GMP藥廠規範,原本預期,在幾百家藥廠的淘汰中,會引發一波整併潮,結果,PIC/S規範已經大功告成,國內也僅剩下百餘家符合規範藥廠,但卻未見有整併的現象。

一般認為,台灣很多藥廠家族性強,股權結構雖然都是家族成員控制,但卻因此埋下保守的因子,因此轉型、交棒也不容易。加上PIC/S的廠房建構必須投入上億元甚至數億元經費,許多藥廠乾脆收一收不玩了。

但生技產業的發展卻與傳統製藥不同,生技業強調創新與加值,創新企業要成長,必須設定目標,經營者必須有遠見與策略,預定幾年內要達到什麼規模與市占率。

企業的整併,是能為企業加值、加分的手段之一。兩個企業,若能互補或互相拉抬,合併就會有綜效。譬如,同類型的公司要擴大市場規模,水平整併在一起,或者,互補型的企業,透過上下游合作,串成一條龍。

但是不論是水平或垂直的整合,對象公司體質的了解、智財的盤點,都是合併前的重點,不可馬虎。尤其,智財擁有者究竟是公司或個人,就必須詳細弄清楚,以免「娶錯了人」。

企業合併前一定要經過「實地查核」(DD, Due Diligence)、價值鑒定等程序,其中,公司體質的好壞,有客觀的方式可以鑒定,這些都是財務顧問單位可以協助來做的,唯有企業的經營願景與策略,必須經營者自己拿定。

台灣生技產業的經濟規模,相較國際大廠來說,競爭力當然遠遠不夠,應該說,台灣生技業的起飛,也是最近三年內的事情,台灣真正老牌的製藥廠也不超過百年歷史,遑論才起步的創新生技公司。

國際的生技大廠,不少已經有百年歷史,大廠中不少企業是「大象」等級公司,他們從小就不斷合併,即使目前雄踞江山一方,仍不斷整併,達到「連大象也會跳舞」的奇特現象。

現在台灣生技業的合併尚未成功,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很棒,我們預期,應該在未來三年內,就會是生技產業整併的好時機點,因為大家產品線逐漸成熟,也已經多有具體的開發經驗,屆時就會逐漸有整併案例出現。

就我的角度來看,很多生技公司的設立者是技術擁有者,但是大部分的技術人員出身,對於公司經營的做法不一定清楚,說明白點,就是不僅行銷是外行,如何安排商業模式,也沒有想法。但很多經營者都很聰明,懂得找「懂的人」來擔任經理人,相信這些聰明的企業家,在整併前也懂得尋找適合專業夥伴,結一門好親戚。(本文由KPMG安侯建業生技服務團隊執業會計師、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富煒口述)

產業新鮮事/醫療 盛弘要開眼科診所
2015-10-05 05:06:22 經濟日報 黃文奇
敏盛醫院透過盛弘引進最新一代白內障手術重裝設備,雙方將藉由多年合作關係,由盛弘明年在大台北地區開設第一家專業眼科診所。盛弘醫藥董事長楊敏盛表示,罹患白內障的風險不僅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現代人手機、電腦等3C產品不離眼,再加上近戶外運動風氣盛行,長期間在陽光下的曝曬,都使得白內障患者的年齡普偏下降。

據研究,白內障患者不僅會視力減退,影響正常生常作息,若情況嚴重更可能引發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甚至失明。

產業新鮮事/疫苗 國光生獲公費訂單
2015-10-05 05:06:22 經濟日報 黃文奇
國光生獲國內公費疫苗訂單,公費流感疫苗自本月1日起開打,疾管署今年採購量超過316.3萬劑,包含成人劑型293萬劑,國光生技成人劑型得標約146萬劑,該公司公費疫苗市占率50%以上。

國光生表示,疾管署今年採購疫苗中,成人劑型293萬劑、幼兒劑型23.3萬劑。其中,國光生技成人劑型(0.5mL)得標約146萬劑,已經占了公費疫苗市占率50%;而兒童劑型(0.25mL)約14萬劑,公費疫苗市占率60%。

類股一周/美 NBI上揚逾1.7%
2015-10-05 05:06:22 經濟日報 王皓正
美股四大指數上周五開低走高,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齊步勁揚,終場上漲104.75點,跌幅3.28%,收在3,302.9點。就上周整體表現而言,NBI指數上漲56.79點,單周漲幅1.75%。

上周個股走勢,以Roche上漲5.11%最佳,禮來漲4.14%、輝瑞漲3.73%;另外,必治妥、嬌生、孟山都、安進、Merrimack等,股價也漲逾2%。

類股一周/台 生技指數漲1.6%
2015-10-05 05:06:21 經濟日報 王皓正
台股上周五收小紅,19大類股中的化學生技醫療指數則震盪小跌,終場下跌0.06點,跌幅0.07%,收90.77點;就上周整體表現而言,化學生技醫療指數則上漲1.5點,單周漲幅1.68%。

觀察上周個股表現,以瑞基、承業醫、環瑞醫、懷特等,漲幅超過一成五最耀眼;另外,佰研、杏國、雙邦、亞諾法等,單周漲幅也都超過一成。

基亞疫苗廠 使用執照到手
2015-10-05 05:06:21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基亞疫苗生物製劑(以下簡稱基亞生)近日位於竹北生醫園區的疫苗生物製劑工廠,已正式取得使用執照,下一步,預計2016年開始啟動工廠認證工作,未來具備了研發、製造、品管、檢驗及充填等功能的基亞疫苗廠,將成為領先亞洲地區的全功能的生物製劑廠。

基亞生表示,公司並已經獲得主管機關同意,將於第4季辦理2億元之現金增資,每股現增價格訂22元,預計增資後股本為新台幣11億元,未來將繼續擴充公司在全球疫苗產業的能見度。

基亞生新廠共有「細胞培養疫苗」與「蛋白質藥物」兩條生產線,並配置壓差切換系統,平時可分別生產疫苗及蛋白質藥物,一旦疫情緊急,需短時間大量生產疫苗時,可啟動轉換程序,將兩條生產線同時轉為疫苗生產,以滿足緊急需求。

工廠初期規劃之疫苗最大年產能為腸病毒疫苗300萬劑及流感疫苗1,000萬劑。 在廠房設計方面,基亞生強調,該廠兼顧了安全性和經濟效益,且符合嚴峻PIC/S/GMP規範要求。

其中拋棄式生物反應槽的建造成本較傳統反應槽低廉,安全性高又符合經濟效益;其生產方式省卻批次間清潔確效的時間與花費,可迅速生產多樣產品,且減低交叉汙染風險。

據市場估計,1,000萬劑產能的疫苗廠約符合台灣人口量的防疫需求,未來若有機會也不排除整廠輸出,在國際市場方面,泰國大概需要三個疫苗廠,緬甸、菲律賓則需要三個以上,印尼人口約有2.4億人,越南9,000萬人,所需的廠房都不少。

此外,工廠也建置研發/品管試驗室及完善新穎檢驗設備,並自德國購置頂級高速充填設備,以滿足工廠量產後在預充填及針劑的大量充填需求。

產品進度方面,其中,進度最快的是H7N9疫苗已經來到臨床二期,預計工廠啟用後,將著手準備「模擬疫苗」藥證申請。

另外,腸病毒EV71型疫苗也在二期試驗。

李董看產業 要打破名牌迷思
2015-10-05 05:06:2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易威生技董事長李世仁是生技「老將」,早年投資電子,近20年縱橫生技創投界,名利雙收;近年成立華威國際創投,眼光獨具、成功投資多家公司。

李世仁投資生技快狠準,近年最指標性的案例是投資台灣浩鼎,而除了投資,李世仁對經營管理也有獨到之處,陸續成立泰合生技、入主易威(紅電醫),都屬於「先難後易」具有爆發性的領域。

生技的迷人之處,在於成長性難以預測,且有爆發的可能,潛力很難想像,一顆藥就可能賺上百億美元。李世仁指出,不論科技或傳產,一個產品成功上市後,要放大規模不容易,而生技則相對簡單得多,這也是高成長的主因。

李世仁說,生技是真正的創新經濟與知識經濟,未來肯定是全球的主流產業,現在唯一缺的是有一家成功的公司當作指標,來帶領產業的人氣。

不過李世仁也指出,生技業對一般人而言仍是「高門檻」產業,因此市面上迷信「名牌」者多,也導致不少同類型公司市值落差卻頗大,這也是必須矯正的現象。

面對資本市場的不正常現象,經營者仍須有變通的做法。李世仁說,對企業經營者來說,若公司價值超標,就應該積極找有用技術,填補價值的空缺;若價值被低估,則找合作夥伴,拉抬企業在市場上認同度。

易威生醫策略一覽

發展主軸

攜手美國Costco等大型通路發展Rx-to-OTC用藥

產品線

三個,包含兩個咳嗽用藥、一個胃食道逆流用藥

生產基地

將陸續投入900萬美元,建構美國紐澤西GMP廠

經營目標

短期拚每年營收倍增,長期成創新全方位生技公司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易威結盟Costco 業績邁大步
2015-10-05 05:06:2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易威拚轉型,董座領軍攻美通路用藥。易威生醫董事長李世仁表示,易威將攜手美國大型通路商Costco,發展Rx-to-OTC(處方藥轉為免處方)用藥,年底前首個產品將送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搶攻逾百億美元通路用藥市場。

李世仁說,公司已經在美國收購製造團隊,並在美國紐澤西蓋全新的GMP藥廠,該廠將投資約900萬美元,今年底前可望落成,最快明年初FDA查廠通過後即可量產,兩年內可望開始生產公司產品。

易威前身為紅電醫,是以醫療級體溫計等產品起家,前年10月由董座李世仁率領團隊進駐後,開始積極轉型,去年營收創下2.3億元紀錄,較前年營收約1億元,成長翻逾1.2倍。李世仁說,未來每年都可望維持這樣的成績,但公司也將急行軍式的轉型,成為全方位創新型生技公司。

在Rx-to-OTC產品線領域,李世仁說,公司目前正開發兩個止咳用藥、一個胃酸逆流產品,其中,長效止咳產品最快,本季將送申請藥證,若通過FDA審查,美國的一半市場將交由Costco銷售。

市場方面,李世仁說,公司開發的每個產品,條件設定三個,一是在美國市場至少1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以上銷售額,其次除了原廠以外,最多就僅有一個競爭對手,三就是仍有技術門檻的利基型產品。

在政策上,李世仁說,美國政府針對Rx-to-OTC積極鼓勵,保障開發廠商三年的「專賣權」,只要美國FDA核准首個產品後,就不會再接受第二個產品申請;目前美國已有逾百個不同類型產品上市,大多是有急迫性的非慢性病用藥。

對於公司營運,李世仁說,公司現在原料藥銷售占營收60%,其餘為醫療級醫材,未來每年營運除了要拚倍數成長外,還希望有爆發力的動能;公司夥伴目前的國際大廠已經有輝瑞、Actavis等,營運來自歐洲與美國各占半,加入好市多後,將如虎添翼。

至於基本面,李世仁說,公司在醫療級體溫計、Magnifica原料藥開發領域,今年將繼續躍進。

體溫計方面,將發展新一代非接觸式電子體溫計,目前旗下團隊已經掌握重要的關鍵技術並且申請多項專利。

原料藥方面,將繼續與國際大廠合作,分別進攻全球市場。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