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推出超級預算的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
2014.11.06 02:22 am

韓國總統朴槿惠10月底在韓國國會就明年預算案發表講話時表示,韓國經濟仍處在危機中。她進一步分析:低增長、低通膨以及日圓疲軟是韓國經濟和企業面臨的三大風險,再加上人口快速老化正威脅南韓的經濟發展,因此提出該國經濟可能陷入長期低迷的警告。

為了從這些風險中突圍,也希望2015年預估4%的成長率能夠確保,南韓政府發表了376兆韓元規模的預算案,總支出較2014年增加了約20兆韓元(5.7%),創下了自2007年以來最高的預算成長幅度,也因此被南韓民間稱為超級預算。而在相關的預算中,產業通商資源部(相當於我國經濟部)編列的預算約為8兆韓元(約新台幣2,300億元),其中與產業振興及轉型相關的預算為約為3兆韓元,與提振中小企業相關的預算約為1兆韓元,兩者占了產業通商資源部預算的一半。

觀察南韓最近的經濟情況,由於內需持續不振,特別是在先前的世越號沈船事故後,整體消費意願與投資力道均大幅下滑,使得南韓整體經濟缺乏成長動力,再加上全球經濟前景不如先前預測,連帶使得南韓的出口表現也不甚理想,無力支撐經濟的成長。因此南韓政府不得不在此一時刻,推出超級預算,期能藉此刺激消費與投資,提升經濟活力。

基本上,在南北韓分裂之後,南韓政府為提升經濟發展,選定大型企業特意扶持,如三星集團、樂金集團、SK集團及現代汽車集團等,而這些大型集團所涉獵的產業範圍極廣,除了資通訊產業外,亦包含如民生、化學及重工產業等。

以資訊電子產業而言,南韓企業為能確保集團發展,知道不能僅倚賴內需市場,必須積極拓展海外版圖,多年來奠定了如智慧型手持裝置、半導體、面板等零組件業務的發展基礎,且為能進一步提升整體的貿易成長,南韓政府更積極與各國洽談及簽訂FTA。

但近期這些以製造為基調,以出口為主要業務型態的大型企業集團,成長力道開始遇到瓶頸,成長率呈現下滑的態勢。不僅造船、鋼鐵及建設等主力產業表現不振,過去數年間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手機、半導體等產業成長空間亦大幅萎縮,在相關主力產業成長動能均開始趨緩之下,南韓的經濟恐難再持續大幅成長。

故南韓政府期望藉由2015年超級預算的提出,進行產業振興及轉型,以奠基未來的成長動力,作為後續推動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當然也希望藉此降低不景氣對這些大財團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而避免衝擊到南韓整體的經濟發展。

事實上,過去南韓產業競爭力的養成,多有賴於政府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在垂直整合的綜效發揮下,的確有很不錯的進展,產業影響力也逐漸擴大。但政策集中大集團也有其弱點,不僅影響國家經濟,中小企業都依賴集團的結果,也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也是為何南韓政府目前極力扶植中小企業,協助業者承接國際大廠訂單的原因。

我國向來以中小企業為主,與南韓大集團產業結構相差甚遠,在競爭策略上實應奠基於台灣中小企業善於掌握市場情資及關係網絡經營,聚集與利用全球各地生產要素與資源的能耐,思考聚焦在利基市場及新興領域做創新的差異化,培養更多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中堅企業,才有機會在與韓國產業競爭中勝出。

此外,南韓政府之所以提出此超級預算,最主要的是其對未來全球經濟前景並不樂觀,認為需要提出更多政策性工具以輔導及協助南韓企業度過難關。台灣的產業發展與國際經濟亦高度連動,政府也應提前思考是否有必要提高政策資源,以協助產業因應短中期可能遭遇的全球經濟亂流,並加速國內產業結構的轉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