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21世紀資本論」 憂台灣貧富差距

【聯合報╱張育軒/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作者】
2014.11.06 02:22 am

對於全球不平等的問題,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提出了至今最令人信服的答案:不平等問題的根本在於資本本身。

資本指的是包括股票、房地產、現金等一切財富形式。如果不對資本限制,資本成長可以顯著大於經濟和薪資成長。更準確地說,經濟成長高時,資本回報率跟薪資成長都會一同增加;然當經濟成長放緩時,薪資會跟隨停滯,而投資回報率儘管也會下降,卻仍有一定水準。

這個水準大約是五%,要知道現代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率超過五%是多麼地不容易,現今已開發國家都在二%左右打轉。也就是說,如果經濟成長在五%以上,你可以指望薪資成長也有五%的幅度,這足夠你面對物價上漲甚至慢慢累積一定財富。然而,如果經濟成長在五%以下,那麼你就可能得以有限的薪資面對日漸高漲的物價。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仍然會以至少五%的年增長率持續累積,而整個國家的財富便會慢慢地透過資本回報等形式從下往上流,也漸漸地讓整個社會越來越不平等。

皮氏發現,在過去兩百年間,除了一些獨特的時期,剩下的時期財富都慢慢地向少數人集中。比如現今的美國在過去三十年減稅的推波助瀾之下,其不平等的狀態已經達到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一九一○的歐洲:百分之十的人掌握了全國五十%以上的財富,而底部五十%的人卻只有二十%。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美國到二○三○年可能會達到頂層十%的人掌握全國六十%財富如此瘋狂的比例。

本書最富爭議性的也就是皮凱提在末章所提出的政策建議:針對資本課徵全球稅。透過深度的國際合作,將全球最富裕的人的資產透明地公開並課徵一定比例的稅,這個稅不論做什麼用途,主要目的就是限制資本無限制的累積在少數人手中。皮凱提承認,這是一個烏托邦式的想法,在可見的未來之內不太可能實現。

皮氏向世人有力地證明了資本主義本身存在缺陷:財富自然地會往少數人集中。皮氏不是要我們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中的競爭與開放經濟是現代社會進步的基礎,他的目的在於警示我們對資本主義施加限制,也就是抑制私人資本的累積乃是必需而且有益於整體。大量的數據不僅堅實地支持他所提出的論點,也令我們有機會一窺歷史的變遷。

對於身在台灣的我們,這本書深具啟發性。不單單是因為台灣的貧富差距也日益拉大,更因為我們的民主來之不易。儘管此書主要描寫歐美狀況,但其訊息是全球性的,在擁抱經濟開放的同時,我們應當避免財富過度集中,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過上真正的民主生活,我們也才有可能擁有一個更加公平與正義的社會。

【2014/11/06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