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澳領導人投銀資歷…從政捷徑
2015-10-05 04:03:21 經濟日報 編譯 廖玉玲
通往政治大位最確定的一條路,或許是待在一家投資銀行。至少在澳洲和紐西蘭是如此。
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上月在黨內擊敗前總理艾伯特,成為澳洲新總理。這代表出身自高盛、美林、和德意志銀行的主管,如今掌握澳洲和紐西蘭最高的三個政治領導人職位。
滕博爾、紐西蘭總理凱伊和澳洲最大省份新南威爾斯的省長拜爾德(Mike Baird),一共掌握著1.3兆美元的經濟產值,凱伊和拜爾德已展現出說服大眾接受他們的經濟政策的能力,而這與華爾街或全球投資銀行人士須熟稔的日常銷售技巧並無太大差異。
澳洲前總理艾伯特領導的政府,過去至少12個月的民調都輸給主要反對黨,選民不相信他能應付經濟放緩的問題,主要是去年政府無預警刪減預算,加上企業也批判當局缺乏推動經濟改革的決心。
滕博爾1997年進入高盛前,他自己經營一家「精品」投銀滕博爾夥伴公司(Turnbull & Partners)長達十年。他在高盛做了四年,這家公司向以出產政要聞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時代的財長魯賓,曾是高盛共同董事長;高盛前執行長寶森後來去做小布希的財長。
滕博爾2004年進入澳洲國會前,也跑過政治新聞、當過律師。前總理霍華德的幕僚長莫里斯說,滕博爾有辦法和一般民眾溝通經濟問題,解釋政府為何必須採取某些措施。
滕博爾說,他想效法的對象是紐西蘭總理凱伊,要「尊重人民的智慧」,拉近和民眾的距離,凱伊「藉由解釋複雜的議題、說明如何做對大家都好的理由,就能達成非常重大的經濟改革。」
今年54歲的凱伊,曾經擔任美林公司貨幣交易部門負責人,去年9月在交出紐西蘭經濟十年來最快成長率的成績單後,第三度當選總理。
澳洲最大省新南威爾斯省省長拜爾德,現年47歲,曾在德意志銀行擔任主管,如今掌握的經濟規模是紐西蘭的兩倍有餘。面對工會的反對勢力,他成功地「推銷」出去一套出售政府電網的計畫,預定可籌措200億澳幣(140億美元)財源。今年稍早拜爾德成功當選連任。
(取材自彭博資訊)
澳洲總理滕博爾 投資高手帶頭拚經濟
2015-10-05 04:03:20 經濟日報 編譯 廖玉玲
澳洲總理滕博爾。 法新社
分享澳洲9月中旬時迎接這八年來第六位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原來擔任通訊部長的他9月中宣布辭職,挑戰前總理艾伯特的黨魁地位,最後以55對44票,成功趕下艾伯特。這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豪,和企業界有較緊密的關係,在自家較保守的自由黨內屬於積極派。60歲的他也曾擔任自由黨黨魁,長期以來始終被各界視為較適合的總理人選。
從表面上來看,滕博爾和亞伯特有許多相似處。兩人都是中年白人男子,成為牛津大學的羅德學者前都是在雪梨的知名學府。兩人都曾擔任過政治記者。
不過再仔細瞧就會看出兩人的差異,除了在政治光譜的位置不同,滕博爾的意識型態較艾伯特中庸。他支持同性伴侶婚姻合法化,贊成以碳排放交易機制推動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滕博爾口才便給,反應機智,也善於運用社群媒體,近年來聲望凌駕於艾伯特之上。他較受都會區中產階級歡迎,卻也因財富和享有特權受到質疑。
但滕博爾的財富全靠他自己打拚而來,尤其是他投資的網路服務供應商Ozemail,是澳洲第一家在美國那斯達克股市掛牌的科技公司,1994年他以50萬澳幣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五年後以5,700萬澳幣脫手。
滕博爾2008年9月時就曾當選自由黨(當時還是在野黨)領導人,但2009年12月遭黨內同志逼宮,在投票中以1票之差落敗,當時擊敗他的人正是艾伯特。澳洲過去五年換了五任總理,其中艾伯特、吉拉德和陸克文都是遭黨內同志「逼宮」下台。
滕博爾2004年進入澳洲國會前,也跑過政治新聞、當過律師。1997年進入高盛前,他自己經營一家「精品」投銀長達十年,後來在高盛工作四年。
部份分析師認為,滕博爾對澳洲的經濟有正面意義。AMP資本公司投資策略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奧利佛指出,滕博爾的民意支持度較高,短期內有助改善經濟信心。其次,滕博爾應該較善於進行跨黨派協商,有助推動經濟改革,「包括讓預算回到能控制的範圍內,改革澳洲的稅制,整頓官僚體系。包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等讓市場經濟政策自由化的承諾,則應該不會改變。」
高盛經濟學家屠席和博克說,企業界應該會把滕博爾視為較親商的領導人, 但若少了經濟面實質的改善,這種領導階層改變帶來的刺激到最後也會證明只是曇花一現。
澳洲經濟此時也面對重重挑戰,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礦業投資縮減,代表過去十年靠著全球、尤其是中國對澳洲原物料商品需求帶來的榮景,即將進入尾聲。澳洲第2季經濟成長率已從第1季的0.9%放慢至0.2%,市場已經開始預測或許很快就會陷入20多年未見的衰退。
就算中國經濟軟著陸,過去那種以投資為導向的方式也會慢慢轉變為以消費帶動經濟成長,這將導致對資源的需求減少,讓澳洲的出口承受壓力。等在滕博爾前面的那條路,不可不謂充滿挑戰。
Fed利率決策…靠波特執行
2015-10-05 04:03:19 經濟日報 編譯 廖玉玲
每當美國聯準會(Fed)決定升息,就要去找一位英國出生的經濟學家波特(Simon Potter)執行這個任務。
今年54歲的波特,現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市場小組召集人,負責讓聯準會的聯邦基金利率達到目標。他在紐約聯準銀行帶領一群交易員,在位於曼哈頓下城的總部九樓進行操作。
聯準會轄下的12家區域銀行中,以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為首。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是在華府決定,由聯邦準備體系裡數百位經濟學家和其他聯準會專家設計達成政策目標的新工具,而這些工具最終都是交給波特和他的團隊執行。他們操控美國金融體系的管路,聯準會希望錢流向哪裡,他們就把哪裡的閥門打開。
芝加哥北方信託(Northern Trust)首席經濟學家譚能邦(Carl Tannenbaum)說,波特尤其有能力且有經驗,「但他和聯準會將嘗試以前從未必須做的事。」
聯準會將踏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境地。聯準會從未像現在這樣,在銀行體系氾濫著2.5兆美元超額準備金的情況下,準備調升聯邦基金利率。當紐約聯準銀行開始緊縮利率時,經濟學家和交易員就要準備迎接動盪的金融市場。
問題是,聯準會並非只要宣布聯邦基金利率,就能讓它定住不動。利率是由市場力量決定。聯準會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影響市場狀況,好讓利率水準朝向設定的目標前進。
當聯邦基金稀少的時候,這件事很容易辦到,市場自然有需求存在。但如今資金嚴重供給過剩,操作起來就困難許多。
2005到2009年擔任國際貨幣基金(IMF)中央銀行與貨幣和外匯操作部門負責人的史特拉(Peter Stella)說,有三、四件關於金融體系如何運作的事,大多數人並不了解,其實在2008年前確實也不需要了解,「大家到現在還不了解,所以我認為當事情真正開始發生的時候,會有很大的波動風險。」
波特2012年掌管紐約聯準銀行市場小組前,是該行經濟研究部門的主管,專門處理大部頭的經濟理論。1998年進入紐約聯準銀行前,曾任教於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紐約大學和普林斯頓,至於他自己的學士和碩士學位都是在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則是在威斯康辛大學拿到。現在他也為聯準會的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管理系統開放市場帳戶。
戴加洛掌法央行 引發抗議潮
2015-10-05 04:03:17 經濟日報 編譯 廖玉玲
戴加洛小檔案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法國國會9月29日通過法國央行下任總裁人事案,前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共同營運長戴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11月起將正式接替屆齡退休的退休諾耶,接任法國央行總裁。戴加洛擔任過公職,也曾在民間大銀行服務,看起來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但日前引來百餘名經濟學家抗議,聯名投書媒體,呼籲國會擋下這樁人事案。
戴加洛表示,他支持在德拉基領導下的歐洲央行(ECB),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並贊同德拉基日前「務實的」說法,也就是若每月600億歐元的購債規模,仍不足以把歐元區的通膨率拉高到接近2%的目標水準,歐洲央行會有彈性的做法。
法國央行大部分的貨幣和法規權力,都已轉移至位於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但總裁這個位置在法國政府組織中仍是一個肥缺。
法國央行員工數超過1.2萬人,遠高於英國央行的3,600人,綿密的區域分行網絡,讓法國央行成為前進其他國際機構高層職務的跳板,其中包括ECB總裁。
今年56歲的戴加洛,任職於法國巴黎銀行時掌管的是消費信用部門以及零售網絡。他今年5月時脫穎而出,成為香榭麗舍最中意的下任央行總裁人選。當時他就辭去法巴的職務,專心撰寫法國總理瓦爾要他寫的一篇有關如何刺激投資的報告。此舉被視為法國政府做球給戴加洛,刻意塑造他與法巴之間已毫無瓜葛的形象,好避開外界那些說他未迴避利益衝突的批判。
戴加洛和法國其他諸多官員一樣,都是畢業自培育法國菁英的搖籃行政學院(ENA)。他也是法國財政部的有力團體金融檢察署(IGF)的一員。2003年進入法國巴黎銀行工作前,他曾歷任法國財政部多個職務,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前總經理史特勞斯康擔任法國財長期間的幕僚長。在法巴那段時間,戴加洛一度也是呼聲很高的執行長人選。
戴加洛並非第一個有商業銀行經驗的央行總裁,現任英國央行總裁卡尼和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都出身自高盛。
但以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為首的100多位經濟學家,在9月任命案出爐後一周警告,若戴加洛接掌法國央行會引發「巨大的利益衝突」。
這些經濟學家聯名投書法國世界報(Le Monde),先是讚許戴加洛在銀行界的卓越專業,但隨後話鋒一轉,表示「宣稱一個人可以先在銀行界服務,幾個月後就能完全公正獨立行使控制權,這種說法一點也不切實際。」
專家學者批評歐蘭德任命新央行總裁時,只往菁英官僚那個小圈圈找人,而不往內部或外部尋求更好的人選。
雖然他們沒有明確點出那個「更好的人」是誰,但是實際上指的就是歐洲央行執委柯爾(Benoit Coeure)。不過就在人事案宣布前幾周,柯爾的聲勢還如日中天。
柯爾今年46歲,畢業自法國知名理工學府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柯爾在歐洲央行的影響力日漸提高,可能是讓他留在法蘭克福的一大原因。他現在已成德拉基最親密的戰友,近來在處理希臘危機和歐洲央行的寬鬆政策時都著力甚深。
鎳價崩跌…法屬小島恐滅頂
2015-10-05 04:03:16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鎳三個月期貨價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鎳價崩跌,加上全球礦業龍頭股價劇烈震盪,已連帶撼動蘊藏鎳礦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小島的經濟命脈。
新喀里多尼亞向來以令人驚豔的環礁湖、一塵不染的沙灘和多樣野生動植物聞名,該國經濟實際上高度仰賴早在19世紀便已發現的鎳礦。
鎳為製造不銹鋼的重要原料,今年來鎳價已重挫逾三成,一度跌破每噸1萬美元大關,寫下六年半新低。
由於全球最大鎳進口國中國的經濟趨緩,加上鎳庫存累積逾45萬噸,導致鎳價一路狂瀉。法國最大雇主協會MEDEF已呼籲當局削減支出,並讓新喀里多尼亞的經濟多元化,使該島不再得完全仰賴鎳礦體。
新喀里多尼亞的鎳蘊藏量約占全球四分之一,瑞士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在該島北端的鎳煉廠Koniambo持有49%股權,但在上周全球市場動盪而重創嘉能可股價後,該島經濟已受到影響。
嘉能可9月28日(上周一)在倫敦股價暴跌29%,稍後反擊無償還債務的問題後,股價已反彈,但今年來已重挫70%。
嘉能可投資逾70億美元於Koniambo,但該廠近來要加速該廠產能時,面臨技術上的困難。
嘉能可鎳部門主管伊夫斯上周一與法國海外領地部長保羅-朗芷萬會面,雖然雙方並未透露會談細節,但已引發外界對嘉能可在該島的未來產生諸多猜測。
此外,新喀里多尼亞歷史悠久的鎳生產商SLN也表示,該公司目前每月損失1,250萬歐元,母公司Erame今年來股價已挫跌50%。
日地產 陸港台散戶搶買
2015-10-05 04:03:14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今年Q2房價跌幅最大九國家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多年來一直跌跌不休的東京房價,在台灣、中國及香港的投資人進場搶購的帶動下,現在已吹起「反攻」的號角。從東京市中心的公寓,到全日本各地的辦公大樓、連鎖便利店及滑雪、泡湯勝地,正逐步被來自亞洲的散戶投資客搶購一空。
日本自從泡沫經濟泡沫之後,房價已持續下跌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但2012年底安倍內閣主政後,日圓大幅貶值,加上對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高度預期,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以及香港、新加坡房價飆漲,使東京成為亞洲資金的天堂。
野村地產網表示,他們就像在買糖果一樣,速度超快。該公司去年來自東亞投資人的房地產成交額達150億日圓,比2013年激增50%。
房地產業者去年起紛紛在香港與新加坡開設辦事處,就近吸引當地投資人,並為他們舉辦日本之旅,還派遣豪華轎車提供機場接送。大京穴吹不動產會社5月也在香港及台北舉辦說明會,吸引約100名投資人參與。
今年上半年東京都23區新公寓的平均售價為每戶6,230萬日圓,比一年前上漲5.9%,且是1992年來最高水準。
東京23區中等公寓的平均房租也開始回升,今年第2季租金比一年前上升1.1%。專家表示,東京住宅的收益率約3-4%,高於香港的2.5-3%,及新加坡的3-3.5%,且平均每平方公尺的房價也較低。
全球大富豪置產 最愛紐約
2015-10-05 04:03:12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全球利率超低,使全球菁英選擇房地產作為儲蓄財富的標的,而紐約更是外國投資人的新寵。 法新社
分享
住宅不動產價格指數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由於全球利率超低,加上政治情勢不穩,促使全球菁英選擇房地產作為儲蓄財富的標的,來自中國、俄羅斯、亞洲、南美及中東的超級富豪在西方國家各大城市大買公寓,而美國紐約更是外國投資人的新寵。
紐約市西57街已贏得「億萬富豪街」稱號,放眼望去是一片玻璃幃幕的摩天大樓,這裡多是外國投資人購置的第二、第三戶住宅,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無人居住。
由於目前北美及歐洲的利率仍接近於零,全球金融市場卻震盪激烈,於是全球富豪們選擇房地產作為儲存巨額資金的安全標的,而各大國際都會區因而成為房市投資的熱點。最近更因為中國政府強力「打貪」,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加上巴西政局動盪,也促使資金湧入紐約等大都會區。
業者表示,今天投資人購屋的主因是不動產是「硬資產」;紐約等大都會城市的房地產不但流動性高,且可能增值一倍,因而吸引全球資金湧入紐約。
全美房地產經紀商協會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人購買美國房地產的金額由2013年時的680億美元,增加到今年的1,040億美元,其中286億美元來自中國,住宅類房地產價格也迅速回升。
中國放寬資金流動限制,加上國內金融不穩,促使中國富豪跨國置產。但由於香港及新加坡的房價迭創新高,中國投資人陸續轉往雪梨、東京及溫哥華。業者表示,中國資金已經改變全世界的天空,現在則輪到紐約。
美國今年上半年複合式住宅的投資達1,2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逾兩倍,主因投資人對公寓的需求「毫不放鬆」,將新增的供給迅速吸光。
由於外資大肆購買,炒高地價,且開發商傾向於興建豪宅,不願蓋中級住宅,使民眾能夠負擔的住宅愈來愈少。8月美國民眾的自有住宅率已降到46年來的低點,「寧租勿買」已蔚為風尚。
內政壁壘…TPP協商路障
2015-10-05 04:03:11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各國政情變化所形成「內政壁壘」,成為此次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談的一大阻礙,也使談判變得更加複雜。
有些國家選舉將屆,談判代表希望趕在選前達成協議。例如,加拿大國會大選將於10月19日舉行,美國總統黨內初選將於2016年初展開,日本上議院選舉則在明年夏天舉行,三國均期望迅速達成協議。
美國總統大選明年舉行,歐巴馬總統為留下「政績 」,非常希望在此次部長級會談上達成協議。加拿大哈伯政府在此次大選中陷入苦戰,亟欲在選舉前完成TPP談判。
日本方面,此次部長級會談的TPP協議案和相關法案,若要在國會審議須等到明年春季以後,可能對明年夏季選舉產生直接影響。
然而,急於達成協議的日、美、加並不會持續讓步。因為隨著國內對選舉的關注增強,讓步的空間正不斷縮小。
有些國家則爭取本國產業有利條件。如擔憂全球經濟放緩的紐西蘭和墨西哥,希望爭取對本國產業有利的條件。紐西蘭為尋求擴大乳製品的出口,持續要求美國和加拿大讓步。乳製品佔紐西蘭出口三成,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紐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升高,迫使紐國政府對TPP採取強硬姿態。
TPP談判 藥品專利期卡住
2015-10-05 04:03:0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TPP談判達成的共識與待解決問題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亞特蘭大部長級談判日程一延再延,12國部長3日由於生物藥品專利保護期及乳製品貿易開放問題仍陷僵局,4日被迫再加開會議談判。
這次談判從9月30日在亞特蘭大展開,原定10月1日就能夠談妥,結果卻一再延長。4日是本回合談判的最後機會,因為日本內閣5日將改組,經濟大臣甘利明必需趕回東京;其他一些國家的部長5日也將赴伊斯坦堡,參與全球20大經濟體(G20)部長級會議。
參與談判的官員表示,「談判仍卡在於生物藥品專利保護及乳品貿易上。汽車貿易問題已大致獲得解決」。
由於美國主張製藥業者的生物藥品專屬資料保護期至少為八年,但澳洲、紐西蘭、智利等國主張保護期不得超過五年,雙方一直無法談攏。澳洲貿易部長羅伯警告,專利問題若無法談妥,可能使整個TPP協定瀕臨破局;但他也表示,「其他議題已經搞定,因此我相信這個問題也能談妥」。
全世界許多國家都給予製藥業五年的資料保護期,日本及加拿大給予八年,美國國內的保護期為12年。
全球「無國界醫師」組織指出,美國主張較長的保護期,將讓製藥公司「壟斷」醫療,阻止其他「生物相似性」藥品以較低廉的價格銷售。
但美國製藥業者則向國會施壓,要求政府捍衛美國的資料保護標準;國會議員也強力警告美國談判代表不得讓步,否則將不支持整個TPP協定。
另一項僵持的議題,是紐西蘭堅持美國、加拿大及日本擴大開放乳製品的進口。
TPP各國部長7月時曾在夏威夷舉行談判,結果空手而返。
印尼盾急貶 企業外債加重
2015-10-05 04:03:08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隨著印尼盾近來急遽貶值,印尼企業尋求在未來12個月內展延逾420億美元的外幣貸款,凸顯印尼企業的外部債務日益擴大的擔憂。
金融時報報導,對投資人來說如同危險警訊的外部債務,曾讓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愈演愈烈,當時亞洲區各國貨幣遭受重創,整個地區的外幣借貸擴大。近來包括印尼盾在內等一些亞洲貨幣幾乎跌至當年的水準,致使外債日益升高。
印尼央行的資料顯示,自2010年至今年7月,印尼民間借貸已翻增一倍至1,692億美元,其中25%為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貸,且96%是外幣計價。印尼盾兌美元今年初以來已重貶逾18%。
德意志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貝格說:「印尼企業的債務狀況實在令人憂心忡忡。」「印度企業的債務期限通常並不特別長,意味著每年有20%須展延。」
印尼盾近來急遽貶值,使許多企業增加償債成本。信評機構穆迪分析師格里瑟指出,印尼最顯著的挑戰就是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這些市場可能無法吸收規模更大的再融資。
印尼當地的分析師則表示,其中最脆弱的產業便是主要營收來源是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印尼開發商。穆迪近期的研究顯示,印尼開發商逾三分之二的債務總額是以美元計價。
新興股市 墨西哥、印度有錢途
2015-10-05 04:03:07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巴隆周刊報導,根據最新的新興市場估值顯示,許多新興股市仍然遭到高估,並且以如今的風險來看,價格也不夠划算。 法新社
分享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最新的新興市場估值顯示,許多新興股市仍然遭到高估,以如今的風險來看,價格也還不夠划算。但台灣、中國和印尼等市場比起歷史水準則相對便宜。
上周iShares MSCI金磚四國指數基金(BKF)上漲4%,追蹤南非與巴西等國家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上揚近7%,追蹤中國與土耳其的ETF則上漲逾5%,不過希臘、阿根廷和邊境市場的股市則下挫。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第4季投資報告指出,新興市場根據未來一年預測獲利估算的預估本益比僅11倍,低於10年平均值,帳面價值看來也十分便宜。
綜觀數據,例如墨西哥與印度這兩個具吸引力、計劃進行改革且未過度依賴商品的開發中經濟體,雖然股市預估本益比約為18倍,相對昂貴,但投資人樂意為印度的成長潛力付出較高價格,即使成長未必高速進行。
整體而言,印度基金今年來的表現也優於其他新興市場。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EEM)今年來已下滑近14%,iShare印度指數基金(INDA)的跌幅則只有3.7%。
至於舉步維艱的巴西,iShares MSCI巴西指數ETF(EWZ)今年來已下挫37%,然而巴西股市的本益比仍與歷史水準相去不遠。土耳其、中國、俄國、台灣與印尼股市則比過去相對便宜。追蹤土耳其與中國的ETF今年來分別下挫30%、11%。
如果不想投資特定國家或整體新興市場,可考慮投資移除部分企業類別的新興市場ETF。畢竟套句安聯全球投資人(AllianzGI)新興市場機會基金經理人陸于(音譯)的話:「如今驅動股市表現的是獲利成長,而非估值。
公告版位
- Oct 05 Mon 2015 04:17
國際財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